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史的再思考,引发了张亮教授对西方“马克思学”的研究兴趣。张亮教授看到国内学界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对待西方“马克思学”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的格局。在对这一学术景观实事求是、正本清源式地学术清理后,张亮教授认识到,在保持必要的意识形态警惕性的同时,我们应当历史地、具体地、客观地对待这一纷繁复杂的学术潮流。张亮教授撰文详述其对西方“马克思学”的实质、学科史分期等基本问题的看法[15],客观上推动了西方“马克思学”研究的再兴,引领国内学界逐步走向西方“马克思学”的“历史的深处”,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对待西方“马克思学”这一复杂的学术潮流。在研究过程中,相比抽象的名词之争,张亮教授更关注西方“马克思学”的历史逻辑,在充分理解、学习西方“马克思学”家们已经取得的学术成果基础上,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经典案例”来研究,批判的吸收、借鉴、扬弃。
张亮教授与西方“马克思学”的批判对话成果可归纳为两点。首先,张亮教授对西方“马克思学”进行了系统的学术批判,有说服力地击破了西方“马克思学”的系列学术“神话”,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中的领导地位。张亮教授通过对文献考订法、思想阐释法、差异分析法等备受推崇的西方“马克思学”基本研究方法进行深入评析,破除了笼罩其上的学术“神话”,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研究方法体系的基本原则,即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基、能够引导我们回到思想得以生成的完整历史、能够指引我们把握文本中的思想、能够照亮思想的当下。[16]其次,张亮教授在对西方“马克思学”代表性观点进行批判对话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核心著作进行了正本清源式的再阐释。大力推进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研究,及时将科学的研究成果转为有效的理论普及,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大众化做出自己的贡献。(www.daowen.com)
综观张亮教授对以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英国马克思主义”,以及西方“马克思学”的研究,最根本的关注点是他们的理论创新道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创新就在于霍克海默领导下的法兰克福学派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理论创新道路,沿着马克思开辟的创新道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成果丰硕的创造性探索。“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走的依旧是马克思开辟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道路,要害在于他们成功地将这一道路运用于英国问题的解决,使之充分英国本土化了。通过相关研究,张亮教授看到,马克思在19世纪开辟的理论创新道路在当代依然具有普遍效力,只要它能够与具体民族国家的思想文化传统有效结合,就能获得生机勃勃的当代转化,产生出丰硕而影响深远的创新成果。在新时代,只要我们能够与时俱进,坚持与中国国情、思想文化传统相结合,在西方取得实效的马克思理论创新道路就一定能够在新时代中国扎下根,结出不辜负时代的创新硕果。张亮教授提出,在探寻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道路的过程中,要坚持为人民做学问;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理论创新;坚持面向新时代发现并解答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坚持以“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为指引推进跨学科研究;坚持让创新成果说好“中国话”。[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