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影像缩微数字化技术:满足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

影像缩微数字化技术:满足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为档案缩微影像的数字化提供了指导与规范。美能达MS7000缩微胶片扫描仪是当前全国档案和公共图书馆系统使用较为普遍的缩微影像数字化设备,主要由扫描和阅读两部分系统组成,扫描系统实现的是对缩微胶片的数字化扫描,阅读系统实现的是缩微胶片的屏幕阅读。缩微胶片扫描数字化过程中,缩微胶片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扫描数字化的质量与效果。

影像缩微数字化技术:满足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

影像缩微技术是一项成熟、稳定、安全的技术,自1984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成立以来,影像缩微技术就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档案、图书或期刊的缩微复制。20世纪以来,伴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原本存储在缩微胶片的模拟信号,又可经过电子扫描,以离散的“1”和“0”存储于电子存储介质上,从而形成数字信息,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共享。1991—1995年,美国耶鲁大学就开展了“开书计划”(Project Open Book)的研究工作,旨在探索将大规模的缩微胶片转化为数字影像存储的可行性,并探讨如何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以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创造数字化影像,这不啻为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模数转化提供了另一条新的途径,即先将纸质档案缩微拍摄于胶片之上,再对缩微胶片进行数字化转化。

(1)纸质档案的影像缩微

纸质档案的影像缩微是指通过照相设备、缩微摄影机或其他摄影方法,将原始的纸质档案按照一定的缩小比例,经光学成像、图像分解和光电转变等过程摄录在胶卷或平片上,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31]国家档案局1992年颁布的档案行业标准《缩微摄影技术在16mm卷片上拍摄档案的规定》(DA/T4—1992)、《缩微摄影技术在A6平片上拍摄档案的规定》(DA/T5—1992),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8年颁布的国家标准《技术图样与技术文件的缩微摄影第1部分:操作程序》(GB/T17739.1—2008)等,均可为纸质档案的影像缩微提供技术指导和行为规范。

纸质档案进行影像缩微之前,同样也需要对档案原件逐件逐份地从内容和形式上加以检查和整序。纸质档案在幅面、纸张、字迹、信息内容等方面均有不同,决定了在进行影像缩微时也应相应地选择不同规格的胶片和不同的缩微方法。常见的情况有以下三种:

①从纸质档案的幅面上看,A3幅面以下的档案主要采用DR1600—16mm缩微卷片拍摄机进行拍摄;A3幅面以上的档案,包括较大幅面的图纸,采用SMA—135mm缩微卷片拍摄机进行拍摄;而对于珍贵的历史档案,无论其幅面多大,均应采用S105C—A6缩微平片拍摄机进行拍摄。

②从纸质档案的记录载体上看,使用透明纸张,如硫酸纸、玻璃纸和聚酯薄膜等作为记录载体的档案,缩微翻拍时可以采用底灯照明的方式;无底灯照明时,亦可在原件下紧贴衬放白纸。对于纸张较薄且双面有字的档案,需在原件下衬托深色的纸张,防止正反面字迹在胶片上形成重叠影像。而对于以蓝底白条的蓝图纸作为记录载体的图纸类档案,缩微翻拍时可适当降低曝光量,以增大反差。当出现蓝图底色深浅不均、无法兼顾的情况时,则需采用两种或多种曝光量各拍一幅,并插入“影像重叠”的图形符号

③从纸质档案的记录材料上看,当纸质档案上有扩散的印章字迹、复写纸字迹和圆珠笔字迹时,需要适当增加曝光量以增强字迹清晰度;复写纸正面字迹消褪而背面尚存时,可在背面衬以白纸以提高反差,也可拍摄档案背面,冲洗时将胶片反转以获取正面信息,但这种情况需添加说明。当纸质档案上有褪色的纯蓝墨水字迹、红色墨水字迹、彩色水笔字迹或铅笔字迹时,需在摄影机前加上与字迹颜色互为补色的滤色镜,以提高纸张与字迹颜色的反差。同时,降低曝光量,减慢冲洗速度,将胶片背景密度值控制在0.8左右。此外,部分纸质档案还有立体凹凸的钢印字迹,拍摄时需用纸板等物遮挡一侧部分光源,采用侧光照明,并适当增加曝光量,以获取较为满意的效果。

