理论教育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2020: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成果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2020: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成果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微信公众号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尝试其实在第一部分就已经有所涉及,即夏莹教授同几位青年学者共同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激进阵线联萌”,利用新媒体将哲学推向社会。以对话体叙事的方式讲述20世纪30年代以来马克思思想传入法国所引发的一系列场景,在具象化对话场景中展开法国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思想史历程。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2020: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成果

1.微信公众号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尝试其实在第一部分就已经有所涉及,即夏莹教授同几位青年学者共同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激进阵线联萌”,利用新媒体将哲学(尤其是当代欧陆哲学)推向社会。目前该公众号已有两万多名订阅用户,凝聚起了国内马哲和外哲领域一批中青年学者,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思想活力和学术生产力的学术共同体,在其中他们已经就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政治、数字资本主义、后人类艺术的最新思考等多个面向进行了系统的思考,也已经以实践的方式较早且直接地介入到了关于新资本形态的讨论当中,并在某种意义上引领了该领域的话题方向。目前夏莹教授主持的几个课题组的成员也大多在此平台上讨论过相关话题,由此产生了共同的理论兴趣。

2.多媒体课程

除了在公众号以大小专栏的形式对时下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夏莹教授还努力尝试将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以一种系统完整却又通俗易懂的形式予以表达。夏莹教授曾于公众号推出两个免费面向大众的课程:“10分钟马哲课”(2018年4月)与“马克思与当代欧陆思想短期课程”(2019年9月)。由于新媒体的优势,课程包含的每节课体量小而表现形式丰富——音频、视频与文字,并且夏莹教授能用生动而有趣的语言将马克思本人思想的境遇以及脉络深入浅出地向听众/观众/读者娓娓道来,这一下子使得马克思的形象在当代年轻人的脑海里鲜活了起来,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传达给了他们。

3.音视频与实体书的结合

更进一步地,在2018年11月,以公众号“10分钟马哲课”系列文章与“喜马拉雅”应用程序系列音频“趣读马克思/10分钟马哲课”为基础的专著《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作为“趣读马克思”系列的第一部[56]出版,这本书的诞生亦被夏莹教授视作自己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留下的一个纪念。该书一经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同时以此为主题的分享会与研讨会于各地纷纷开展[57],足见当代的人们非常乐于接触和学习以这种形式呈现出来的哲学思想。

另外,这也为今天的学术出版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于2018年12月10日发表文章《趣读马克思的一次出版尝试》,其中就谈到当今在马克思相关的读物上出现的一个“断层”问题:市场上流行的通俗读物往往并非由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创作,其在形式上可能符合活泼生动的标准,但在内容上却与马克思的思想精髓有较大的距离;而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却更擅长写作严肃性、理论性较强的著作,其使用的概念以及叙述方式距离日常生活较远,难以被一般读者所接受。但问题在于,年轻人在事实上是有进一步——超越教科书体系——了解马克思的愿望的。

夏莹教授起先一些在新媒体上具备了相当体量的读者基础的未成体系的小文章引起了人民出版社编辑曹歌的注意,由此他更进一步地同夏莹教授联系、商讨并最后完成了该书的出版计划。当然,夏莹教授本人一开始在写作的时候并没有将出版该书列入自己预设的“任务清单”,只是自己在一个难得的休息日(2018年4月5日)突然想到一个月后即马克思的200周年诞辰(5月5日),并且自己也学习与研究马克思哲学20余年了,于是在这种双重纪念的意义上,夏莹教授重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并将自己的解读以小散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是一个偶然的尝试,而正是因为偶然,未来的展开才是迷人的。目前,夏莹教授正在创作关于马克思经典著作趣味解读的100讲内容,并在人民出版社信息部的协助下制作成100集趣读马克思的音频课,这一音频课未来将在多个平台上播放,以鲜活生动而直接的方式,将马克思著作的精髓分享给感兴趣的听众朋友们。

4.其他创新形式探索

除了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叙述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夏莹教授更是不断尝试新的呈现方式。例如,近来她就计划同人民出版社信息部继续合作制作一个有关当代法国思想与马克思邂逅的哲理广播剧,计划设计30集。以对话体叙事的方式讲述20世纪30年代以来马克思思想传入法国所引发的一系列场景,在具象化对话场景中展开法国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思想史历程。这或许是一次全新的学术实践的探险,但也同时是一次难得的让马克思思想以更为切近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式进入大众的一种可能性路径。

[1][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14页。

[2]李鹏程主编:《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3]夏莹:《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5期。

