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资本形态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报告

新资本形态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报告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新资本形态运行逻辑的研究新资本形态运行逻辑的研究是今天夏莹教授密切关注的主题。对于新资本形态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剥离这些呈现为不同形态的新资本外表,展现出资本的本质规定——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在对这一权力关系的批判中呈现这些资本形态可能趋向的未来。

夏莹教授以新资本形态作为理解当代现实生活的坐标。她用“新资本形态”这一概念指代那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得到加强并延续至今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在生产过程的物质基础、吸取剩余价值的机制、资本对劳动的关系、资本对资本的关系、配套的社会再生产体制等方面都不同于马克思所描述的19世纪经典资本主义,也不同于在战后“黄金年代”中达到巅峰的福特制资本主义,是今天独特的历史性存在,更是解剖当下的关键

夏莹教授对新资本形态的研究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1.现代性问题的再讨论

论文鲍德里亚的“hyper-”概念群及其对现代性理论的极限演绎》[49]中,夏莹教授着重梳理了西方左翼思潮中探讨现代性极限化演绎的重要理论资源,即超级现代性相关理论的发展脉络。鲍德里亚所揭示的现代化的极限演绎所遵循的正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路径,即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探寻颠覆资本主义的途径,因此对极限化现代性的分析本身所敞开的正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情境的一种呈现方式。在《现代性的极限化演进及其拯救》[50]中,夏莹教授运用了福柯对于康德之启蒙思想的继承性解读,从现代性发展源头中探寻一种对现代性发展的限定,以界限意识所构筑的启蒙理性补充工具理性对启蒙的片面化规定,并将现代性为自我设定界限视为现代性的成熟状态。

2.资本概念的分析(www.daowen.com)

对资本概念的分析和理解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连接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切入点,其缘起于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内在资本逻辑的分析和批判实质上始终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问题域,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成为判定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标准。因此,夏莹教授在多年研究过程中,始终以各种方式切入对资本逻辑进行分析和批判的工作中,并始终密切关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新资本形态的发展脉络。代表性论文为《资本概念的跨越式批判》[51],该文指出,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可作三重理解:作为对他人劳动产品的私有权的资本;作为一定量的积蓄的和储存的劳动的资本;作为资本家的资本。三重资本概念并非依次递进、相关扬弃的关系,而是在三者之间构筑了两重移动的跨越性批判,因而资本概念自身包含着激进性。

3.新资本形态运行逻辑的研究

新资本形态运行逻辑的研究是今天夏莹教授密切关注的主题。[52]代表性论文包括:《哲学政治的僭越:当代生命政治的隐形支点》[53],该文立足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以生命政治为基本形态的一种新的资本存在方式,系统梳理了福柯及其后继者所重新掀起的生命政治的讨论,并且从根本上否定了其由于生命政治所给出的各种对抗性的可能性,指认了这种生命政治的理论批判家自身思想的软弱性;《论共享经济的“资本主义”属性及其内在矛盾》[54],该文遵循马克思对资本运行模式的分析路径与方法,着眼于当下由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而产生的诸多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以期揭示出共享理念在当代经济发展中隐蔽的资本逻辑;于《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文章《实体性资本与虚拟资本的双重操控》(2018年5月18日)、《人工智能的话语体系的建构》(2019年4月1日),分别从数字资本主义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样态和趋势,以及新资本形态所必然要求的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发展可能引发的哲学反思入手,展开对当代新资本形态的具体分析;于2020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更是从数字资本、金融化、非物质劳动等不同视角切入到对新资本形态运演逻辑的透视当中。[55]

夏莹教授认为,当代社会历史情境中的新资本形式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资本固有的本质属性,因此马克思对于资本属性的分析也从未过时。但就其新的资本形式而言,却可能因为智能化技术的加速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新资本形态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剥离这些呈现为不同形态的新资本外表,展现出资本的本质规定——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在对这一权力关系的批判中呈现这些资本形态可能趋向的未来。这种新资本强大的生存弹性是否已经让资本逻辑变成人类社会不可颠覆的历史宿命,抑或是在新资本中互联网技术的加速发展所带来的将是资本的自我颠覆?这些问题成为夏莹教授对该论题展开进一步研究需要回应的关键要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