依据纸质档案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缩微设备与缩微方法后,还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设置缩微胶片的区段,具体分为片头、正文前标识区、正文区、正文后标识区和片尾五个区段。每盘胶片的片头和片尾均应留下不少于700mm的空白片作为护片和引片。正文前标识区需首先拍摄“卷片开始”字样,如果是承接上盘,则须拍摄“接上盘”的图形符号。此后,需依次拍摄出测试标板、凭证标板、识别标板和著录标板四项,以保存纸质档案的相关辅助信息。正文区是记录纸质档案原件内容的核心部分,需依据“文号—档案封面—文件目录—卷内文件”的顺序依次拍摄,拍摄完毕后,同样需要拍摄“卷片结束”的图形符号标板,以保住整卷胶片的完整与完全[32]

(2)缩微影像的数字化

纸质档案经影像缩微技术转化为模拟信号后,仍然需要通过数字影像技术,进一步由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实现档案信息的海量存储和高度共享。这种方法早已在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成为我国档案界的惯常做法。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为档案缩微影像的数字化提供了指导与规范。

纸质档案缩微影像的数字化,主要通过缩微胶片扫描仪来实现。目前常用的是美能达MS7000缩微胶片扫描仪。美能达MS7000缩微胶片扫描仪是当前全国档案和公共图书馆系统使用较为普遍的缩微影像数字化设备,主要由扫描和阅读两部分系统组成,扫描系统实现的是对缩微胶片的数字化扫描,阅读系统实现的是缩微胶片的屏幕阅读。

缩微胶片扫描数字化过程中,缩微胶片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扫描数字化的质量与效果。事实上,用于扫描的缩微胶片多为缩微胶片的副本,即清洁过的第二代银负片复制品,因此在清晰度、解像力等方面均会稍逊于原件。因此,扫描过程中,需要结合胶片的不同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扫描的性能指标,以弥补缩微胶片自身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提高扫描的质量与效果。

一般而言,扫描缩微胶片多采用黑白二值扫描,以单色调(黑白)为主。《台湾缩微资料数位化工作流程(初稿)》中对扫描的技术规格作出了具体的设置:其分辨率一般为400dpi,色彩位深度为l bit,存储格式为TIFF6.0无压缩;或者分辨率为300dpi,色彩位深度为8bit的灰阶等级[33]。而重庆市制定的《重庆市电子档案管理技术标准》则将转化分辨率定为200dpi;字符较小,或是需要运用OCR软件进行识别的档案,可将扫描分辨率提高至400dpi;部分效果较差、原始幅面较大的材料,也可采用600dpi,但不宜再增高,否则电子文件放大后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影,影响读取效果。(www.daowen.com)

同时,对于反差较低的胶片,需要适当提高对比度,以增加其反差;对于同一文件中有不同反差的胶片,应尽量照顾低反差的信息部分,也可采用以不同亮度和对比度分别扫描、多幅存储的方法,以保证胶片不同区域的清晰度。此外,扫描过程中,还需根据画幅的大小,适当调整变焦镜头的倍率,确保画面的完整和美观,调整镜头焦距,确保影像字迹的清晰。

缩微影像的数字化流程主要包括扫描准备、胶片扫描、图像的质检与修改、图像的处理四个环节[34]

缩微胶片扫描的前期准备工作,既需要保证基本硬件设施,也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缩微胶片的内容和形式。缩微胶片扫描的基本硬件设施,至少需要两台计算机,一台用于缩微胶片的扫描,另一台则用于图像的同步处理,并以网线将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在全面了解胶片所拍摄的档案内容、年度、纸张与字迹颜色等质量状况后,还需要制定出缩微胶片的扫描计划、扫描顺序和扫描等级,科学选择曝光量、对比度等技术参数,对照纸质档案缩微翻拍时的操作记录或纸质档案的原件,合理确定每盘胶片扫描的次数。

胶片扫描是缩微影像数字化扫描的主要环节,需要科学选择扫描的方式,合理调整扫描的技术参数。以美能达MS7000扫描仪为例,它的扫描方式有三种,分别是连续扫、分段连续扫和单幅扫。连续扫只需根据缩微翻拍时的操作记录,掌握每盘胶片拍摄的总画幅数,进而依此设定扫描次数,使整盘胶片的扫描一次性完成。分段连续扫是指根据所拍档案的内容将纸张、字迹颜色相对集中的一段影像,分段设定所扫的次数,经若干次扫描后完成对本盘胶片的扫描。分段扫描比一次性连续扫描质量要好,但需要先期确定扫描的段数和每段扫描的胶卷数,且需要人员的监督,防止出现操作的紊乱。最后一种是单幅扫,这种方式扫描出的文件质量较好,但扫描速度较慢,效率不高,可以作为对连续扫或分段连续扫的补充。