[4]夏莹、靳凤林:《文化交流的主体间性及其原则》,《浙江学刊》,2002年第6期。

[5]夏莹:《视界融合下的道德宗教与文化——“中美哲学论坛(2002)”综述》,《哲学动态》,2003年第1期。

[6]邹广文、夏莹:《文化主体、环境与态度——从中西文化交流看文化交流的主体间性及其原则》,《求是学刊》,2003年第4期。

[7]邹广文主编:《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

[8]比如20世纪90年代末,北京、上海、广州各自陆续落成了超大型购物中心(东方广场、友谊南方商城天河城),鲍德里亚1970年笔下的“消费社会”(consumer society)就这样在中国“姗姗来迟”。

[9]参见[德]阿梅龙、[德]狄安涅、刘森林主编:《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9页。

[10]参见夏莹:《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5期。

[11]既然异质文化总是无“本意”的,对其的理解总是受制于认识主体及其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那么这样一种充分结合自身处境的文化阐释将有助于形成两种或多种文化交流亦或融合的契机。参见夏莹、靳凤林:《文化交流的主体间性及其原则》,《浙江学刊》,2002年第6期;邹广文、夏莹:《文化主体、环境与态度——从中西文化交流看文化交流的主体间性及其原则》,《求是学刊》,2003年第4期。

[12]例如,“欧陆思想联萌”公众号在2018年5月18日发表文章《〈头号玩家〉中的加速主义、资本批判以及真假现实|夏莹蓝江对谈》,在2020年1月25日发表文章《夏莹|徐峥的倾“城”之举》等。

[13]栏目名取自2020年12月25日上映的迪士尼电影《心灵奇旅》(Soul)中的一个虚拟场所的名字,在这里灵魂体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火花(Spark),唯有如此才能进入“生之此岸”,即人类的现实生活世界

[14]根据中国知网(CNKI)以“消费社会”为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得出:https://kns.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code=CIDX&kw=%e6%b6%88%e8%b4%b9%e7%a4%be%e4%bc%9a&korder=&sel=1。

[15]这在某种意义上有点像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谈到的“时代错乱”(《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页)。

[16]参见夏莹:《“消费”概念的嬗变与“消费社会”的构建机制》,《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文章考察了消费的概念以及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价值的演变过程,指出了消费所具有的两个基本内涵:“消耗”与“交流体系”,阐明了作为消耗的消费对社会发展而言如何由否定性价值转变为肯定性价值的过程,而具有社会区分作用的交流体系的消费概念正是消费社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

[17]夏莹:《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基于早期鲍德里亚的一种批判理论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18]该译著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评选的“第九届(2009年度)引进版优秀图书奖”中获得社科类图书优秀奖。

[19]参见夏莹:《诱惑:女性气质的颠覆性策略——鲍德里亚对女性主义理论的批判》,《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2期;《“诱惑”:对抗生产的表象游戏——对鲍德里亚〈诱惑〉的一种解读》,《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2期。

[20]参见夏莹《符号政治经济学:一种超越经济的政治话语——解读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符号政治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吗?》,《哲学动态》,2008年第1期。

[21]参见夏莹:《象征性交换:鲍德里亚思想的阿基米德点》,《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2期;《形而上学的“生产”观念与生产辩证法——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理论的批判及其误读》,《现代哲学》,2009年第2期;《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社会现实——关于鲍德里亚对马克思批判的一种回应》,《哲学研究》,2009年第7期。

[22]《消费社会》第一章的标题即为《物的形式礼拜仪式》,在该章第一节《丰盛》末尾,鲍德里亚亦引用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一段话以呈现物之丰盛。

[23]2001年,中国出版了齐泽克的代表作The Sublime Object of Ideology的中译本(《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这是齐泽克作品的首个中文译本。

[24]夏莹:《无“物”的拜物,无“主体”的迷恋——齐泽克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拉康化解读》,《学术月刊》,2007年第11期。(www.daowen.com)

[25]夏莹:《从寓言式批判到意象辩证法:本雅明的拜物教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3期。

[26]夏莹:《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演化路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第2期。

[27]夏莹:《拜物教的幽灵——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的隐性逻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

[28]夏莹:《试论马克思对物的追问方式及其激进维度》,《现代哲学》,2015年第3期。

[29]2011年11月10日,清华大学批准成立“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这一校级研究中心,2012年6月21日正式挂牌。这一校级研究中心的成立有效提升了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收藏的水平,有助于开展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即MEGA2为核心的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

