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档案资源整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大工程,既需要国家的总体规划、政策引导、体制构建等,建立数字档案资源整合的保障体系,又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标准和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字档案资源间的充分融合。
(1)转变观念
思想决定行动,新时期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必须更新传统以分级分类管理等观念为核心的档案管理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档案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这在纸质档案时期是基本适宜和极其高效的,因为“各地区、各部门档案事业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档案工作必须实行分级管理,赋予地方和部门必要的权力,使他们有因地制宜的灵活性,这样既有利于全国统一政令的执行,又体现了地方和部门的特殊性,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档案事业的发展”[72]。但是,随着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普及以及社会档案需求的多元化、复杂化,这种人为的分门别类和级别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信息价值的发挥,并且“统”和“分”之间的尺度把握也日益困难。为此,必须在“大档案观”思想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和发展完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以信息时代的公众档案需求为导向,提高对数字档案资源整合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等意识,更新片面或过时的档案管理观念,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为数字档案资源整合系统工程的实施创造条件。
(2)创新体制
面向公众需求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必须突破传统“条块分割”档案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综合档案与专业档案分而治之的管理体制,这在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也是基本适宜的,因为不同行业的档案资源具有明显特征,载体类型、信息内容、管理要求等存在着较大差异,分开管理有利于提高档案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并且可以满足特定需求。但是,随着社会公众档案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复杂化,这样分散的管理体制势必阻碍档案信息管理机构间的沟通协作,难以实现统一的管理规划,无法满足用户对“一站式”档案服务的需求,并且在数字档案资源整合过程中难以确定一个主体,存在着“工作割裂”“重复积累”等问题。为此,需要在充分利用原有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体化”的档案管理新体制,明确数字档案资源整合的主体,建立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构,对整个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工程实施监管和控制。从宏观上建立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包括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主要档案机构负责人参与的具有权威性的跨系统、跨地区的档案信息协调组织;从微观上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分级控制的策略,本着广泛参与、渐进发展的思路,本着不断探索、不断充实、不断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既依靠政府以及职能部门的支持与督导,又依赖各基层档案馆的积极参与,坚持以效益为目标、以服务促发展的操作原则,渐进式地推进这一复杂系统工程的逐步实现。
(3)丰富资源
丰富全面的数字档案资源是实现整合的前提和基础,面向公众需求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必须尽可能地充实数字档案资源。但是,数字档案资源的积累、收集和保管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致使我国各地区数字档案资源分布不平衡,其中西北地区的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处于全国较低水平,黄河中游与长江中游地区处于平均水平,东部沿海地区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因此,应该在统筹规划、统一布局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倾斜、财政支持等平衡和加强各个地区的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依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成果,做好各个地区的数字档案资源收集、整理与保护工作,实现各级各类档案机构之间的互联,并与各机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集成,实现机构内部的文档一体化管理和数字档案资源检索,从而构建一个布局合理、完整丰富的数字档案资源体系。档案馆是我国档案事业的主体,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扮演集中保管数字档案资源的角色,在信息时代依然应充当数字档案资源整合的重要主体。具体而言,档案馆应该努力改变馆藏结构中文书档案多而专门档案少、政务档案多而企事业档案少、行政档案多而经济科技档案少等现象,将反映地方特色、具有典型意义和具有代表性的档案作为整合的重点。
(4)完善法规
面向公众需求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还必须完善相关法规,现有的档案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工作的开展。一是现有法律法规尚未明确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主体的权利,如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了专业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权,虽然在数字档案资源整合过程中,专业档案集中到综合档案馆中,但是相应的行政处罚权并没有被赋予相应的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对专业档案形成部门就不具有约束力,从而导致专业档案接收率下降问题的产生[73]。二是现有法律法规尚未明确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主体的职责,如相关法律法规虽然规定了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的权利,但并没有规定移交档案的具体责任主体,档案馆接收档案的范围及立档单位移交档案的要求模糊。三是现有法律法规尚未明确电子文件整合的主体,电子档案的特性使档案馆扩大档案规模和提前收集档案成为可能,但是电子文件提前进馆大多建立在与立档单位协商的基础上,难免带有随意性、任意性。为此,需要通过完善现有档案法律法规,加强对数字档案资源整合相关问题的立法,明确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工作各项具体行为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从而保障数字档案资源整合的顺利实施。
(5)健全标准
