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芝的兄长如何?从刘兰芝和母亲的性格、脾气与修养可以部分反映出一家之主的家长刘兄的品性。《孔雀东南飞》对于刘兰芝的成长历经有这样的描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显然,刘兰芝聪明贤惠,勤劳能干,知书达礼,多才多艺,不同于普通底层人家女子。如此经历与才艺至少说明两点,一是她的家庭出身不错,应该是一个有教养,有家风的人家;二是一家之主的兄长很可能是一个重品格涵养,重诗书文才的人,不然,他不会赞同甚至支持妹妹去学习这些技艺。要知道,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女子根本不需要读书,很多女子没有资格读书,只要学会一些女红,按照《女诫》修养自己,长大嫁人即可。可是,刘兰芝不一样,她很幸运,有机会有资格学这学那,特别是还要读诗书,弹箜篌,这就远远超出了一般女子的无才低位的状态。我们要问,是谁准许她这样做?是谁背后安排甚至支持她这样做?当然,只可能是她的兄长。从课文中看,刘兰芝的父亲也许早就去世了。主持家政事务的应当是兄长。从刘兰芝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兄长是一位有眼光、有品位、有识见的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之辈。从他培养妹妹可以看出,他是希望妹妹以后有一个美好的归宿,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他是真心实意为妹妹的长远考虑的。当然,妹妹的未来与他们家的命运也密切相关。
另外,我们从刘母的性格来着眼,也可以部分了解刘兄的人品。对于刘兰芝的被遣归家,母亲不是责问,不是批评,不是训斥、吼叫,不是抱怨、愤怒。先是惊讶不解,内心伤悲;继而询问女儿,了解真相;最后同情、理解,帮助女儿,特别是针对县令和太守家的媒人上门求亲,完全站在女儿的立场上,替女儿果断拒绝。从某种意义上说,刘母这种行为是对女儿与焦仲卿爱情的理解与支持,也是对女儿被遣送回娘家的不幸处境的同情与保护。当县令家的媒人上门求亲的时候,刘母尚未了解女儿与女婿的有约在先、情真意切,觉得对方条件不错,建议女儿答应这门婚事。这当然也是为女儿的未来幸福着想,一来对方是县令,地位较高;二来对方年轻英俊,才貌双全。这些考虑很现实,完全是为了女儿着想。母亲的建议与刘兄的建议实质是一致的,都是对兰芝的关爱与呵护,都是为兰芝的幸福考虑。当兰芝给母亲表明自己与焦仲卿的真心相爱、绝不分离的决心之后,母亲对县令家的媒人便是果断地拒绝,毫无商量的余地。当太守家的媒人上门求亲的时候,刘母更是一口拒绝,“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可见,刘母尊重兰芝,理解兰芝,尽力配合兰芝,完全站在兰芝的角度上保护女儿与女婿的爱情。母亲是这样一个母亲,宽容、体谅、善良、和蔼、重情义,明是非,尊重人,理解人;在这样一个母亲影响下的儿女兰芝与兄长性格、教养不会很差,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不会很没教养,不会无情无义,甚至见利忘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兰芝这么优秀,肯定与母亲的品性、脾气、教养有关系。显然,兰芝的兄长,从小到大,与母亲朝夕相处,自然也会受到母亲的影响,不会冷漠、绝情地对待妹妹,更不会完全不顾妹妹的处境和感受而生硬、蛮横地安排妹妹的婚事,充其量也不过是使用较重的语气,类似生气、训斥的语气建议妹妹如何处理自己的婚事。不管使用哪种语气,他的建议都是立足现实,为妹妹的幸福着想。初衷是好的。也许一时半会兰芝难以理解,无法接受,进而做出极端决定,但是,这些都不能说完全由兄长来负责。
另外,从刘兄对待妹妹的态度与建议来看,也不难看出他真真实实,完完全全是替妹妹着想。诗歌对刘兄的描写集中一段话: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www.daowen.com)
“阿兄得闻之”,刘兄知道了什么情况呢?他又烦什么呢?当然是前面阿母与兰芝对话的内容,兰芝对待改嫁的态度,还有阿母应对两次拒绝媒人的态度。他是一个明白人,完全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闻不问妹妹的婚事,不支持不反对妹妹的态度,但是,作为亲人,作为一家之主,他不可能置身事外,置之度外。兰芝最好的结局当然是等待一段时间,等到焦仲卿做通了焦母的工作之后,再回归焦府。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纸休书之后,断无再还之可能。刘兄明白。既然如此,妹妹出路何在?一生何依?意欲何为?看看他对妹妹的分析。做出思虑谋划,一定要思前想后,全面细致,不可冲动草率,意气用事。就兰芝而言,就现实而言,的确是先嫁给了一个地位低下的小官员,后嫁给一个地位高贵的官宦之家,财富、权势、尊严不可相提并论,对妹妹的未来生活也大有影响。妹妹一旦做出正确的选择,自然会一生享受不尽荣华富贵,甚至刘家也会连带受惠,十分风光。这是嫁给焦仲卿这个小小官员永远不可能够得上的。他反问妹妹,不嫁给这样的人家,你到底想嫁给什么样的人家呢?你想以后怎样生活呢?这不是对妹妹的呵斥与驱逐,不是对妹妹的无情无义,相反,是对妹妹的关心,是为妹妹的未来幸福着想。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也会采取刘兄的态度,也会给“妹妹”一个比较现实的建议。只能说,刘兄的语言比较激动,带有一点情绪,对妹妹的态度和做法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说了一些有点生硬、有点生气的话,越是如此,恰恰表明他对妹妹越是关心,越是在意。你想想,这个家庭,就只有这样一个妹妹,又遇到这样不幸的事情,他做哥哥的不担心,谁来担心?他做哥哥的不焦急,谁来焦急?他不生气,谁来生气?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你会觉得,刘兄所言一点不错,刘兄建议理所当然。遗憾在于,传统教学普遍认为刘兄专制粗暴、武断生硬,趋炎附势,贪慕富贵,不能理解妹妹的爱情,完全无视妹妹的感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甚至是一种冤枉。
总而言之,从刘兰芝的成长经历来看,从兰芝母亲性格对儿女的影响来看,从刘兄对待妹妹的态度来看,都可以看出刘兄其实也是一个关心妹妹,替妹妹考虑长远的人。只是人在气愤之时说话有点冲动,带有情绪,容易得罪人,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传统意义上的刘兄定位实际上是对刘兄性格、思想的误解与冤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