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中必读古诗词精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赏析

高中必读古诗词精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赏析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年毛泽东所处的社会环境类同秋冬,严寒秋霜铺天盖地,白色恐怖无孔不入,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宣传革命思想,屡遭反动军阀的打压与通缉,处境十分危险。下片追忆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的革命生活,无比自豪,无比骄傲,显然回答了上片的提问。兴衰存亡,生死与共,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竞”是竞争、比试,互相比拼,各不相让,勇敢争先,不甘落后。

高中必读古诗词精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赏析

朗读与情思评点相结合,朗读与关键字词的品味相结合,朗读与延伸拓展相结合,这是我们理解、体会诗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反复诵读词作,细细品味言语,可以读出情思意蕴,读出胸襟气度,品出丰富情意,品出人格生命。

(一)把握停顿,关注重音,凸显情韵。不同的人朗读同样的词句、文段,重音与停顿的处理各不相同,个人自我意识也有千差万别,但是,有一些共同的规律还得遵循。比如,重音起到强调与突出的作用,一个词句,重音放在不同的词语上面,强调的内容和情感也随之不同,同时,也折射出朗诵者对词句之中不同词语的把握与理解各有侧重。例如,“独立寒秋”一句,重音落在“独立”上面,强调青年毛泽东不畏严寒,无惧危险,顶天立地,壮怀天下的豪迈情怀。此处“独立”,不是脱离依靠,成人自立,自强自尊,自律自信的意思,也不是离群掉队,独自站立,孤独落寞,寂静凄清的意思,更多的是勇敢顽强,志存高远,中流砥柱,豪迈自豪的感情。如果重音落在“寒秋”之上,则是渲染秋冬之时,严寒拷打,万木凋零,秋风萧瑟,天地凄凉。景物描写也暗示象征意义。青年毛泽东所处的社会环境类同秋冬,严寒秋霜铺天盖地,白色恐怖无孔不入,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宣传革命思想,屡遭反动军阀的打压与通缉,处境十分危险。社会环境越是危险,青年毛泽东越是能够“独立寒秋”,越是无畏“秋霜”,越发表现出一个青年革命志士的勇敢无畏、大义凛然的豪迈情怀。又如“谁主沉浮”一句,主谓宾结构,重音放在主语“谁”上面,则强调作者沉思天地之间、人海之中“谁”来主宰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这是至关重要的。下片追忆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的革命生活,无比自豪,无比骄傲,显然回答了上片的提问。因此,这个“谁”字包含一种霸气,一种自信,统领天下,舍我其谁?!重音放在“主”字上面,则强调某人主宰、引领、把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这种行为,暗含不管是谁,只要能够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带领人民走向解放与自由,谁就是大英雄,谁就是干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谁就应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重音要是落在“沉浮”二字上面,则是强调非常时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走向问题,是国家独立,民族自强,还是国家衰败,民族危亡。兴衰存亡,生死与共,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有那么一群年轻人,蔑视功名,无畏生死,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家国荣辱为担当,奋发进取,积极有为,这就是主宰沉浮的豪迈精神,可圈可点,可歌可泣!又如“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竞”字,不少学生朗读的时候,加重了音量,突出了情意。前后停顿,给“竞”字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竞”的韵味回荡天地,回荡心间。“竞”是何意?此处有何特别的作用?“竞”是竞争、比试,互相比拼,各不相让,勇敢争先,不甘落后。词中毛泽东说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逢秋勃发,生机旺盛,追求自由,不甘落后。你看,漫山遍野,枫叶如火,熊熊燃烧,灿烂天地。湘江之上,千帆竞发,奋勇争先,唯恐落后。高天之上,雄鹰展翅,搏击长空,何等矫健,何等勇敢!湘江之水,鱼儿游动,自由自在,轻快如飞。远近高低,动静虚实,万物生机勃勃,万象自由奔放,不是竞争,胜似竞争,生机蓬勃,活力四射。毛泽东在欣赏,更像在感慨,还像在沉思,人啊,何不参与其中,比试自由,激发活力,创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美好未来呢?“竞”字凸显霜天万类的生命本质,激情洋溢,精神旺盛,不重读不足以体现上述丰富情意。同样,词作结句“浪遏飞舟”,几个同学朗读的时候,都在“遏”前“遏”后稍作停顿,加重“遏”音,用意很明显,强调“遏”的分量。这是怎样一种壮举呢?一群青年,投身激流,搏击风浪,竟然可以阻止侧身而过、飞快似箭的小船。这是毛泽东的夸张,也是毛泽东的渲染,不这样写不足以突出革命青年挑战自然,挑战自我,勇当时代弄潮儿的风范。毛泽东有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化用庄子的典故,大鹏腾飞,水击三千里浪花,惊天动地,惊心动魄。毛泽东说“水击三千里”,犹如掀起一阵飓风,山呼海啸,地动山摇,能量巨大,震撼人心。词中一个“遏”字,其实也是突出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战友们投身革命洪流,勇敢担当天下的豪迈情怀。

