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外研究报告:拜物教理论研究成果

国外研究报告:拜物教理论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对拜物教理论演化路径的梳理夏莹教授于2014年发表论文《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演化路径》[26],2014年1月出版专著《拜物教的幽灵——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的隐性逻辑》[27]。

国外研究报告:拜物教理论研究成果

关注消费社会理论的夏莹教授不得不“回望”该理论的渊源之一——由马克思开启的拜物教理论。[22]结合对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dix Schoen-flies Benjamin)与2001年进入中国学术界的另一位外国学者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Žižek)思想的考察[23],在2006—2015年间夏莹教授对于拜物教理论在当代的演化路径及其应用策略展开了细致的分析:

1.对齐泽克与本雅明的拜物教理论的聚焦式研究

夏莹教授在2007年发表论文《无“物”的拜物,无“主体”的迷恋——齐泽克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拉康化解读》[24],其中具体分析了齐泽克对于拜物教理论的改造,但这种改造在本质上都服务于犬儒主义意识形态前提的确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同一。齐泽克使意识形态批判陷入“明知故犯”的困境,最终使批判成为对现实最有效的辩护。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拜物教:一种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方法——以鲍德里亚与齐泽克为例》(项目编号06CZX004)立项;2012年发表论文《从寓言式批判到意象辩证法:本雅明的拜物教思想研究》[25],本文基于本雅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凸显了其对表象与特殊性的关注,由此阐发了带有启示色彩的寓言式批判方法,从而构筑了以意象辩证法为核心的本雅明的拜物教思想,即驻足于表象,揭示表象自身包含的自我颠覆性的力量。

2.对拜物教理论演化路径的梳理(www.daowen.com)

夏莹教授于2014年发表论文《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演化路径》[26],2014年1月出版专著《拜物教的幽灵——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的隐性逻辑》[27]。该书不仅全面系统梳理了拜物教理论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嬗变,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将其视为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方法论,正是在这一方法论的指导下,现实的经济关系被还原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资本不再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一个哲学概念。资本的增殖逻辑不再仅仅意味着经济的利润,同时还意味着一种可能的权力关系。作为一种社会批判方法的拜物教,从根本上说就是用以揭示这一被物与物关系所遮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对马克思本人拜物教思想的再阐释

夏莹教授于2015年发表论文《试论马克思对物的追问方式及其激进维度》[28],该文立足马克思对物的问题的关照方式,试图以《资本论》中“商品拜物教”一节为分析文本,以回应这样一个问题: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资本发展内在逻辑的讨论是否缺乏早期马克思思想中的激进性维度。围绕对物的追问,从三个方面推进:首先,马克思以商品为起点的讨论消解了抽象的物的存在,物成为非实体的关系;其次,马克思通过对拜物教的批判让物作为与人的对抗性的存在得以被重现;最后,在凸显了人与物对抗性关系中解释了人的物化现实,同时以历史性视角将物的价值从自然属性转变为社会属性,从而使人的物化成为可以被改变与超越的现实。这正是物的激进性维度在《资本论》语境中的呈现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