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1—2017年以来我国票房年度前20名的电影作品共计140部,其中依照网络小说、漫画作品、动画等文化IP改编的电影占比高达75%,IP电影已经成为我国电影跨媒体叙事的主要潮流,也引领着我国电影跨媒体叙事发展方向。但就当前国产IP电影的品质性而言,其表现并不理想。2015年,改编自顾漫的同名网络小说的都市青春情感电视剧《何以笙箫默》在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同步首播,其单日播放量一度突破3亿,百度人气指数更是高达320万,一举成为2015年江苏卫视的电视收视冠军,同时入选2015年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电视剧选集。但同年度推出的同名大电影《何以笙箫默》却被广为诟病,其豆瓣评分仅为3.7分(豆瓣评分是目前国内公认的相对客观的电影评价系统,其网站以观众为主体,经营主体不参与电影发行,与片方没有太多利益瓜葛,相对较好地保证了影片评价的客观公正)。网友普遍认为,影片叙事能力薄弱、逻辑混乱、台词生搬硬套苍白无力、人物形象刻画不够,与原著相差甚远。无独有偶,2017年,由高人气网络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跨媒体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获得了广泛好评,一时间积累了大量粉丝,按理说,其电影跨媒体叙事作品应该表现不错,但同年度推出的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口碑却遭遇滑铁卢,其豆瓣评分仅为3.9分,运营方采用的“IP+流量小鲜肉”的电影模式并不奏效,有网友吐槽该电影两小时剧情就是简单的情节堆砌,并未运用电影手法表现三个时空人物的爱恨情仇,虽然在炒作之下该片票房最终达到5.35亿元,但口碑与质量较同时期上映的电影《战狼2》及《乘风破浪》无法相提并论。2018年,根据热门IP《鬼吹灯》改编的大电影《云南虫谷》票房口碑纷纷“扑街”,作为一部超流量IP的跨媒体叙事作品,其票房首周仅为1.5亿元,豆瓣评分仅为3.2分,大大跌破人们的预期。不仅如此,近年来大热的综艺电影跨媒体叙事也呈现口碑越来越差的倾向。据悉,电影《爸爸去哪儿》第二部综艺大电影豆瓣评分为4.5分,另一部综艺大电影《奔跑吧兄弟》豆瓣评分为3.3分。而2017年由郭德纲、岳云鹏与英国憨豆先生主演的综艺大电影《欢乐喜剧人》更是一度惨败,其豆瓣评分低至2.5分,创当年度国产电影票房评分最低纪录。豆瓣评分统计结果显示,2011—2017年,我国国产IP电影豆瓣评分高于8.0分的口碑优质电影仅占总体IP电影数量的4.70%,而通常被观众认为是“烂片”的豆瓣评分低于5.0分的IP电影却占总体IP电影数量的29.80%,其他也多是一些平庸之作。[22]当然,电影口碑评分并不能作为衡量电影质量与品质的唯一标准,影片在上映期间,档期、社会风潮、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也会影响到电影的票房业绩与口碑走向。但近年来我国IP电影跨媒体叙事的质量整体偏低、品质不佳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现状也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首先,IP电影对于网络文学过分依赖影响国产电影整体质量。近年来,网络文学是IP电影创作的主要内容来源。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的开放性与便捷性大大降低了文学准入的门槛,吸引了社会各行各业文学爱好者的参与,大众化的创作带来网络文学的繁荣,但也一定程度降低了文学的艺术水准与价值内涵。一方面,网络文学存在文化内涵上的弊端。由于网络的便捷性与隐秘性,早期许多网络文学作品充斥着暴力、色情与媚俗等元素,虽然近几年经过几次净网行动及网络文学自身发展,网络文学整体质量有所提升,但在当前的消费语境下,网络文学作品受商业因素影响较大,作品普遍缺乏文化内涵,青春爱情、穿越宫斗、仙侠魔幻等架空现实的幻想题材作品盛行,反映社会现实、挖掘人性深度、启迪智慧的作品少之又少。