词作当中,领字要适当停顿,提示下文,控制节奏。比如,上片的“看”字,不一定需要读得很重,但是,后面一定要做短暂停顿。下面四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全是“看”字统领的内容。此处“看”,应该是慢慢欣赏,有滋有味,应该是俯仰天地,兴致勃勃,一幅幅的风景,如同电影镜头从眼前放过。又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问”字关联所“问”对象和所“问”内容,宜在“问”字后面稍作停顿,以示突出。如此处理有两个作用,一是突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二是提示下文,紧跟“问”的思路。再如,下片“忆”字也是领字,统领下文几个文句,从“往昔峥嵘岁月稠”至“粪土当年万户侯”。“忆”后停顿,提示下文,引发回忆,将读者带入激情燃烧的岁月。下片结尾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记”字呼应前面的“忆”字,统领后面两句的内容,同样要在“记否”后面停顿,词作标上逗号表示相对较长的停顿,将统领内容另行排列,以示强调所“忆”内容。

(二)把握语调,控制语速,体会情意。语调的高低,语速的疾徐,取决于词句情感的性质。一般来说,磅礴大气、雄浑壮观的景象一一展现眼前,词人津津有味地欣赏,写景的文句宜用舒缓适度的语速、平和沉稳的语调朗诵。激情燃烧、活力四射的岁月,词人激情追忆峥嵘岁月的文句宜用高亢激越的语调、渐次加快的语速来朗诵。词作上片侧重写景,下片侧重抒情。上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三句是第一个层次,交代诗人站立的位置,所处的环境,远眺的方向。偏向于客观写实的描述,朗读时候宜用平稳温和的语调、匀速舒缓的语速,不温不火,不紧不慢,从容读来,自成气象。“看”字统领的七个句子是第二个层次,渐次展开一幅又一幅长沙秋景图,语速要舒缓,语调要平稳,重点字词要重读,主观情意比较强烈的句子适当高调(如“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是第三层,抒发内心感受,提出宏大问题,也是全词表情达意最为关键的词句,需要适度高调。整体来看,上片朗诵,节奏分明,语调平和,语速舒缓,更多平稳、庄重之意味。词作下片侧重回忆峥嵘岁月、激情青春,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携来百侣曾游”至“粪土当年万户侯”是第一个层次,回忆青年学子意气风发、投身革命的精神风貌。“携来百侣曾游”一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勾前连后,使词作上、下两片意脉相续,浑然一体。毛泽东回忆这段生活,风华正茂,意气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蔑视功名,关怀天下,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朗读应该用高亢激越的语调、快速推进的语速,以突出词人的自豪与骄傲,也突出青年学子的青春活力与远大抱负。结尾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为第二层,毛泽东描绘了一幅画面,青年学子投身激流,劈波斩浪,勇敢争先,激起的浪涛竟然阻止了飞快如箭的小船。何等勇敢,何等神奇,何等威风。这些战天斗地,挑战自我,奋不顾身,敢为人先的青年学子,才是主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沉浮命运的主人啊。这是一代胸怀天下、忧虑苍生的青年向苍天大地的豪迈宣言。显然,这三句话要读得铿锵响亮,掷地有声。要有穿透力,要震撼人心,要回荡天地。