标准化建设是数字档案资源有效整合的前提。数字档案资源整合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标准就失去了共同合作的基础。但是,从当前我国数字档案资源整合现状来看,标准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缺乏制定统一标准的机构。与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密切相关的档案管理通用数据元标准、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通用需求规范、档案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格式规范、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范、电子档案长期存储格式规范、音视频档案管理规范、电子档案移交接收进馆标准,以及档案数据库结构、信息存储和著录格式、软硬件配置、网络体系结构、信息处理界面等方面的标准尚待建立和完善,致使当前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工作存在着各自为政、盲目建设和“信息孤岛”等现象。为此,应该加强档案界与信息产业界以及特定行业的合作,兼顾与国际标准和通用规范的衔接,注重前瞻性、操作性和导向性,从管理、业务和技术等层面,针对统一配备服务软件、统一标准规范和统一管理服务三个方面,围绕档案信息的采集、组织、分类、保存、发布与使用等信息生命周期各环节,有组织、有计划地制定各项数字档案资源整合标准,实现数字档案资源技术平台的互联、互通、互享、互操的具体功能,建立科学、配套、适用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标准体系。
(6)发展技术
技术是实现数字档案资源整合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档案组织与转换相关技术、档案存储与压缩技术、档案分类与检索技术、用户界面设计与系统集成技术、档案信息安全技术等。从当前我国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实践来看,一方面,由于档案机构各自为政地开发应用系统软件,形成了大量异构数据库,使数字档案资源整合面临严重的技术障碍;另一方面,数字档案资源整合技术的选用存在着缺乏科学性、前瞻性、统筹性、通用性等问题,存在着技术过时、难以升级更新等问题。为此,可以采用基于中间件的代理技术以及建立实际资源数据库与概念资源数据库的映射规则等,使各种类型的高质量的数据库和数字档案馆资源实现互联,解决数字档案资源数据库资源的异构问题,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集成和整合。
【注释】
[1]杨 冬权.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五项主要任务——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兰台世界,2010(1):1.
[2]相关立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研究”(13&ZD18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档案网站信息资源普查与整合研究”(07JA870010)等.
[3]李希明,等.浅谈信息孤岛的消除对策[J].情报杂志,2003(3):61.
[4]蓝晓娟.基于“大档案观”的档案资源整合及档案业务拓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6.
[5]曹航,谢敏.条块分割、体制约束与机制创新——对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再思考[J].档案管理,2010(1):7.
[6]戴志强.国家档案资源整合的涵义及其运作机制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3(2):4.
[7]刘怡芳.对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思考[J].陕西档案,2008(5):25.
[8]黄衢征.地方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7):244.
[9]仇壮丽,等.论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的整合[J].兰台世界,2005(11):16.
[10]徐瑞鸿.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J].兰台世界,2006(9):21.
[11]徐佳.谈数字化条件下的档案信息整合[J].档案与建设,2005(6):22.
[12]王羽佳.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8:8.
[13]何振,蒋冠.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核心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7:207.
[14]杨红仙.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D].昆明:云南大学,2010:31.
[15]牛力,韩小汀.云计算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3(5):27.
[16]潘连根.文件与档案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194.
[17]戴志强.国家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涵义及其运作机制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3(2):4.
[18]潘连根.文件与档案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194.
[19]江静梅.档案信息资源概念分析[J].兰台世界,2009(14):12.
[20]梁绍红.新时期国家档案馆资源建设理念的创新和突破——《浙江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解读之二[J].浙江档案,2007(2):26.
[21]蓝晓娟.基于“大档案观”的档案资源整合及档案业务拓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1.
[22]余厚洪,管先海.2003年—2011年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综述[J].档案管理,2012(1):63;杨红仙.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D].昆明:云南大学,2010:21.
[23]余厚洪,管先海.2003年—2011年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综述[J].档案管理,2012(1):64.
[24]杨红仙.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D].昆明:云南大学,2010:5.
[25]蒋冠.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5:2;张予军.网络视阈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模式[J].机电兵船档案,2011(1):50.
[26]王羽佳.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8:13.
[27]施惠刚.创新档案保管模式加快民生档案实体整合[J].上海档案,2012(4):13.
[28]王斌,吴建华.档案网站信息资源整合方法与方案[J].档案学通讯,2010(1):61.
[29]金凡.档案网站资源整合的含义、策略与模式探析[J].档案,2010(1):13.
[30]金波.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3(5):48.(www.daowen.com)
[31]唐艳芳.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J].档案学研究,2006(5):46.
[32]王国振.省级综合档案馆整合档案资源的思考[J].中国档案,2010(9):54.