在扫描参数的选择上,美能达MS7000扫描仪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扫描前,将图像尺寸、自动对焦、自动纠偏、胶片极性、图像存储格式和分辨率等参数一次性设定好,不再逐盘更改,从而提高扫描速度。一般而言,为保证取得较好的扫描质量,扫描分辨率多设定在300dpi,如果档案纸张和字迹都很清晰,还可降低至200dpi,从而节省更多的存储空间。另一种则是灵活地设定扫描参数,主要体现在对比度和曝光量上。每盘胶片的密度是不同的,因而对比度和曝光量的设定也应不同。扫描时可以先选择几个影像进行试扫描,观察扫出图像的亮度和质量,以此为参照进行微调,直至扫描出的图像清晰且边框没有黑边为止,并以这一组数值作为整盘扫描的对比度和曝光量数据。一般来说,扫描仪扫描的速度是每分钟16个画幅,因此整盘缩微胶片的扫描时间约为两个半小时,在进行扫描的同时,也可配合图像质检等其他工作同时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美能达MS7000缩微胶片扫描仪主要适用于16mm和35mm两种规格缩微卷片的扫描加工。其制造商汉龙公司还专为其开发了DrageFilm软件。DrageFilm软件界面部分包括菜单、文件属性窗口、FileList的属性窗口、图像显示窗口,以及多页TIFF文件预览窗口,从而保证了缩微胶片上的影像一经扫描到计算机上后即可被转化成电子档案,并可进行各种操作处理,以便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缩微胶片扫描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因此要求图像应具有较高的质量,并由专人逐页地进行检查,及时剔除质量存在问题的图像文件,如字迹模糊、画面发黑的图像文件,并及时做好记录,以便扫描完成后根据记录及时地进行补扫。

补扫图像文件时,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继续使用美能达MS7000胶片扫描仪重扫,通过调整曝光量和对比度达到更好的效果;另一种则是采用普通扫描仪扫描档案原件。一般而言,只有在缩微胶片扫描仪无法满足补扫要求时,才使用后一种方法。图像文件补扫后,要及时替换之前质量较差的文件。

缩微胶片影像转化成数字文件后,需要对数字文件和目录数据库进行挂接、分发,这个过程主要通过eFilmArchive软件实现。eFilmArchive软件是对扫描形成的数字文件进行挂接、分发处理的专门软件,由图像处理、图像质检、光盘发布三个独立模块组成。缩微影像与电子档案挂接之前,需要先录入胶片扫描图像所在目录、原始数据库文件,以及片轴缩微信息,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缩微胶片的案卷信息,进而开展图像的处理。

处理图像时,先将需要处理的目录添加到目录列表中,再进行文件的检查与处理,重点检查每份文件的次序是否正确,第一张图像是否在开头位置,最后一张是否正常结束,如果目录对应的文件不在相应的位置,则需更改数据库中对应的缩微号,重新排列图像顺序。如果单张图像文件质量存在问题,则需借助eFilmArchive软件中的多页TIF编辑操作界面,对图像文件进行剪切、复制、粘贴、删除、旋转、纠偏等修改操作,继而将处理记录与结果录入到指定文件夹下。

图像检查处理完毕后,需要借助“光盘发布”模块对图像文件进行保存。eFilmArchive软件的“光盘发布”模块实际是一套光盘刻录系统,可以将处理好的图像文件整理并刻录到光盘上,并采用硬盘和光盘双重备份,做好档案数据信息的同步保存,以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

综上所述,直接扫描纸质档案和先缩微后扫描,是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的两种主要形式。直接扫描法获取的数字档案较为清晰,而先缩微后扫描的方法对纸质档案二次损坏最少,因此,需要根据纸质档案实际保存状况和信息需求,选择适宜的转化方法。总体而言,对于脆弱破损或纸张质量较差的历史类档案,我们主张采取先缩微后翻拍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纸质档案的保存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