不仅如此,受后现代风潮影响,网络文学作品中“解构”经典、感官至上的现象频繁出现。有些作品强调消费主义、享受文化,张扬肤浅、世俗、体验化的人生哲理,内容明显媚俗化、去智化。过分依赖于这类网络文学,将造成IP源头媚俗化、低幼化与同质化倾向严重的现象,较大程度地拉低了电影的品质。另一方面,我国网络版权体制还不健全,网络上跟风严重,存在大量水平参差不齐的作者甚至是文学投机主义者,有些作者一味追逐热点,拼凑抄袭,但借助炒作、刷帖等运作,网络阅读量惊人,吸引了一大批粉丝群体。这类IP开发本身风险极大,加之经营主体与投资方往往只注重IP表面的粉丝流量,热衷于投资炒作宣传,而不注重对作品内容的精细打磨,最后推出的电影作品必然不够理想,成为粉丝不爱看、普通观众不要看的市场糟粕。
其次,行业急功近利,对电影质量把控不严导致电影品质缺失。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主体以盈利作为第一目标,近年我国影视产业在政策与经济驱动下发展迅猛,国内电影市场的渐次火热带来IP改编风潮盛行,作为IP的主要来源,网络小说版权交易与价格也是持续升温。2013年,网络小说的影视版权最高每集10万~30万元,2014年当年售出的网络小说影视版权价格已经攀升至接近百万元。而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又上涨了数十倍。一部具有一定粉丝流量的网络小说一时间成为香饽饽,虽然原创者要价不菲,但各路投资方依然络绎不绝,争相购买、囤积网络IP,花大价钱也在所不惜。这种产业投资热潮与繁荣态势虽然值得肯定,但影视作品IP开发的质量控制却不尽如人意。当某类IP题材出现电影爆款作品,马上就会出现大量跟风之作,这些作品从人物到故事情节走向都如出一辙,在很短时间内把这一题材类型吃干榨净,直到观众产生强烈的审美疲劳。不仅如此,为抢占有限的电影市场,许多IP电影运营方重“量”不重“质”,有的在资金、人员、制作实力不齐备的情况下匆匆上马,有的同时运作多个IP电影项目,试图在最短时间内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影视剧,这往往导致制作出的电影作品粗糙不堪。以《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综艺电影为例,相比于正常电影几个月的拍摄周期,综艺大电影的拍摄往往只有几天的时间,借助节目对观众的巨大吸引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制出电影版,之后迅速上线,获得高额票房。这种做法一开始对观众来说是新鲜的,但时间一长必然引起观众反感。《奔跑吧兄弟》《欢乐喜剧人》无一不是例证。(www.daowen.com)
再次,经营主体一味迎合消费市场,唯受众论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影片质量失控。“粉丝经济”时代,注重粉丝营销与受众群体的市场拓展无可厚非,但当下IP电影经营主体以票房为终极目标,为市场而市场,过分迎合大众审美追求,重娱乐性而轻思想性,影像表达呈现主题浅表化、杂耍性叙事特征。所谓杂耍性叙事主要是“情节与情节之间还常常欠缺严密的逻辑性,叙事还不够圆熟,过多的耍宝、恶搞及喧宾夺主,打断、扰乱了故事的讲述。……呈现出一种很生硬、凌乱的叙事感”。[23]如:电影《屌丝男士IV》中宋小宝在餐馆吃鱼的恶搞情节;《大梦西游》中空空与小白穿越至现代以后发生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电影《十万个冷笑话》中无厘头的各种恶搞与耍宝。不可否认,影视是大众文化与文化工业的产物,IP电影的跨媒介改编是实现艺术的“可利用性”、粉丝价值“变现”的重要途径。浅表化叙事、杂耍性叙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受众的关注,抓住了粉丝的眼球。但长久来看,电影终究是以质量取胜的,浅表化的娱乐方式满足了观众一时的好奇,宣泄了一时的情绪,却永远无法触及受众心灵,走入观众内心。正如网易影视工作室负责人郑小岳说:“电影其实还是要讲故事,不管是有IP也好,没有IP也好,或者原创,最核心的还是你故事好不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