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就当前我国电影产业领域人才结构而言,既懂跨媒体内容创作,又知晓电影产业链运作规律,还了解新媒体网络生态运转模式的复合型影视人才尤为紧缺。目前全国有500多所院校每年为影视行业输送着大量专业人才,这些高校依托优势资源,建立了专业化的影视学科人才培养机制。此外还有大量的社会影视人才培训机构为影视行业“供血”。这些人才涉及从电影电视创意策划、电影电视采编剪辑到影视动漫后期制作,以及影视工程技术与管理运营等多个领域。但从总体来看,目前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高校影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影视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高校影视人才培养与企业严重脱节。就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效果来看,仅具有单一媒介素养与技术能力的影视人才很难适应日益复杂、多样化的创作需求,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质量远远不能适应媒介融合时代影视产业对于人才的高要求。当前,我们要进一步优化现有教育教学体制,大力推进高校影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第一,转变思维方式,更新影视教育理念。传统影视教育的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技能训练,提倡一专多能,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也大多是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教师要求学生掌握某一专业细分领域相应的影视创作技能和软件操作技能,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往往是基于单一媒体的,比如学习电影创作仅专注于电影编剧理论,学习国内外电影编创知识,了解电影编创技巧,但对影视跨媒体创作、交互性创作、影视流媒体创作等方面的知识则很少涉及。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观众需求日趋多样化,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互融互通,必然冲击甚至颠覆了原有的内容生产方式、创作理念与教育观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影视院校在影视教育理念上要做到与时俱进,高校的影视教育要紧密跟随媒介融合时代信息传播、受众精神需求的新特点,与时俱进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大力拓展跨媒体影视策划、跨媒体制作、跨媒体产业运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通道,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文化需求。
第二,不断优化和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一是要根据不同影视院校类型、学科差异性等现实情况,深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院校要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特色、学科优势以及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制定合理化、科学化又兼具互补性的课程培养方案。要注重培养学生融合思维和协同创新能力,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多课程互补、系统化发展的思路,形成影视批评与创作理论教学、艺术与技术融合教学、文化与产业一体化教学相融合的课程群组,培养既具有较高的影视理论水平,又具有跨媒体创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整体观念,课程教学要贯穿跨媒体叙事训练思维。要让学生意识到影视创作已经进入跨媒体叙事时代,电影创作与动漫、游戏及其他媒体艺术叙事互融互通,教师要建立跨媒体叙事教育训练体系,要引导和启发学生贯彻整体创作思维,培养跨媒体叙事创作观念,掌握多媒体融合创作技巧。(www.daowen.com)
第三,强化项目化教学,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影视跨媒体创新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广阔的学科视野和跨专业的实践整合能力。因此,在高校影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注重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结合学生所学知识,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组织学生围绕具体影视创作项目、企业课题展开模拟实践训练,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跨媒体创作、实践创新乃至协同创业的实践能力。此外,影视专业教育要注重学科融合,既要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跨专业课程选修,在选修课程上给予学生合理化指导,使学生形成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互补、影视批评学习与产业文化知识学习互补的知识结构体系,也要将这种跨学科学习纳入整个学生考核评价系统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课外项目,逐步养成积极思考、努力奋进、协同创新的综合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