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建设与服务研究

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建设与服务研究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传统的档案工作中,档案资源建设是以档案工作人员为主。从这个角度来看,拓展档案资源建设能力,是档案服务的必经之路。以当前广泛开展的“城市记忆工程”为例,该工程是一个需要众多学科和部门共同关注的庞大工程[96]。档案机构可以通过Wiki调动群体智慧,让用户将自己收藏的有关城市形成、变迁和发展中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共享,与广大用户共同完成“城市记忆工程”的资源建设。

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建设与服务研究

优质的档案服务必定要有丰富的档案资源作支撑。在传统的档案工作中,档案资源建设是以档案工作人员为主。由于人员有限,档案资源建设力量相对薄弱,档案资源无法得到很好的开发。档案数字化开展以来,不少单位引入了合作、外包机制,但也需要花费较高的资源建设成本,同时,只有很少的数据库能够通过网络环境得以开发,尚未见档案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大大影响了档案的利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拓展档案资源建设能力,是档案服务的必经之路。

新媒体为档案资源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路径。在Web2.0这个推崇群体智慧的环境下,每个人都是一个知识库。利用新媒体可以使我们从前所忽视或是无法调动的那些非专职工作人员的智慧得以发挥。除了档案工作人员外,档案学者、档案专业在校学生、档案爱好者、普通公众都可以成为档案开发工作者,就自己所熟悉的档案资料进行加工整合,与他人共享[94]。2011年,NARA在其官方网站上开辟了名为“公民档案工作者”的新板块。任何一个美国公民都可以为档案馆网站上发布的档案信息或图片信息添加标签(用于制作分类和主题索引,便于搜索)、注释和说明,甚至还可以就任一历史事件上传相关文字、图像、影像资料,或通过网站的社交媒体平台撰写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95]。这种做法对我国档案界有很好的启示。以当前广泛开展的“城市记忆工程”为例,该工程是一个需要众多学科和部门共同关注的庞大工程[96]。档案机构可以通过Wiki调动群体智慧,让用户将自己收藏的有关城市形成、变迁和发展中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共享,与广大用户共同完成“城市记忆工程”的资源建设。(www.daowen.com)

这种协作式的档案资源建设方式不再局限于档案机构的“独创”,而是档案机构与广大用户“共同创造”,这样生产出来的档案资源更加丰富多样,为档案服务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