[33]杨红仙.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D].昆明:云南大学,2010:1;陈英英.浅析数字化时代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J].科技档案,2009(2):8;蒋冠.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5:1;牛力,韩小汀.云计算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3(5):26.
[34]王国振.省级综合档案馆整合档案资源的思考[J].中国档案,201(09):55.
[35]裴友泉,马仁杰,等.徽式探索的学术意义——社会转型期档案资源整合问题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6(4):5.
[36]档案工作有为就有位[EB/OL].[2014-03-26].http://www.ahda.gov.cn/DocHtml/1/2009/3/12/200903122221201101.html(2008-10-06).
[37]杨润珍,傅电仁.国有档案资源整合机制与形式[J].北京档案,2009(6):27.
[38]束维兵.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山西档案,2008(4):21.
[39]中国档案分类法编委会.中国档案分类法[M].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1367.
[40]邓绍兴.中国档案分类法产生的客观举出和特点[J].档案学通讯,1995(6):12.
[41]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N].中国档案报,2000-12-14(1).
[42]本刊编辑.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J].中国档案,2003(3):36.
[43]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印发《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档发〔2006〕4号)[z].
[44]关于启用青岛市数字文件中心的通知[EB/OL].[2014-01-21].http://www.qdda.gov.cn/front/yewugongzuo/preview.jsp?subjectid=1225937450109139 4001&ID=1807641.
[45]李云波.实施电子公文和档案信息共享工程[J].中国档案,2011(11):34.
[46]余厚洪,管先海.2003年—2011年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综述[J].档案管理,2012(1):64.
[47]滕霞.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对策探寻[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8:8.
[48]黎杰,张永钊.促进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广东省国家档案资源整合创新实践[J].中国档案,2012(8):36.
[49]余厚洪.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探究[J].档案管理,2012(5):37.
[50]李宝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式的实现路径[J].湖北档案,2010(6):17.
[51]程厚林.档案资源整合的思考——以厦门市国土房产测绘档案管理中心为例[C]//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2012:367.
[52]杨润珍,傅电仁.国有档案资源整合机制与形式[J].北京档案,2009(6):27.
[53]马文峰,杜小宇.数字资源整合方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5(5):68.
[54]朱纪华.就地查询跨馆出证馆社联动全市通办——上海市民生档案远程服务机制[N].中国档案报,2012-10-15(1).
[55]赵建平.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方式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08(12):1789.
[56]马文峰,杜小宇.数字资源整合方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5(5):68.
[57]赵建平.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方式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08(12):1789.
[58]广东(粤穗深)开通跨馆档案查阅利用系统[N].中国档案报,2012-3-26:1.
[59]江门市档案局.广东省跨馆查阅利用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查阅系统(手机版)开通[EB/OL].[2013-12-14].http://daj.jiangmen.gov.cn/ShowNews.aspx?Flag=30&NewsId=458.
[60]安小米,孙舒扬,等.21世纪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国外研究及借鉴[J].档案学通讯,2014(2):48.
[61]王国振.省级综合档案馆整合档案资源的思考[J].中国档案,2010(9):54.
[62]徐瑞鸿.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J].兰台世界,2006(9):22.
[63]祁华丽.整合档案资源实现大档案管理——关于深圳、顺德档案馆实行“三档合一”新体制给我们的启示[J].档案学研究,2005(5):19;曹航,谢敏.条块分割、体制约束与机制创新——对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再思考[J].档案管理,2010(1):7;裴友全,马仁杰.徽式探索的法律意义——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管理机制改革问题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7(4):14.
[64]汤才友.以档案信息化和管理模式改革为龙头 积极整合档案信息资源[J].档案时空,2008(12):41.
[65]关于启用青岛市数字文件中心的通知[EB/OL].[2013-12-20].http://www.qdda.gov.cn/front/yewugongzuo/preview.jsp?subjectid=1225937450109139 4001&ID=1807641.
[66]李云波.实施电子公文和档案信息共享工程[J].中国档案,2011(11):34.
[67]蒋冠.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5:22.
[68]梁晨.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探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14.
[69]张艳菊.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30.
[70]牛力,韩小汀.云计算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3(5):26.
[71]国家档案局.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EB/OL].[2013-04-22].http://www.saac.gov.cn/news/node_145.htm.
[72]刘金霞,黄存勋.谈档案工作“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合理结合[J].山西档案,2005(6):25.
[73]蓝晓娟.基于“大档案观”的档案资源整合及档案业务拓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