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和执政为民宗旨在档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及后世的长远性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是中国特色档案事业新的伟大工程。”[29]建成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离不开对档案资源建设的理解。
“档案资源建设”的相关界定中,“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得到了较多的关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学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毛福民认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是以建立一个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效服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为目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的档案积累、移交、接收、整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等一系列档案工作。”[30]“以各级各类档案室为基础,各级国家档案馆为主体,其他档案所有者为补充,是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基本构成。”[31]傅华认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指的则是国家档案资源的形成、收集和加工、整合的过程。”[32]这代表着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认识。
学界对于档案资源建设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例如:“档案资源建设是指档案机构对本区域、本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分工协调,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库而开展的一系列创造性工作。”[33]“档案资源建设泛指档案资源的形成归档、价值判断、收集积累、结构体系、资源整合等。”[34]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家档案资源建设是以建立档案资源体系为目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的档案积累、移交、接收、整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等一系列档案工作”[35];狭义则是指“国家档案资源的形成、收集和整合过程”[36]。显然,这些关于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阐释有利于解释档案资源建设的概念。
也有人对档案馆资源建设进行了探讨,认为“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发展历程分丰富馆藏数量、优化馆藏结构、建设馆藏特色阶段,及新世纪档案资源建设的新发展四个阶段,其中,新世纪档案资源建设的新发展阶段包括数字化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公共服务功能拓展下的档案资源建设三部分”[37]。这个界定分别从流程和分期两个角度出发进行定义,为全面认识档案资源建设奠定了基础。(www.daowen.com)
我们认为,档案资源建设就是档案资源从产生之时起,为利用奠定基础和准备的全部工作。从建设主体上看,档案馆(室)是主体;从建设过程看,档案资源建设包括档案产生、流转、保存的全部过程。档案资源建设这个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建设周期长,并非一蹴而就;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与实体档案资源建设同步,且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愈来愈重要,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建设过程中,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
从历史上考察,档案一旦产生,便由专门的机构进行保管,这种档案从产生到积累的过程便是档案资源建设。20世纪80年代电子档案(电子公文、电子文件)出现以前,档案资源建设就是实体档案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后,档案资源建设出现了新的趋势,既包括传统的实体档案的建设,也包括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发展带动的电子档案的建设,形成了实体档案建设与电子档案建设共存互补的局面。顺应档案资源的发展,档案资源建设理应包括对档案实体资源、数字档案资源及其信息、知识和价值的挖掘。如前文所言,传统档案资源建设硕果累累,本书聚焦在数字环境下的档案资源建设,因此,研究重点集中在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