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杨俊40周年系列活动:回望情深与景深

杨俊40周年系列活动:回望情深与景深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黄梅戏请回老家”,并决定在湖北黄冈市成立湖北省黄梅戏剧团。1989年8月28日,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正式成立,杨俊任副团长。杨俊带着这两出戏回到家乡安徽参加全国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轰动安庆;进京演出,誉满京华,并荣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和文华表演奖。本次杨俊从艺四十周年活动,他连续四天全程主持三场展演和一场研讨会。

杨俊40周年系列活动:回望情深与景深

庚子年 冬

四十年是“逗号”,不是“句号”。

四十年时光,是一个人最美好的青春岁月,也是一个艺术家最灿烂的艺术芳华,沉淀着过往所有的探寻和得失,也启发着未来更高的追求和思考。2021年1月14日至17日,在国内疫情防控政策逐步收紧,部分演出相继取消的情况下,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从艺四十周年系列展演和杨俊黄梅戏表演艺术研讨会在坚持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在武汉成功举办,全面展示了杨俊的黄梅戏表演艺术成就,展示了“鄂派黄梅戏”的艺术特色,并对湖北戏曲传承传播发展和振兴武汉“戏码头”进行了经验总结和路径探讨,成为2021年开年湖北戏曲界的一项盛事。活动由湖北省文联、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演艺集团联合主办,白燕升团队策划执行。

尚长荣、朱世慧、于魁智、李胜素京剧生旦净丑四位大家重磅助阵演出,近二十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作家、评论家、表演艺术家全程参与,白燕升倾情主持。

杨俊是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1975年,杨俊考取安徽省艺术学校学习黄梅戏。1980年,她以毕业考试女生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从此,黄梅戏成为杨俊一生的“痴恋”和“终极追问”。

初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时,杨俊并不是那么“春风得意”,在台上只能扮演一些小角色。1982年,杨俊随剧团去香港演出,扮演的三个角色都不起眼:《女驸马》中的丫鬟春红、《天仙配》中的三姐、《罗帕记》中的小王锦龙。三个角色加起来,还不到12句唱。但正如俗话所说,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就是靠着对这几个小人物的生动演绎,杨俊被香港大导演李翰祥看中,得到了到北京拍电影的机会。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杨俊最终没能参演李翰祥导演的《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但她没有服输,通过不断跑剧组试镜以及舞台表演的积淀,得到了杨洁导演的认可,出演了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白骨精变化的村姑,又相继出演了电视剧《飘然太白》中的杨贵妃等角色。

影视领域的成功,让一度失意的杨俊重新建立了自信。当时,她也曾犹豫,到底是留在北京,继续往影视方向发展,还是回归黄梅戏,继续等待机会。但最终,她割舍不下心心念念的黄梅戏,回到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回到熟悉的黄梅戏舞台,并迎来了一次事业转折点——主演黄梅戏电影《孟姜女》。1986年,电影《孟姜女》上映,杨俊一举成名,与马兰、吴琼、袁枚、吴亚玲并称黄梅戏“五朵金花”。

但就在这时,杨俊又一次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当时,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黄梅戏请回老家”,并决定在湖北黄冈市成立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湖北方面通过相关渠道向杨俊发出邀请,这个机会让杨俊看到了她一直渴望的属于自己的舞台。1989年1月,杨俊说动搭档张辉一起,毅然从安徽省会合肥来到了被戏称为“黄土高坡”的湖北黄冈。这次离开没有送别和祝福,只有向领导办公室门缝中塞进一封辞职信然后连夜离开的毅然决然。

1989年8月28日,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正式成立,杨俊任副团长。10月,杨俊、张辉主演的《天仙配》成功为剧团打响头炮。这个由歌舞团改建而成,刚成立时甚至没有一件古装戏服,没有一个发套,更没有成熟演出团队的剧团,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1990年,杨俊又主演了湖北第一部黄梅戏电视剧《貂蝉》和第一部黄梅戏电影《血泪恩仇录》,填补了湖北黄梅戏两项空白。此后,杨俊的恩师、著名戏曲导演余笑予为她量身打造了传统戏《双下山》和现代戏《未了情》。杨俊带着这两出戏回到家乡安徽参加全国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轰动安庆;进京演出,誉满京华,并荣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和文华表演奖。

