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鲍德里亚研究:2020国外马克思主义报告

鲍德里亚研究:2020国外马克思主义报告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夏莹教授并不满足于只研究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展开了对鲍德里亚的整体思想的深入考察。

鲍德里亚研究:2020国外马克思主义报告

2001年,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消费社会》(Consumer Soci-ety)的中文版在中国出版,译者为刘成富与全志钢。同年,以消费社会为主题的中文研究文献开始持续增长,该主题涉及的学科也非常丰富——从社会学到哲学,从新闻传播到美术书法——与这些研究绑定程度较高的关键词为“消费文化”“消费主义”“消费”“符号”与“鲍德里亚”。[14]

图10-1 消费社会中文相关文献自1986年至2020年的数量与环比增长率

国外消费社会研究译著的引入立刻为当时正处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的学人带来关于“近未来”的思考。《消费社会》于1970年出版,其描述的社会大概率是2001年的中国即将面临的未来,也与20年后的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实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同构性:铺天盖地的广告配合丰盛的物质,消费对象的符号属性较物的属性而言更被凸显。[15]夏莹教授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一未来的可能性,在物质还称不上“丰盛”的时代以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前沿发展展开分析的方式,对于消费社会理论的一般样态为何以及中国如何迎接这种“近未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www.daowen.com)

带着这种理论关切,夏莹教授将《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选题,其中她以对批判理论的重新解读——充分挖掘其两个基本特征:批判性介入的理论态度和异化的思维模式——为出发点,以对鲍德里亚理论的系统考察并将其指认为一种批判理论为切入点,试图在对消费和消费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及其嬗变[16]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在当代消费社会之中,消费实现了一个重要转向:从对物的消耗转向了符号的交流体系——的基础上,初步建构一种一般性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体系。该博士论文的写作获得了清华大学博士创新基金的支持,此后于2007年,夏莹教授又对其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完善,发表了第一本专著《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基于早期鲍德里亚的一种批判理论建构》[17]。

然而,夏莹教授并不满足于只研究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展开了对鲍德里亚的整体思想的深入考察。2008—2009年,夏莹教授着重关注鲍德里亚的两个文本——出版于1972年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Pour une critique de I'economie politique du signe)与出版于1979年的《诱惑》(De la séduction),并于2009年出版译著《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18]。这段时期内她主要讨论了以下三个议题:①鲍德里亚的“诱惑”概念具有何种独特性[19],②如何理解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20],③总结鲍德里亚思想特点并同马克思对话[21]。在此之后,随着研究视域的拓展以及考察问题的深入,鲍德里亚在夏莹教授的理论道路上亦不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①在重思形而上学的问题意识下,夏莹教授于2014年发表论文The Principle of Production and a Critique of Metaphysic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of Baudrillard,该文以鲍德里亚的《生产之镜》为基础,讨论他对于形而上学的批判;②在讨论现代性与超级现代性的问题意识下,于2017年发表论文《鲍德里亚的“hyper-”概念群及其对现代性理论的极限演绎》,该文进一步强化了超级现代性意义上的鲍德里亚,分析其如何用概念来描述一种加速主义的虚拟化的资本发展逻辑,并将对这种新资本形态的超越仅仅诉诸这一资本形态的更为充分而极限化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