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短歌行》赏读—曹操的人才之道

《短歌行》赏读—曹操的人才之道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操《短歌行》“忧”字即为诗眼。这个“忧”字贯穿全诗,基本上概括了抒情主人公曹操的主要思想感情。这表现出曹操忧虑人才难得,无比焦急。换句话说,曹操对贤才的思慕与渴盼就像男子对恋人一般深情。也就是说曹操时刻不忘搜罗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共谋大业。如果像是摘一朵花,采一束草那样容易得到人才,那么,人才也就不是人才,曹操也就不是曹操了。但是曹操《短歌行》中的“乌鹊”却是贤才、人才、英才的象征。

《短歌行》赏读—曹操的人才之道

短歌行

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yōuyōu)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眼就是凝聚全诗主要思想感情的词句,往往出现在诗歌首尾或诗中某些关键位置,该词句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曹操《短歌行》“忧”字即为诗眼。与“忧”相关的句子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个“忧”字贯穿全诗,基本上概括了抒情主人公曹操的主要思想感情。

曹操“忧”什么?可以结合全诗相关句子加以解释。比如开头几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可以看出曹操为人生苦短、光阴易逝而忧虑。诗人感叹人生一世,好比朝露,转瞬即逝,变动不居。诗人还感叹,逝去的时光真是太多太多,有限的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诗人感慨不已。此处要注意一个“苦”字的理解。曹操为什么而苦恼、忧愁?为过去的时光一大把一大把浪费掉而可惜、后悔,言下之意就是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可是,诗人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做。诗人是政治家、军事家,想要建功立业,一统天下,可是如今,时不我待,日月如梭,怎不令人苦恼、忧虑呢?

又如这几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表现出曹操忧虑人才难得,无比焦急。此句原是《诗经》文句,抒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这里曹操借用过来含蓄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盼。换句话说,曹操对贤才的思慕与渴盼就像男子对恋人一般深情。注意体会这几个词语。“青青子衿”表面是说男子所穿的青色衣襟,代指姑娘心目中的男子。这是周代读书人的惯常装束,给人一个风流儒雅、文质彬彬的印象。“悠悠我心”可以视作倒装,还原过来就是“我心悠悠”,不是我心悠闲自在,轻松愉快,而是我的心思全在男子身上,相思离恨犹如江河,源源不断,绵绵无尽。“悠悠”实际上是形容思虑绵长,离恨难解。“沉吟”是自言自语,自说自话,是絮絮叨叨,心心念念,所吟所咏,所思所念,全是心上人。也就是说曹操时刻不忘搜罗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共谋大业。特别是一个“但”字,限定了范围,专指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只思“君”,我朝思暮想,魂牵梦萦,只是如何得到贤才。换作“因为君故,沉吟至今”,显然不及原诗句的情感强烈。

再比如这几个句子:“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以明月喻人才,极言珍贵与难得,表达倾慕与忧思。诗人为何要以明月来比喻贤才?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何相似点?月亮皎洁明亮,光芒四射,贤才才华横溢,光彩照人,取两者的相似点作比,突出诗人对天下英才的仰慕与赞赏,渴盼与追求。同时,也要注意,摘星星,摘月亮,这是难乎其难的事情,几乎不太可能,唯其如此,才更巧妙地传达出人才难得的忧思与焦急。如果像是摘一朵花,采一束草那样容易得到人才,那么,人才也就不是人才,曹操也就不是曹操了。

还有这几个句子:“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句描写乌鹊惊飞,仓皇失措,没有安全,没有归宿,其实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忧虑人才东奔西跑,投靠无门。句中“乌鹊”象征人才。这是一个美好的形象。不妨联系一些古典诗词、课文当中描写过“乌鹊(乌鸦)”的句子来理解意象的文化意义。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乌鸦投林,夜幕降临,乌鸦是时间变化的见证,乌鸦的叫声反衬黄昏时刻乡村的安宁与静谧,反衬游子漂游在外,有家难归的离恨忧伤。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月西沉,乌鸦啼叫,寒霜漫天,环境凄冷,寒凉透骨,更要命的是这一声声乌鸦尖厉刺耳的叫声,不断刺激诗人科考落榜的痛苦流血的心。此处“乌鸦”是不识好歹,不带爱相的形象。中国古话说,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乌鸦是孝顺、感恩、报恩的美好形象。李密《陈情表》云“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使用“乌鸦反哺”的典故,就是想表达作者自己赡养祖母的意愿。