从1989年到2008年,杨俊在黄冈辛勤耕耘了19年。2001年,由于对湖北黄梅戏的贡献,她还被任命为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院长。但她的内心从未自我满足,始终渴望在更高舞台上传播黄梅戏的魅力。在湖北来说,要得到更高的舞台,就必须要到省城武汉。2008年12月,杨俊毅然辞职离开黄冈,调入位于武汉的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

早在来武汉之前,杨俊就一直酝酿着要创作一部代表湖北黄梅戏最高水平的大戏,但从黄冈到武汉,整整七年,她都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没有站上舞台。一方面,当时的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有三个剧团,楚剧团、汉剧团和黄梅戏团,黄梅戏团最年轻、班底最弱,也没有能与杨俊相匹配的演员;另一方面,杨俊先后接触了几个题材和剧本,都不满意,不愿意匆匆上马。杨俊说:“没有特别好的班底,我宁可不做。我不是一个爱过戏瘾的演员。专业的人要做专业的事情。”

对演员来说,暂别舞台的日子是痛苦的。杨俊也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很憋屈,来了武汉三年,在想干事也能干成事甚至还干得不错的情况下,竟然还要如此委屈地掉泪。”但顽强的事业心和强大的意志力支撑着她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练功保持良好的身段和声线,等待着最佳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杨俊终于找到一个好题材,根据湖北著名民歌《龙船调》创作的原创黄梅戏大戏《妹娃要过河》。2011年2月28日,《妹娃要过河》成功首演。该剧先后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荣获文化文华奖“优秀剧目奖”,成为鄂派黄梅戏里程碑式的作品。2018年,杨俊又主演了黄梅戏《党的女儿》,对黄梅戏的表现题材和自己的戏路再一次做出突破。

回顾杨俊从艺四十年来的种种经历,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艺术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长年累月的坚守付出,更看到一个追梦者无论顺境逆境始终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人生态度。正如杨俊所说,“我从安徽到湖北,又从黄冈到武汉,这一路走来其实挺折腾的。也许会有人觉得我挺‘不安分’,但我就是相信,黄梅戏与我,我与黄梅戏,是一生的痴恋,已经没有办法割舍。我这一辈子只会唱戏,只要我还站在舞台上,就要回报所有关心我的人。”

作为杨俊多年的好朋友,白燕升见证了杨俊一路走来的起起落落,对杨俊的心路历程有更深的理解。本次杨俊从艺四十周年活动,他连续四天全程主持三场展演和一场研讨会。他说:“杨俊虽然年龄上不再年轻,但艺术上仍然处于顶峰,我真心希望这样的领军人物能在舞台上多传帮带几年。希望杨俊从艺四十周年是一个‘逗号’,而不是一个华彩转身的‘句号’。”

鄂派黄梅原创大戏《妹娃要过河》·2021年1月14日京韵大舞台

杨俊在《妹娃要过河》中扮演阿朵

杨俊扮演阿朵、詹春尧扮演阿龙

2021年1月14日晚,杨俊从艺四十周年首场展演——鄂派黄梅原创大戏《妹娃要过河》在武汉京韵大舞台倾情上演。该剧由周慧、宋西庭编剧,张曼君导演,徐志远作曲配器,杨俊、詹春尧主演。该剧取材于湖北著名民歌《龙船调》,讲述了土家少女阿朵和客家青年阿龙的凄美爱情故事,融合了黄梅戏的委婉清新和土家文化的粗犷豪放,是杨俊七年磨一剑的代表作品,也是鄂派黄梅里程碑式的作品。

2011年2月28日,《妹娃要过河》在武汉首演,杨俊以并不年轻的年纪出演剧中主角土家少女阿朵。白燕升和黄梅戏名家马兰专程到武汉观看,两人事先没有告诉杨俊,而是静悄悄地进了剧场。当大幕拉开,杨俊从土家吊脚楼中走出亮相时,马兰忍不住夸赞道“美死了”。十年之后,白燕升再到武汉,主持杨俊从艺四十周年系列活动,再次观看《妹娃要过河》,他说:“杨俊把40年的甘苦全给了凄美的阿朵,人与戏合一,比十年前的首演更有戏。”

