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影视人才发展现状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企业普遍缺乏对人才资源的认知,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电影创意人才开发与管理机制。首先,优秀人才奇缺、人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一些高层次、关键岗位人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目前,我国电影产业人才结构主要表现为中期制作人才居多,前期高端创意人才与下游产业经营开发类人才不足。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电影企业普遍以制作为主体,并未形成类似于好莱坞的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和全产业链;另一方面,与我国影视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有关。其次,人才体制机制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不高。现在许多影视企业在人才体制机制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企业内部权责不明确,人才晋升通道不畅,缺少丰富多元的交流平台,创意人才流动率不高,等等。虽然近些年我国部分影视企业在人才管理层面做了一些改革尝试,但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规模的急剧增长相比,人才体制机制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受部分企业人才观念不强,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产业规模扩张过快而配套改革跟不上等因素影响。
2.我国影视人才管理机制优化策略
当前,我国影视人才管理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www.daowen.com)
首先,要完善创意型人才招聘与选拔机制,把握好人才的入口关。一方面,要制定详细的人才聘用条例,依照企业产业发展设立合理化的竞聘职位,在人才待遇、发展空间层面要给予人才足够的吸引力,尤其是后者,要让受聘者感受到极具发展空间的晋升通道。在招聘过程中,要严格把关,筛查简历要详细、认真,在选拔过程中注重其综合创新能力,不以工作经历为第一评判标准。另一方面,鉴于创意型人才流动性大、自主性强等特点,企业要将人才招聘常态化,不断创新人才招聘方式,拓展人才选拔渠道,企业主体要大力加强与高校、职业介绍机构、人才市场的密切联系,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多渠道广撒网,做到第一时间掌控优秀人才信息。不仅如此,企业人才管理还要将人才培训常态化,通过内部传帮带,形成老中青、高中低的人才发展结构,通过不断完善企业人才培养与任用渠道,形成优秀人才内部成长、内部消化的良好局面。
其次,要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创造积极上进的氛围。人才,尤其是影视创意型人才与一般技术性工人有很大区别,不管是在影视产业链的前端、中端还是后端,创意型人才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其创意才能的发挥需要较为宽松、和谐和人性化的工作氛围与环境。因此,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充满理想、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是文化创意型企业的重要任务。企业应当了解和把握创意型人才的成长机制与特殊规律,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构建协作性的组织机构,充分调动和发挥创意型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在宏观决策上,管理者做出明确部署,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给予创意型人才一定的自由度,不宜过多干涉、过细地指导和监督。平时,管理者要积极组织一些团队活动,提升企业文化凝聚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员工归属感,使创意型人才真正融入企业大集体,进而迸发其应有的创造活力。
再次,要不断优化人才的绩效管理机制。对于文化创意型公司来说,高效的绩效管理是调动人才积极性、进行人才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绩效管理不是某项具体任务,而是一个完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它需要管理者和员工密切配合,以个人价值与任务实现为目标,在合理化的绩效激励机制作用下共同完成项目任务。优化绩效管理,一方面,要从人才考核方式层面展开。对于创意型人才,要实施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业绩与能力相结合的动态化、人性化的绩效考核模式,不能完全唯结果论,也不能完全唯过程论,可以将创意开发的产品投放市场进行测试,通过市场测试的反应决定绩效分配。另一方面,要从完善人才薪酬管理与激励管理机制层面展开。相较于其他类型人才,创意型人才更注重自身价值与理想的实现,他们往往会在自己的兴趣点和社会现实生活中寻找一种平衡,对于创意型人才的绩效管理,企业主体要充分把握这一特征,认真探索针对创意型人才的特殊激励管理办法。一般来说,激励方法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物质激励包括提升工资水平,发放奖金、假期福利、各类补贴等,精神激励包括表扬和授予荣誉称号等。在创意型人才激励管理过程中,企业主体要注重激励方式的多样性运用,比如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激励,考虑人才个性化需求实行选择性激励措施,等等。只有做到深入细致、无微不至地使人才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培养,才能充分激励人才发挥应有的创意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