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观组织在公众需求下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

中观组织在公众需求下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的组织保障体系当中,除了以国家综合档案馆为核心的宏观组织保障,还有基于行业或系统的高校档案馆、专门档案馆等,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档案学会以及区域性的档案合作组织或项目等,可以称之为“中观的组织”。目前,该系统整合了粤、穗、深三馆的开放档案目录数据达80多万条,政府信息公开文件目录26000多条。

中观组织在公众需求下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

在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的组织保障体系当中,除了以国家综合档案馆为核心的宏观组织保障,还有基于行业或系统的高校档案馆、专门档案馆等,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档案学会以及区域性的档案合作组织或项目等,可以称之为“中观的组织”。

首先,无论是教育系统的高校档案馆,还是城建系统的城建档案馆以及其他系统的专门档案馆,都拥有丰富的、有特色的档案资源。这些系统内的档案馆具有业务方面和用户方面的相似性。通过一定的共建共享机制建立纵向或者横向的高校档案馆联盟、城建档案馆联盟等,共同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促进全国或者地区性档案资源共享环境的形成。

其次,全国档案学会以及各省市档案分会和专业委员会等社会组织的广泛建立,有利于集中力量开展理论研究,为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档案学会是我国档案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自1981年成立至今,对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除了全国性的档案学会,大部分省市都已建立地方性档案学会。中国档案学会共有7个专业委员会,分别为: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档案整理鉴定学术委员会、档案信息化技术委员会、文献影像技术委员会、档案保护技术委员会、企业档案学术委员会。

此外,区域性合作组织在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推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图书馆领域,国内外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见本书第6章第3节。(www.daowen.com)

在我国,图书馆、档案馆尽管分属于不同的系统进行管理,但都是文化事业机构,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因此,它们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经验对于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冯惠玲等提出了建立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家战略,“建立馆际互联共享体系”,“由国家档案局牵头,采取联盟、联席会议等方式,联合地方档案馆的力量,加强和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制定与推广部门的联系和交流,统一文件信息组织、指引、发现、保存的标准,发展馆际电子文件信息互联共享的模式”[18]。目前,我国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已经开始起步。其中,两个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市档案馆及其郊县(区)档案馆的联网档案检索,深圳、广东、珠海三地档案资源的共同检索门户的出现,表明了区域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已经形成。

上海市档案馆开展了“就地查询,跨馆出证”服务,究其实质,是一个区域服务的例子。2010年9月,为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民生档案建设要求,促进市和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民生档案信息共享,方便市民利用民生档案,更好地为民服务,上海市档案馆在市和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启“就地查询,跨馆出证”远程协同服务机制。目前,该远程协同服务机制的服务内容涉及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知青、知青子女、支内支边五类档案的查询及出证。需要查阅上述五类档案的市民在任何一家参加远程协同服务机制的档案馆,填写远程协同服务档案利用申请表,办理远程协同服务查档申请手续,就可利用相关档案公共服务系统进行跨区域的查阅,并由查阅地的档案馆开具相关证明,免去了来回奔波的麻烦。再如,粤、穗、深的跨馆查询,是全国首个开通跨市查询档案服务的系统,随着“广东档案跨馆查阅利用系统”的开通,广深两地率先实现档案互查。这不仅是一个技术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档案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也是中观组织重构的一个范例。目前,该系统整合了粤、穗、深三馆的开放档案目录数据达80多万条,政府信息公开文件目录26000多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