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未来展望》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未来展望》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参见张亮:《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70年:回顾与展望》,《武汉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19]参见张亮、孙乐强:《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初心使命》,《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未来展望》

面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繁荣盛况,张亮教授在由衷欣喜的同时,也忧虑“初心失落、历史方位感缺失、鉴赏力退化”等问题。他认为,必须开始重视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清楚认识到,今天我们已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是“同时代的人”,决不能再以“跟跑者”和“学徒”的心态来看待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

基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开启与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相适应的研究新局面,张亮教授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第一,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即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切实研究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为新时代发展提供理论先导。第二,自信应变,建构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平等对话关系。第三,坚持以中国问题为导向,着力推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创新发展。第四,从文本研究出发超越文本研究,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的当代建构。[21]张亮教授同时指出,除了密切追踪21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站在新的时代方位上,再访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已经变得越来越具有现实性。因此回归经典,深耕“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访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开辟新的研究视角,从人头、学派的研究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理论反思,是未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可能大有作为的三个方向。[22]张亮教授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为推动国内学界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

[1]相关研究参见张亮:《对象化“反对”异化——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个潜在矛盾悖结》,《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张亮:《交往范畴的科学定位——〈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范畴》,《理论探讨》,1997年第3期;等等。

[2]参见张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范式生成与转换》,《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3]参见张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40年:回顾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2月27日。

[4]参见张亮:《国内卢卡奇研究七十年:一个批判的回顾》,《现代哲学》,2003年第4期;张亮:《让卢卡奇从晚年自传的阴影中走出来:一种方法论反思》,《学术研究》,2005年第3期。

[5]参见张亮:《卢卡奇早期思想发展及其思想史效应:100年后的重访》,《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11期。

[6]参见张亮:《什么是现代艺术的本质?——阿多诺的艺术真理论及其与海德格尔的潜在对话》,《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张亮:《阿多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哲学研究》,2005年第2期。

[7]参见张亮:《格罗斯曼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批判的再考察》,《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第11期。

[8]参见张亮:《霍克海默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创新道路》,《学术月刊》,2016年第5期。

[9]相关研究参见张亮:《E.P.汤普森的平民文化工人阶级文化研究》,《东岳论丛》,2009年第1期;张亮:《爱德华·P.汤普森的工人阶级形成学说:批判的再考察》,《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张亮:《汤普森与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等等。

[10]参见张亮:《“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唯物主义”及其当代评价》,《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11]参见张亮:《如何正确理解斯图亚特·霍尔的“身份”?》,《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7期。(www.daowen.com)

[12]参见张亮:《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6期。

[13]相关研究参见张亮:《艾瑞克·霍布斯鲍姆与工人阶级:范式、理论及其当代评价》,《理论探讨》,2017年第3期;张亮:《鲍勃·雅索普的资本主义国家批判理论——方法、内容及其最新形态》,《哲学动态》,2017年第4期;张亮:《拉尔夫·密里本德国家理论的当代重访》,《求是学刊》,2014年第5期。

[14]参见张亮:《“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道路与理论成就》,《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7期。

[15]参见张亮:《西方“马克思学”的兴起、演化与终结》,《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6]参见张亮:《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思想史方法及其限度——与西方“马克思学”的批判对话》,《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6期。

[17]参见张亮:《马克思的理论创新道路及其当代效应》,《哲学研究》,2019年第1期。

[18]参见张亮:《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70年:回顾与展望》,《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19]参见张亮、孙乐强:《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初心使命》,《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

[20]参见张亮、孙乐强:《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势及其效应评估》,《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年第6期。

[21]参见张亮:《开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研究新局面》,《光明日报》,2019年9月2日。

[22]参见张亮:《展望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未来发展走向》,《社会科学家》,2019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