和十年前相比,本次演出的版本时间压缩了15分钟,剧情节奏和整体情绪更加紧凑,更有情感张力和冲击力。杨俊在表演中,对情绪、气息和声音的协调控制恰到好处,在演绎阿朵的痛苦与挣扎的同时,也把自己艺术生涯四十年来的追寻、抉择、坎坷、不甘、坚守和奋发,通过激情演唱释放得淋漓尽致。此时的杨俊已然与阿朵这个角色融为一体。杨俊说:“十年前的那天从吊脚楼走下,心里是翻江倒海;十年后的今天从吊脚楼走下,心里是五味杂陈……我始终相信,时间会拿走一些什么,但也会给予一些什么。”

黄梅戏经典折子戏展演2021·1年15月 日京韵大舞台

2021年1月15日晚,杨俊从艺四十周年第二场展演——黄梅戏经典折子戏专场在京韵大舞台上演,包括《天仙配·路遇》《夫妻观灯》《女驸马·洞房》三个黄梅戏折子戏。如果说第一场展演的大戏《妹娃要过河》代表的是杨俊对黄梅戏创新发展的思考,那么本场折子戏演出代表的是杨俊对黄梅戏传统的继承和坚守。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为杨俊助演的几位演员曹祝来、冯志刚、林杨、王慧君,都是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此外,还有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和黄梅戏班的同学们助兴演出。这些演员的亮相,让本场演出更多了传帮带的传承寓意。杨俊说:“带着学生辈的年轻演员演出,不只是对我自己的展现,更是对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后备人才力量的展现。我们这个剧院已经到了传承的时候,我希望通过我这次的从艺四十周年活动,展现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薪火相传的艺术光彩和艺术精神。”

杨俊不仅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还是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一院之长。她刚上任时,剧院连像样的办公室、排练场和舞台都没有,条件非常艰苦,演员也是青黄不接,剧目创作面临各种问题。杨俊上任后多方申请、四处“化缘”,终于为剧院争取到了20亩建设用地和两亿元建设资金,建设起一座集办公、排练、剧场演出和戏曲展示功能于一体全新的剧院大楼,从根本上改善了剧院的创作条件。同时,她带领剧院走遍全省各地,百里挑一,选出158名学生,与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进行联合定向培养,为黄梅戏、汉剧、楚剧培养接班人。

看到青年演员和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在杨俊从艺四十周年活动中亮相,白燕升说:“真的要感谢杨俊为戏曲传承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这些孩子是那么纯粹、阳光,假以时日,他们一定会成为湖北戏曲未来的中坚力量。真心希望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多多关心帮助这些孩子,营造好的戏曲生态环境,让他们早日成长为湖北戏曲的未来,成为中国戏曲的未来。”

杨俊、曹祝来、冯志刚 黄梅戏《天仙配·路遇》

杨俊、林杨 黄梅戏《夫妻观灯》

杨俊、王慧君 黄梅戏《女驸马·洞房》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梨园游》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黄梅戏班《黄梅戏联唱》

杨俊从艺四十周年黄梅戏演唱会·2021年1月16日京韵大舞台

2021年1月16日晚,杨俊从艺四十周年系列展演收官演出——杨俊从艺四十周年黄梅戏演唱会在京韵大舞台隆重上演。杨俊演唱了《谁料皇榜中状元》《我本闺中一钗裙》《到底人间欢乐多》《花开花放花花世界》等黄梅戏经典唱段以及她的代表作《孟姜女》《貂蝉》精彩选段,和优秀青年演员梅院军对唱了《夫妻双双把家还》《互表身世》《对花》等唱段,全方位展示了黄梅戏的唱腔之美。

当今中国京剧生旦净丑四位大家——尚长荣、朱世慧、于魁智、李胜素重磅助阵演出,对杨俊从艺四十周年表示祝贺。尚长荣说:“杨俊不仅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也是湖北的优秀儿女,衷心祝愿她守正创新,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朱世慧说:“戏曲演员的成长非常艰难,我们应该通过这个活动,总结杨俊是怎么成功的,这也是传承,是对后来者的启示。”于魁智、李胜素说:“湖北黄梅戏有今天的影响力和群众基础,杨俊的功劳不可磨灭。衷心祝愿她带领湖北黄梅戏继续蓬勃发展。”

