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发展层面来看,影视跨媒体叙事发展受惠于新媒体技术革新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既是一场由技术推动的媒介文化领域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社会公众参与性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媒介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随着4G通信技术的全面应用,5G技术商用时代的即将到来,媒体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改革,信息传播技术已经从以前单一、线性的传播方式转变为多渠道、高互动性的现代传播模式。在这一态势下,传统的媒体经营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形势,因为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与生产者的二元身份融为一体,内容传播与生产日益呈现大众化发展态势。这给内容版权保护、内容创作品质提升及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带来极大挑战,在社会参与文化的鼓噪下,各类盗版、恶意改编、虚假炒作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影视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当前,全社会媒介素养教育亟须加强,既要提升全民媒介信息选择、甄别的能力,也要提升全民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责任意识、版权保护意识,从而为影视跨媒体叙事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在尊重每位受众的同时,培养每位公民对媒介信息的使用、分析及制作能力”[15]。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提升全民媒介素养作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治理媒介问题的基本手段。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甚至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培养体系,使之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种全民化的普及教育,使民众从小就能认识到媒介的正负功能,形成媒介主体责任感,具有辨别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目前,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还比较欠缺,“媒介素养教育的总体性缺失或孱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媒介信息的真实性和良性传播与接受,普通媒介受众特别是青少年‘迷群’媒介素养缺失的诸多表征包括法律意识淡薄、理性精神和主体意识缺失、辨析信息真伪能力不足、缺乏媒介伦理意识、易受操控、逃避社会现实、散布和传播虚假恶俗信息等等”。[16]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普及媒介素养教育,不断提升全民媒介素养水平。
首先,要构建全民媒介素养教育平台,营造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氛围。媒介素养教育平台的构建需要全社会合力。现有中小学,作为国民教育的主体机构,要高度重视媒介素养教育,设置一定量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考核系统。现有高等学校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沿主阵地,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是媒介信息传播与生产的主体,高校作为大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本身也是媒介信息资源集中的主要场域,学校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开展各类媒介素养讲座,积极组织宣传,营造良好的媒介教育氛围,切实提高大学生媒介认知能力与主体责任感。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作为媒介素养普及的有力推动者,要将媒介素养宣传作为年度文化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积极宣传推广媒介素养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发动、鼓励社区构建媒介素养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推广和普及媒介知识与版权法律知识。社会机构、媒体经营企业要充分树立主体责任意识,尽可能地为学校与社会媒介素养教育机构提供相应的文化与资源支持。
其次,要积极探索提升全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路径和方法。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对于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它既要求公民主体具备一定的媒介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媒介信息处理能力,更要求公民主体具备清晰的思辨能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同时还要求公民主体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版权维护意识。因此,媒介素养教育不是简单的文化知识教育,更是一种复合能力的综合素质教育。普及全民媒介素养教育,不仅要在教育形式与教育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也需要行政管理手段的相得益彰。一方面要不断尝试用最适宜于提高社会个体综合素质的途径,来提升其应对和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比如采用新媒体信息技术公益培训、网络社区主题教育、公共文化知识讲座、有奖问答与竞赛等活动提高公民的媒介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行政管理。政府部门要发挥价值观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惩治力度,并利用技术手段净化网络,创建洁净的网络环境。同时,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广大民众普及媒介知识,培养公众对于社会大众传媒信息的认知与批判性辨识能力和版权保护意识。只有全体公民的媒介素养得到提升,我们才能有一个好的媒介环境,建立健康的媒介生态,从而为影视跨媒体叙事与电影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注释】
[1]李诗语:《从跨文本改编到跨媒介叙事:互文性视角下的故事世界建构》,《北京电影学院》2016年第6期,第29页。
[2][英]詹姆斯·卡伦、娜塔莉·芬顿、德斯·弗里德曼:《互联网的误读》,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87-96页。
[3]《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http://www.xinhuanet.com/pol i t ics/2015-12/22/c_1117546234.htm,2015年12月22日。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2/content_5159083.htm,2016年12月30日。
[5]《国家版权局印发〈版权工作“十三五”规划〉的通知》,http://www.gov.cn/xinwen/2017-02/16/content_5168508.htm,2017年12月16日。
[6]李琛:《著作权基本理论批判》,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第48页。(www.daowen.com)
[7]季芳芳、于文:《在线版权交易平台的创新趋势及评价——以英国“版权集成中心”(Copyright Hub)为例》,《编辑之友》2013年第7期,第109-112页。
[8]于文:《论跨媒介叙事的版权问题与对策》,《出版科学》2016年第2期,第23页。
[9]《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十年成效显著》,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legal/2018-06/07/c_129889172.htm,2018年6月7日。
[10]《5年下线盗版链接600余万条》,人民网:http://legal.people.com.cn/n1/2018/0227/c42510-29837051.html,2018年2月27日。
[11]《2019中国网络视频精品报告:付费用户规模达3.47亿,内容付费占总收入34.5%》,搜狐网:http://www.sohu.com/a/320835753_120051417,2019年6月14日。
[12]《2018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4.3亿读者,342亿营收》,搜狐网:http://www.sohu.com/a/332856948_99957183,2019年8月9日。
[13]韩晓芳:《论IP时代电影产业链的构建》,《经济论坛》2016年第6期,第100页。
[14]刘芹良:《“互联网+”语境下我国电影产业链的重塑——以IP电影为例》,《经济论坛》2016年第8期,第97页。
[15]严功军:《媒介素养教育:“受众中心”话语建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1期,第35页。
[16]陈可纯、朱立立:《“迷文化”的主体建构与当代媒介素养教育》,《东南学术》2018年第4期,第17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