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媒体的概念与内涵:面向公众需求的研究成果

新媒体的概念与内涵:面向公众需求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该定义从外延维度定义了新媒体,并区分了新媒体的具体形式。该定义更加侧重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及其介质功能。该定义将新媒体的传播功效和外延部分紧密结合,对新媒体的组成要素进行了广泛阐述。2011年7月,《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发布。该内涵探索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新媒体作为介质的传播功能,深入到性质本身,更加关注新媒体与人类社会的交融。

新媒体的概念与内涵:面向公众需求的研究成果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种新型的媒体形态应运而生并席卷全球,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对人类生活产生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新型的媒体形态被称为“新媒体”。自“新媒体”一词出现以来,国内外学者纷纷尝试对其进行定义,虽未形成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学者们对“新媒体”都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一份商品开发计划中,首次提出了“新媒体”(New Media)一词[4]。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E.Rostow)在向总统尼克松提交的研究报告中,也多处使用了“New Media”一词[5]。此后,“新媒体”一词被广泛使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网络列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美国的新媒体艺术家列维·曼诺维奇(Lev Manovich)认为,“新媒体将不再是任何一种特殊意义的媒体,而不过是与传统媒体形式相关的一组数字信息,但这些信息可以根据需要以相应的媒体形式展现出来”[6]。美国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进行的传播。”这一定义,强调了新媒体的互动性,这也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点[7]。资深媒体分析师Vin Crosbie将新媒体定义为“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使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传统的交流模式多为“一对一”或“一对多”,而新媒体实现了“多对多”的交流,它不仅使交流者拥有平等的参与权,而且使交流者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权[8]

清华大学熊澄宇认为:“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出现,是指以前没有出现的;一个是影响,所谓影响就是受计算机信息技术影响而产生变化的,这两种媒体形态是我们现在说的新媒体。”[9]该定义从时间维度阐述了新媒体的含义,认为新媒体不仅要具有破旧立新的新形式,还要具有前所未有的新技术。

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认为,新媒体是“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他将新媒体分为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未来的交互式数字电视,其中网络媒体包括搜索引擎、网络报纸期刊、博客、各类网站等,手机网络包括手机图书、手机报纸、手机微博、手机电视等[10]。该定义从外延维度定义了新媒体,并区分了新媒体的具体形式。(www.daowen.com)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岳颂东提出:“新媒体是采用当代最新科技手段,将信息传播给受众的载体,从而对受众产生预期效应的介质。”新媒体从传播学的角度被当作一种介质,突出强调其传播功能以及对受众的影响[11]。该定义更加侧重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及其介质功能。

上海交通大学的蒋宏和徐剑则认为,就内涵而言,新媒体是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新型媒体总和。就外延而言,新媒体包括了光纤电缆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图文电视、电子计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系统卫星直播电视系统、互联网、手机短信、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多媒体技术广播网等[12]。该定义将新媒体的传播功效和外延部分紧密结合,对新媒体的组成要素进行了广泛阐述。

2011年7月,《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慎明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媒体的性质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仅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属性,而且大大突破了互联网和手机的传媒和通信工具角色,成为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并促使国家社会发生全面变革的社会化媒体。该内涵探索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新媒体作为介质的传播功能,深入到性质本身,更加关注新媒体与人类社会的交融。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概念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限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主要输出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和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13]。狭义上的新媒体是以改变传播为诉求,以新的传播技术为依托,强调内容生产的分散和个性化,重视互动和体验[14]。本书采用广义上的新媒体。而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又主要体现为以计算机和手机为信息载体的新媒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