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赏读

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赏读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是一首豪放大气,催人奋进的激越之作。上片最后一句“战地黄花分外香”堪称经典,可以与黄巢的《菊花》作比较。毛泽东的“战地黄花分外香”则一扫岑参的忧虑愁苦,直逼黄巢的战斗风姿,融形象、野趣和哲理于一体。

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赏读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是一首豪放大气,催人奋进的激越之作。全词分上下两片,共计44个字,表达精警凝练,形象生动传神,意韵深邃悠长。

词作上片写景明理,由理及景。“人生易老天难老”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意,可两作诗意截然不同。李诗描写的是王朝更替,物是人非的愁苦惨淡。咸阳古道,伤心霸陵,“仙人”辞汉,草木为之含悲,天地为之动情,遍地丛生的兰草一片衰老憔悴,阴云密布的苍天一片肃穆,李贺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国破家亡、愁云惨淡的情绪。毛泽东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则妙用对比,寄慨遥深。“人生易老”对比“天难老”,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丝毫不含有时光易逝,生命苦短的缠绵喟叹。“天难老”是就天地万物穷通变化,生生不息,光景常新。“天”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总称,是“天道”,是“永恒”,是“秩序”,是“主宰”;“难老”极言事物的发展变化无始无终,无穷无尽。豪情万丈如毛泽东的“人生易老”绝不是慨叹“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曹操语),恰恰相反,而是说,正是由于一短促一恒远,一渺小一崇高,一脆弱一强健,所以必须把“风华正茂”的美好青春奉献给壮丽辉煌的革命事业,把“小我”融入“大我”,迫不及待,竭尽所能,发光发热,为伟大的革命事业做出贡献。(www.daowen.com)

上片中间两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承上启下,递进反复,寓变于不变之中。“岁岁重阳”承上句“天难老”展开行文,“重阳”指年复一年、永恒不变的时令佳节——重阳节,比较平淡平常,没有什么新意。“今又重阳”不但包含变化发展,重阳又至之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处“重阳”决不同于一般时节的重阳,联系下句“战地黄花分外香”可知,这是战地的“重阳”,这是胜利的“重阳”,这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重阳,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消灭了闽西地方军阀,扩大了革命根据地,革命力量日益壮大,革命前景一片光明。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重阳”蕴含了太多的含义。

上片最后一句“战地黄花分外香”堪称经典,可以与黄巢的《菊花》作比较。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是这样写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描写农民革命领袖心目中的“重阳菊花”,首句是热烈的向往、热情的期待,期待那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的到来。第二句以石破天惊的想象对比(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预言一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必将溃不成军一败涂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的坚定果敢。三、四句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菊花怒放,芳香袭人,直冲云天,浸透全城。一朵朵竞相怒放的菊花犹如一个个披坚执锐的将士,飒爽英姿,威风凛凛。黄巢笔下的黄花早已从幽人高士之花转变成豪迈粗犷的战斗之花,早已从幽独淡雅的静态美,转变成花开满城,占尽秋光的动态美。毛泽东的“战地黄花分外香”则一扫岑参的忧虑愁苦,直逼黄巢的战斗风姿,融形象、野趣和哲理于一体。“战地”喻示着枪林弹雨,血腥搏杀;喻示着艰辛不易,胜利在望;更喻示着经过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而取得的胜利。唯其来之不易,才更让人倍感珍惜。野菊本是平常物,战场花开不一般,可以想象,在炮火连天的硝烟弥漫中顽强挺立,绽放吐香的野菊,何其灿烂!何其勇武!这不是风景而胜似风景,这是战斗之花,这是胜利之歌,这是诗人激情燃烧的昂首天外,放歌胜利的生动写照!战地黄花和胜利联系在一起,胜利可喜,黄花也因之觉得可喜;黄花可喜,连它的香气也似乎远胜平时而“分外香”了。写花实乃写人,毛泽东的豪迈激越,革命的壮丽辉煌如野菊绽放,鼓舞人心,催人奋发。

词作下片绘景传情,托物寓意。首句“一年一度秋风劲”着一“劲”字,苍劲有力,动感极强,渲染了风卷残叶,摧枯拉朽,驱除陈腐的凌厉威猛之势,和春光相比,迥然有别。“不是春光”而又“胜似春光”,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桃红柳绿,莺飞蝴舞,春光给人的感觉是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秋光则不同,有刘禹锡的《秋词》为证:“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的可贵在于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亢奋的励志之歌。古往今来,志士失志,英雄无路,往往是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能看到萧条寂寥,死气沉沉。诗人不同意他们这种悲观失望的人生态度,秋天较之于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美、更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充满了生气活力,不信请看那振翅高飞的鹤,在秋日晴空中,它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虽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它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鹤犹如此,而况人乎?人只要有勇气,有干劲,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人生的秋天一样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毛泽东的“一年一度秋风劲”所要表达的正是那种迎难而上,锐意拼搏,敢闯敢拼的精神,这或许与刘禹锡笔下的鹤击秋空一脉相承吧。

“寥廓江天万里霜”,从俯仰天地恢宏阔大的视野来写景,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海阔天空的壮丽图景。天高云淡,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如此空阔明朗的壮美景观,自然令人感到心胸开阔,气度非凡。特别是“万里霜”,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霜”绝不只是茫茫一片的秋霜写实,它更具深层象征意义,既是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秋景展现;更是严寒秋风、傲然不屈、凛然无畏的战斗精神的写照;也是玉宇澄清、心高气傲、襟怀磊落、志存高远的毛泽东人生哲学的暗示。总之,品读毛泽东笔下的秋光秋色秋霜,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一代伟人宽广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必胜的信心和如花似锦、光明灿烂的远大前程。读着,读着,我们就这样不知不觉走向了崇高。

综观全词,上片下片写景抒情,托物言志,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上片写战场黄花,小景特写,传达迎难而上,战无不胜的革命精神;下片写寥廓江天,大景粗描,表明直面未来、光明美好的百倍信心。词作由小到大,由景及理,浑然一体,自成天地。这样孕大含深,精微曲妙的词作确实应当涵咏玩味,细嚼慢咽,方能领会其精髓情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