笔者小时候在农村父亲上山砍柴,每每遇到乌鸦飞过,或是嘎嘎鸣叫,父亲总要“呸呸”几声,咒骂几句,算是解除不详预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乌鸦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更多是象征不吉祥,不待见,不好运。(www.daowen.com)

但是曹操《短歌行》中的“乌鹊”却是贤才、人才、英才的象征。句子“何枝可依”,有的版本写作“无枝可依”,你觉得哪一个版本的用字好一些,为什么?后者是陈述一个事实,人才奔波,走投无路,没有归宿。前者是疑问,哪一根树枝才是乌鹊停靠的归宿呢?表达诗人对人才没有归宿,没有安全的忧虑。显然,前者的表达情意比后者更好。

以上几个例子是说政治家兼诗人曹操忧虑人才难得。试想,如果天下英才投奔曹操,他又是何种心情,何种态度呢?诗歌第一节有四个句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也是出自《诗经》的句子,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先言一群麋鹿在宽阔的原野上吃草,摇头摆尾,呦呦呼叫,呈现出一种自由热闹、和谐幸福的氛围,以此烘托后面两句写人的场景。后面两句是说,摆下酒宴,弹瑟吹笙,敲锣打鼓,热热闹闹,欢迎四方嘉宾,其实是表现曹操对贤才的殷切期盼与热情礼遇。这是虚写,诗人想象之中的画面,更能反衬出思慕人才而不得的焦急与渴盼。《诗经》中这几个句子,今天也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中国2016年度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女士,多年研读古典医籍,研究中药,终于从一本中医古籍的记载中获得灵感,提炼并发明了抗疟疾青蒿素,挽救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生命。其名“屠呦呦”由此得来。同时,命运真是巧合,屠呦呦所发明的青蒿素也就是从《诗经》句子“食野之苹”中的“苹草”(艾蒿)提炼出来的,一生巨大的发明都与古老《诗经》密切相关。

诗歌第二节有这样的句子:“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img,心念旧恩。”也可看出曹操得到人才的喜悦与幸福。天下英才,千里迢迢,千山万水,投奔而来,真是辛苦你们,委屈你们了,我们相会,好比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定要欢欢畅畅,痛饮一场。这也是曹操想象中的画面,也是反衬现实之中曹操得不到人才的焦虑与忧愁。综合以上例子,可以说,对于这首诗歌主旨而言,对于曹操的心思而言,忧也人才,乐也人才。

有的同学找到诗歌最后四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引周公为例子,为榜样,又使用“天下归心”这样的字眼,表明曹操想建功立业,一统天下。可惜,现在还是打天下的时候,人才难求,大业难就,诗人深感忧虑。综合以上句例,诗人之忧有三,一忧时光易逝,人生苦短;二忧时局维艰,人才难得;三忧大志未酬,大业未就。

如此之忧,忧心忡忡,忧虑深远,忧思绵长,忧愁无尽。何以解忧呢?诗人发问,“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诗人回答,“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么诗人对酒当歌,沉湎醉乡,是否消极颓丧,沉沦不振呢?诗中有句子“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说明诗人心情振奋,慷慨激昂。诗人沉醉酒乡,苦恼人才难得,功业未成,急欲招揽天下英才,共谋大业,并未对未来、对功业彻底失望,因此,诗人苦恼并不沉沦。附带说明一下,诗中“杜康”代指美酒。如果将诗句改为“何以解忧?唯有美酒”如何?改后表达平淡,聊无意味。原句引用典故,赋予诗句一种深厚悠久的历史感、文化感。知道杜康与不知道杜康,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有文化和没有文化两种层次。正如知道孔子和不知道孔子一样。说近一点,身为宗族、家族后代,你知道自己的祖宗与不知道自己的祖宗,知道父母的生日与不知道父母的生日,给人的印象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中国人,要懂得起码的历史文化常识,这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就曹操而言,不但知道杜康,还熟读《诗经》,巧妙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学、文化功底非常深厚,值得我们学习。

如此多忧,如此深忧,如此渴盼人才到来,那么,诗人到底如何对待人才呢?诗人的态度如何?诗歌最后四句集中描述了自己对待天下英才的态度。“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要做到两点,一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垒百土,有容乃高,胸怀阔大,广纳人才。曹操是一代政治家,一代军事家,一代文学家,所见天地高远辽阔,所见未来大气恢宏。其诗《观沧海》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天地日月,升沉其间,大海辽阔,心胸豁达。所见者远,所感者壮。二是礼贤下士,虔敬诚挚,热情殷切。此处暗用周公典故,据《韩诗外传》卷三记载,“吾(周公)于天下亦不轻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也。”可见,曹公为了延揽人才,操心忙碌,真心付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