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品鉴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品鉴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归园田居·其一〔东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研读陶渊明的诗歌《归园田居》(其一),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诗歌题目为何不是“归田园居”,而是“归园田居”,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文本,终于发现二者的区别。词义范围显然比“园田”要宽。诗歌一般都有诗眼,《归园田居》的诗眼又是哪个词语呢?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品鉴

归园田居·其一

东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ài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研读陶渊明的诗歌《归园田居》(其一),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诗歌题目为何不是“归田园居”,而是“归园田居”,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文本,终于发现二者的区别。“园田”指菜园和田地(或田土),词义比较狭窄,标题使用“园田”,暗示诗人脱离官场,回归园田,耕田种地,自食其力,快然自足,过上逍遥日子。“田园”意义有三,一是指菜园与田地,与“园田”相同;二是指乡村、家乡、故乡;三是指充满诗意,理想化色彩比较浓的生活环境,多半指文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生活。词义范围显然比“园田”要宽。结合诗歌内容、情感,结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结合陶渊明的仕宦际遇来看,诗歌标题使用“田园”更为妥当,情意更丰富,更有韵味。因此,我觉得专家选编教材文本的时候,可以将“归园田居”改为“归田园居”。

诗歌一般都有诗眼,《归园田居》的诗眼又是哪个词语呢?好些字眼都从不同的侧面传达出诗人的情意。比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中的“闲”字,说屋子空空荡荡,一无所有,暗示物质生活的贫乏,同时更暗示心灵的空旷清爽,轻松愉悦。说生活得清闲自在,其实是暗示诗人回归家园,心灵的超脱与释然,无所牵绊,无所顾虑,自由轻松,逍遥惬意。比如“性本爱丘山”的“爱”字,说诗人自己天性热爱山水自然,与世俗官场相对立,表明自己追求自由,恪守本真,率性而为,随心生活的态度。比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恋”“思”两个字,暗示诗人像关在笼子里的鸟,拘禁在池塘里的鱼,空间狭小,行动受限,向往自由的家园。鸟儿的家园是森林,是天空;鱼儿的家园是大江大海。唯有那里,才给它们带来自由和快乐。诗人以此作比,表达自己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意愿。这也是人之为人的本性所在。又如“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守”字,说自己守住愚拙,不与流俗,自得其乐。在一般人看来,追名逐利,争权夺位,尔虞我诈,不择手段,阿谀奉承,与世逢迎,这才是生存的智慧。如果不能这样做,则是愚蠢、笨拙,诗人不以为然,坚守自我,只做真我,偏偏不相信世俗的处世哲学,别人越是认为愚蠢笨拙,陶渊明越是要坚守。所以,这个“守”字表达了诗人回归田园,恪守本真,成就自我的追求。还有“归”字比较能够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题目中出现了“归”字,诗句中亦有“守拙归园田”,诗歌结句“复得返自然”的“返”字也是回归的意思,还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的“恋”“思”也含有希望回归之类的意思,所以,“归”字和包含回归意思的词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出现的位置还比较重要,这个“归”还可以统率全诗,应该作为全诗的诗眼。

围绕这个“归”字,我们不妨思考这个核心词语所暗示的背景、内容与情感。具体分解为四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乡何处?(4)归去如何?搞清楚了这四个问题,也就搞清楚了诗眼“归”字所蕴含的思想意义,也就理解了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先说问题(1),答案明显,从官场而归。诗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些句子足以说明诗人是离开官场,归向自然。官场与自然在这首诗歌中是两个互相对立的概念,暗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志趣。诗人用“尘网”“樊笼”来比喻官场,用“羁鸟”“池鱼”来比喻自己,“尘网”“樊笼”“池塘”“羁笼”都是拘禁身心,扭曲自我,剥夺自由,压抑个性的工具,都是世俗官场的形象写照。诗人仕宦十三年,身心疲惫,厌恶官场,淡泊名利,不屑为伍,这种态度从词语使用可以反映出来。(www.daowen.com)

问题(2)为何而归?当然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几个句子揭示了诗人回归田园的原因或目的。从反面说,天性没有适应世俗,同流合污的习性。从正面说,天性热爱山水,热爱自然,热爱自由与独立,不受拘束,不受压抑。从根本说,回归田园,恪守本真,坚持自我,不忘初心,这是做人的底线与根本。诗人自谦地说自己是坚守愚拙,其实暗含不屑世俗,不合流俗的孤高自傲的追求,也有挑战世俗,坚守自我的气概。

问题(3)归乡何处?当然是归向园田,诗中对于“园田”的描写相对笔墨较多,内容丰富,情趣高雅,情操自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所见所闻,多是乡村郊野常见的景物,茅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十分普通、平凡,甚至还比较简陋、寒碜,了无诗意,但是,在刚刚挣脱官场束缚,获得自由的诗人陶渊明看来,确实那样如诗如画,诗意盎然,生机勃勃。足见诗人逍遥田园,淡泊名利的洒脱与快意。注意体会两个动词“荫”“罗”,前者说屋子周围树木繁茂,枝叶遮蔽,阳光照射不下来,屋子显得清凉。后者说,屋前屋后栽花植草,种树修枝,整整齐齐,井然有序,既美观,又整洁,凸显诗人的心情闲适。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字眼,一经诗心慧眼点染、灼照,必定熠熠生辉,光芒四射。又如陶渊明的诗句“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中的“翼”字,原指鸟的翅膀,这里活用作动词,形容南风吹过,新苗茁壮成长,嫩叶在风中摇荡,诗人将这种现象比拟为鸟儿张开翅膀准备飞翔,何等生动,何等轻灵,何等有趣。由此不难看出诗人对庄稼生长的关注与喜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又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中的“贮”字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说堂前清阴如水凉爽,简直可以储存,如泉清幽,简直可以掬起。如此清凉舒适,自然反映出诗人的欢快心情。陶渊明的语言清新明净,平易朴实,如泥土,如山泉,不假藻饰,无须彩绘,却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还要注意“鸡鸣狗吠”这个现象,原本常见,诗意也少,但是,诗人静心聆听,触目成画,触耳成乐,觉得美妙。傍晚村庄深巷传来的声音反衬出乡村的宁静与和谐,祥和与自由。这是诗人非常喜爱乡村的重要原因。

问题(4)归去如何?诗歌写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前面两个句子互文,字面意思是说屋里屋外,庭院窗户,打扫得干干净净,纤尘不染,堆放物件也是少之又少,整整齐齐,整个给人一种清爽、整洁、疏朗、敞亮的感觉。其实是在暗示诗人回归田园之后内心的空旷疏朗,宽敞明亮。一个心灵洁净,精神明亮的人,一定是一个淡泊名利,超越物质,情趣高雅的人。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后面两个句子流露出诗人挣脱官场枷锁,回到田园,获得自由的快乐与兴奋。注意一个“久”字,暗示诗人献身官场太久,极度厌恶官场风气

总而言之,全诗围绕一个“归”字,逐层深入地展开描写,内容丰富,异象纷呈,情意饱满,语言简净,形象鲜明。吟诵、品味,陶渊明的逍遥山水,躬耕田园,淡泊名利,厌恶官场,坚守本真,崇尚自由的个性栩栩如生地浮现在字里行间,也浮现在我们眼前。一首诗描述一段生活,流露一份心情,也折射出一种生活态度。走进《归园田居》,不但走进诗人的田园,更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发现,心灵的丰盈,精神的高贵,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