整体来看,上片语调平和,语速舒缓,下片语调激昂,语速加快,大体如此,方能把握词人丰富而又富于变化的情感。同学朗诵,局部词句重音、语调、语速可以有些变化,灵活变通,但是,总体上不能偏离以上要求。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朗读上片与下片,语调和语速上面没有明显的区别,没有刻意去区别,这反映出同学对词作思想内容、情感意韵的理解与把握还不到位,还不充分。(www.daowen.com)

(三)关键词句,反复诵读,就境品味。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也是如此,关键词句,一读再读,三读四读,百读不厌,读出滋味,读出情感,读出自我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丰富的情韵,这是学习诗词,领会情意的好办法。上片结尾三句抒发词人内心情绪与感受,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词人的心境?词人何以产生如此心境?不妨结合语境,结合朗诵来思考、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很容易找出“怅”字来。“怅”是什么意思呢?惆怅,伤感,失意,怅惘,迷茫困惑,心事重重,精神不振。《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怅然若失,心有所失,感到郁闷、伤心。李清照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也。怅恨,懊恼、遗憾、不满。由此可见,“怅”多是失意、伤感、不满、郁闷、不快之类的意思。毛泽东词作之中“怅寥廓”的“怅”又是什么意思呢?有以上这些意思吗?教材注解如何解释的?理解这些问题,要关注上下语境,关注全词语境。“怅”(慷慨激昂)的内容(或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霜天万类生机勃发,自由竞争,深深感染和打动了毛泽东的心,作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毛泽东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可以思考,上片描写了长沙哪些秋景?各是怎样的生命状态?总体上渲染出怎样的生命精神?漫山遍野,枫叶尽染,如火如荼;湘江之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湘水之中,鱼儿穿梭,自由自在;高天之上,雄鹰展翅,搏击长空;万类万物,生机旺盛,充满活力。《诗品》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毛泽东深受感染,心有所动,他笔下的秋天,不是春天,胜似春天。重点品味几个关键动词(“击”与“飞”,“翔”与“游”)。二是思考未来,关怀天下,担当重任。面对大好秋光,辽阔天地,面对脚下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词人发问,谁来主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言下之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仁不让,舍我其谁?一“怅”惊天,一“问”动地,一“主”骇俗,大气磅礴,气壮山河。三是追忆青春岁月,才华横溢,能力卓异,蔑视功名,志存高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四是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充满信心,激情洋溢。“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既是回忆青春岁月游览湘江的壮观图景,又是借过往来展望未来,表达高度自信,积极进取,奋勇拼搏,敢作敢为的革命精神。如此看来,“怅”为诗眼,一“怅”贯全词,一“怅”关家国,一“怅”连过去,一“怅”关未来,一“怅”打天下。抓住了“怅”,深挖“怅”意,就境品味,自然也就理解了词人的胸襟抱负和精神品格

词作下片也有一个类似诗眼的关键词“峥嵘岁月”,下片所写内容就是围绕这个词展开的。不妨思考,下片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战友们的“峥嵘岁月”的?当然,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要理解“峥嵘”一词的含义。同样是组词,山势峥嵘,头角峥嵘,岁月峥嵘,等等。“峥嵘”大概有三种意思:(1)高峻的样子;(2)不平凡,不寻常;(3)形容岁月逝去。依据词境,显然是第(2)种意思。“峥嵘岁月”就是不同寻常的岁月,血雨腥风的岁月,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岁月,投身革命,勇敢战斗的岁月。词作下片分别从才华能力、精神气概、理想抱负、价值观念等方面来咏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很多词句蕴含丰富情思意蕴,需要咀嚼品味,需要感受体会;诗词是情感的艺术,很多文句表面写景,貌似客观,其实暗流涌动,情感奔腾,需要吟咏、诵读,需要以声传情;诗词也是想象的艺术,许多意象、词句蕴含文化内涵,需要挖掘、诠释,需要拓展、比较。品读这首《沁园春·长沙》,以朗诵词句、体验情感为根本,以咬文嚼字、品味语言为抓手,以精深理解、拓展比较为辅助,自然可以激活思维,增进感受体验,增强内容理解,学有所得,读有所感,思有所悟,这不失为一种研读经典的好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