白燕升主持演唱会并和杨俊对唱黄梅戏名段《海滩别》。一曲唱罢,当白燕升现场讲起杨俊从艺四十年来的一路坎坷时,杨俊情难自禁,忍不住转身抹去眼泪。她说:“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很多,从各级领导、前辈、专家、朋友到广大戏迷,你们给我的关心和鼓励,怎是一个谢字能够表达的呢?在我最失意的时候,在我七年都没法上台的时候,包括白燕升在内的许多朋友和戏迷都始终没有忘记我。所以我想,不管到什么时候,只要我还站在舞台上,就要回报所有关心我的人。”(www.daowen.com)

杨俊和黄梅戏优秀青年演员梅院军

杨俊和白燕升

京剧花脸大家尚长荣

京剧第一名丑朱世慧

京剧老生领军人物于魁智、京剧梅派大青衣李胜素

杨俊黄梅戏表演艺术研讨会2021年1月17日

2021年1月17日上午,杨俊黄梅戏表演艺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湖北省内外的近二十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作家、评论家、表演艺术家,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如约而至,对杨俊黄梅戏表演艺术成果和经验深入总结探讨,为湖北戏曲发展建言献策。白燕升主持研讨会。

湖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李悦出席研讨会,她说,杨俊从艺四十周年系列活动非常成功,既是对杨俊四十年艺术成果的总结,也是广大戏迷的一次盛宴,更是湖北戏曲界的一项盛事,有利于杨俊和湖北黄梅戏发展,有利于湖北戏曲传承发展,有利于湖北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

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观音菩萨的扮演者左大玢说,一位戏曲艺术家成长起来不容易,只要还有好的演出状态,只要剧团还没有人能超过和接替她,就要坚持演下去。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评论家马也说,杨俊带领的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集黄梅戏、楚剧、汉剧三个湖北地方剧种于一院,这种模式全国少见。未来鄂派黄梅戏要继续发展,需要认识自身优势,培育良好的剧种生态,培养一批人才形成一支力量,拿出更多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会长、中日戏剧制作人靳飞说,戏曲之美变化多端千姿百态,不能被“非遗”概念束缚住手脚。杨俊的新戏和对鄂派黄梅戏的探索,就体现了“变”的追求,虽然这个过程中有时会显得“拙”,但所有传统经典剧目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谷曙光说,一个优秀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关系到一个剧团甚至一个剧种的兴衰,有关部门可以创新机制因人制宜,不要机械地用退休年龄来衡量艺术生命,要让处于艺术顶峰期的艺术家继续在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

听到与会专家的关怀和建议,杨俊又一次感动落泪。她说:“我个人的荣誉得失不算什么,因为有黄梅戏才有了我的一切,感恩所有人,我努力做到更好回报你们。”

《剧本》月刊副主编、青年评论家武丹丹原本受邀参加研讨会,但因疫情防控政策原因遗憾缺席,她特意托武汉的朋友为杨俊和白燕升送来鲜花。

杨俊听到动情处,不禁落泪

湖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
李  悦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著名评论家
马  也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
著名评论家
黎继德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学导师
著名戏曲导演
表演艺术家
张曼君

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
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观音菩萨扮演者

左大玢

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
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首位唐僧扮演者
汪 粤

安徽省艺术研究院一级作曲
著名黄梅戏作曲家
徐志远

文汇新民报业高级记者
著名京剧学者
剧作家
翁思再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会长
中日戏剧制作人
靳 飞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戏曲学者
谷曙光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云南戏曲暨京剧关(肃霜)派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周康梁

原湖北省文联主席
原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
著名剧作家
沈虹光

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
原湖北省文联主席
著名作家
熊召政

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湖北省文联主席
著名作家
刘醒龙

湖北省京剧院院长
当今中国京剧“第一名丑”
朱世慧

原湖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
著名剧作家
胡应明

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院长
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
评论家
蔡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