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动力源自档案机构外部,包括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政务公开、科技支持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的影响等,是影响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不可忽视的环境因素。
(1)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
在计划经济时代,公众对档案资源的获取利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公众利用档案资源创造财富也就很不普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公众对自身权利的追求越来越突出,档案作为一种珍贵的信息资源,对促进政治、文化、社会,尤其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逐渐被公众发现、重视,他们要求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源利用与服务体系,为社会发展服务。而政府对档案开放利用的政策也促进了档案资源的重新配置,社会各界都可利用档案信息维护自身经济利益。
此外,教育的普及,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公民整体素质提高和民主意识增强,这使得他们一方面对精神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资源作为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成为其精神食粮;另一方面,他们对于档案和档案馆的了解逐渐增多,希望利用档案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政务公开的推动
随着现代公共行政民主化的发展以及人们政治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的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传统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方式需要进行改革,构建法治型、责任型的阳光透明政府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公众对政府行政有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服务行政和维护公众权利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政局稳定和和谐社会创建的重大问题。
我国政务公开可以追溯到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其重点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后来的政务公开奠定了基础。此后20世纪末“政府上网年”工程的开展,进一步推进了政府信息化建设,使其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也为政务公开做好了准备。2007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将政务公开正式推上了舞台,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档案是政府的一种信息资源,档案工作势必会受到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一方面,政府信息公开直接将与政府工作相关的部分档案资源公之于众,客观上加强了档案的开放力度。借助政府网站,增加了档案资源的获取渠道与方便性。另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对档案管理部门来说是一个改变自身形象的良好契机。政务公开的理念、方式等给了档案机构很好的启示。政务公开显示了公众导向服务的重要性,档案机构通过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工作,既认识到了服务公众,维护公众知情权、信息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增强了服务公众的能力,使其对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建设具备足够的认识和能力。
(3)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www.daowen.com)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档案保管、利用等提供了更多方式与渠道。现代社会,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传播与利用,其将人与信息联系起来,而物联网则采用RFID等技术将物与物、物与人联系起来,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形成的泛在网络将人、信息、物进行无缝连接,是信息环境、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服务模式的巨大变革。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下,利用各类智能终端设备,利用“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网络结构,人们能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与任何人(Anyone)、任何物(Anything)进行顺畅通信[8]。
这种无所不在、覆盖各个层面、各网络之间的无缝连接、快速传输为公众提供了一体化的智能信息处理平台,可以实现数字档案、多媒体档案随时随地的快速传递,使用户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档案服务,获得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资源之间、档案资源与公众之间的有机联系,方便档案信息的发布、处理和获取。
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为档案资源与服务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为公众获取档案资源提供了畅通的渠道。
(4)相关行业发展的推动
档案工作是一项独立的工作,有自身的特殊性。但是,档案工作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从档案学科发展来看,档案学与文书学、秘书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尤其是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属于同源学科,具有同源共性的基础,因此档案工作与图书、情报工作也是相互影响的。档案工作与图书工作在收集、分类、整理、编目、鉴定、保管检索、开发、利用等方面,虽然在具体操作上有所区别,但两者存在相近或通用的方法。同时档案馆与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档案工作的发展可以借鉴图书馆的成功经验。例如,我国数字档案馆的产生受数字图书馆的影响,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产生之后经历的发展阶段大致相近,但从各个阶段主要的建设内容和取得的成果来看,数字档案馆开始逐渐落后于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水平都较数字档案馆更为成熟。因此我国档案行业的发展应该打破僵局,向图书情报相关行业学习,尤其是借鉴图书馆行业的成功经验,打破传统档案馆单一的服务环境和服务手段的局限,转变服务理念、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以用户为中心,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提供个性化的档案服务。
除了对比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外,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国外档案行业发展,包括LAC、NARA等国家档案馆的先进做法,并以此为我国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5)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对社会活动进行记录,更是人类知识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甚至可以说是思想的一种储存承传方式,是存储、积累文化的一种手段。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履行着记忆、存储、传播、发展文化的职责,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形势下,建设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与服务体系,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为广大公众提供丰富的文化食粮,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