[30]夏莹:《马克思对德国观念论传统的批判与继承》,《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31]夏莹:《黑格尔“精神”概念的构造方式及其社会内核——基于青年马克思哲学视域的考察》,《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32]夏莹:《西方观念论的嬗变与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33][美]汤姆·洛克莫尔:《费希特、马克思与德国哲学传统》,夏莹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34]夏莹:《改变世界的哲学现实观》,《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该文被《新华文摘》2015年第1期以及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4年第11期转载,并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014年度论文,于2017年获得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这一研究在学界引起强烈关注,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相继推出,成为当年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35]夏莹:《试析统一性哲学的断裂与革命理论的合法性论证》,《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36]夏莹:《辩证法的断裂与历史必然性的重构》,《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8期。

[37]夏莹:《旁观者与行动者的反辩证法:如何理解唯物主义及其当代复兴》,《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38]夏莹:《论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哲学动态》,2019年第2期。

[39]相关项目包括:2011年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研究项目“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当中的黑格尔要素研究”(2011WKYB012);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黑格尔与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嬗变研究”(14BZX001)。

[40]夏莹:《试论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转变》,《哲学动态》,2016年第2期。

[41]夏莹:《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当代法国哲学的转向及其思想路标》,《哲学动态》,2018年第9期。

[42]夏莹:《马克思与法国唯物主义的相遇:方式及其后果——以拉法格与饶勒斯的争论为切入点的一种考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2020年第1期。

[43]夏莹:《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黑格尔入径——以伊波利特为例的思想史考察》,《求索》,2020年第5期。

[44][法]吉尔·德勒兹:《康德的批判哲学》,夏莹、牛子牛译,吴子枫校,西北大学出版社,2018年。

[45]夏莹:《当代意识形态批判视野下的德国古典哲学——理解齐泽克思想的必要路径》,《哲学研究》,2013年第7期。

[46]夏莹:《当代激进左派的哲学与政治——以德勒兹思想为例》,《世界哲学》,2014年第5期。

[47]夏莹:《事件与主体:如何理解巴迪欧之圣保罗的当代性?》,《世界哲学》,2016年第5期。

[48]夏莹:《生产逻辑的当代阐释:德勒兹与马克思思想相遇的理论境遇及其意义》,《哲学研究》,2016年第1期。

[49]夏莹:《鲍德里亚的“hyper-”概念群及其对现代性理论的极限演绎》,《世界哲学》,2017年第6期。

[50]夏莹:《现代性的极限化演进及其拯救》,《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3期。

[51]夏莹:《资本概念的跨越式批判》,《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第1期。

[52]2019年,由夏莹教授负责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全球资本主义视域下的《资本论》研究”(19AZD002)、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当代视域下新资本形态及其运演逻辑的哲学研究”(2019THZWLJ23)立项;2020年,由夏莹教授负责的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新形态的批判研究”(20ZDA24)立项。

[53]夏莹:《哲学对政治的僭越:当代生命政治的隐形支点》,《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

[54]夏莹:《论共享经济的“资本主义”属性及其内在矛盾》,《山东省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8年1期全文转载,并在各大网站、微信上获得了广泛传播。共享经济成为2017年《光明日报》《学术月刊》编辑部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发布的学术十大热点之一,本文作者也因此文的发表而受凤凰出版集团邀约,开始着手为凤凰文库系列撰写一部有关共享社会的研究专著。

[55]参见夏莹:《数字资本时代货币的幽灵化与资本逻辑颠覆的可能性方式》,《江海学刊》,2020年第1期;《当代新资本形态的逻辑运演及其哲学反思》,《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0年第1期;《资本逻辑中无例外的“例外”与非劳动的劳动——对当代西方左翼思潮的一种批判性反思》,《国外理论动态》,2020年第4期。

[56]初步计划完成“趣读马克思”系列三部曲。

[57]2018年11月29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人民出版社读书会联合举办新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2018年12月1—3日,共青团吉林大学委员会、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与人民出版社就该书联合举办了三场活动;2018年12月4日,乐读书社·吉大店举行了“当书店撞上哲学:《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新书签售会;2018年12月15日,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了“三全育人项目之赠书仪式”,共向该院青年学生赠予一千本《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2018年12月19—21日,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联合人民出版社举办了该书的两场研讨会;2018年12月22日,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举行了该书新书分享会;2019年1月9—10日,共青团三亚学院委员会、三亚学院雨林书院、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人民出版社举办了“当青春遇上哲学”暨《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新书分享会;2019年1月11日,海南凤凰新华出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民出版社读书会联合主办了新书分享会;2019年1月14日,海南中学三亚学校举行“鳌山书屋”揭牌仪式暨《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分享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