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教育行为全面改进,为孩子美的生命奠基

教师教育行为全面改进,为孩子美的生命奠基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会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命美育”资源,运用贴切、自然的渗透方法,不断拓展“生命美育”学科渗透的广度和深度。在对学校“生命美育”教育实施现状进行客观诊断分析的基础上,从学校全局出发,针对性地思考对策,在坚持双培育双提高、教育学生教师先行的原则下扎实推进,有效提升了教师落实“生命美育”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各学科落实“生命美育”达到全覆盖。

教师教育行为全面改进,为孩子美的生命奠基

“生命美育”只有依托于文本,落实于课堂,才能内化于心,活化于行。通过“生命美育”感受体验式课程的开发实施,“生命美育”观已深入每一个教师的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会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命美育”资源,运用贴切、自然的渗透方法,不断拓展“生命美育”学科渗透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构建平等、和谐、愉悦的师生人际关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让学生在学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把对生命的热爱根植于心田,打造充满生机的活力课堂。

(一) 拓展了“生命美育”学科渗透的广度

(1)拓展了“生命美育”学科覆盖广度。在对学校“生命美育”教育实施现状进行客观诊断分析的基础上,从学校全局出发,针对性地思考对策,在坚持双培育双提高、教育学生教师先行的原则下扎实推进,有效提升了教师落实“生命美育”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各学科落实“生命美育”达到全覆盖。以下案例中“生命美育”意识的提升让数学老师蔡琼的“烦恼”没了。

案例18

我的“烦恼”没了

蔡 琼

我很纳闷:到了五年级,数学课堂怎么变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了?自我感觉,我上课还不算太枯燥,但是孩子们到了五年级这个年龄段,上课积极性明显不如以前。孩子们上课不再活跃,成了我的烦恼。有的孩子是不懂,或者没十成的把握犹豫不决;有的孩子是怕出现什么情况而招同学嘲笑,怕回答错误挨老师批评;还有少数孩子觉得没必要举手。于是每次上课,我都会想许多点子,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却总是不如意。对自己接下来上的这堂公开课“可能性的大小”,心中更是毫无把握。

办公室里有老师在我之前作为预热,上了这节课,下课对我说了一句话:“小蔡,难上啊。”我皱了皱眉,怎么办呢?一个星期我反复研究了这课的教学目标,“可能性的大小”是第五单元“问题解决”中的一个内容,我该怎么引入,该怎么调动孩子积极性,让孩子能够在这节课上真正地“乐学”呢?

融入“生命化”,让孩子们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主体性”的口号总是在我耳边回响,但是目前我的教学课堂却暮气沉沉。学生上课不积极是教学中我最想克服的。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学到知识、获得快乐,那才应该是我们所说的“生命化教育”。我的课堂现状是不仅仅孩子们缺少了该有的自由,他们还变得越来越没有积极性。

一、“学习任务单一”的设计

怎样在课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了本次课的关键。情景引入的成败,决定过程的成败。正好,无意中,班主任的一次班会抽奖活动,给我带来了灵感,我把它引入了我的课堂。

师:同学们,请看这样一条新闻。金融危机给全球各国经济带来了严峻考验,上海各大商场超市,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给营业额带来的影响,纷纷推出了打折、抽奖等活动。有个商场的活动方案是这样的,我们来看一下。

这个抽奖箱,里面有若干个黄球和白球,抽出黄球的即为中奖。现在商场有A、B、C、D四个抽奖方案,最终会选择哪种方案呢?目前这是个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商场会选择哪个抽奖方案呢?在揭开谜底之前让我们开动脑筋,一起做个试验吧!

孩子们对抽奖的箱子一开始就充满了好奇,在强烈的探究欲望下,大家一起进入了本节课的重中之重,也进入了我设计的“学习任务单一”。

“学习任务单一”主要实验过程:①按顺序每人摸球4次,组长记录摸球结果。②每人每次摸球1个,摸球前先搅匀,摸好后放回盒中。

一进入任务单的这个实验环节,我突然发现,学生的探知欲是如此强烈。从组长的安排到组员的探究,一切都是那样热火朝天,完全改变了我之前的想象。小组里,听到各种声音:“听我安排,顺时针摸。”“别急,还要搅匀呢!”“摸4次,别多摸了。”一会儿,大多数小组里已经把任务单的要求都领会了。这一任务单,让小组里的成员分工合作,在组长的安排下稳步进行。大多数的孩子都能饶有兴趣地主动去完成这一层次上的任务。课堂上我听到了久违的“叽叽喳喳”的声音——让我激动的声音。

实验之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更是让我惊讶。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张统计表,从统计表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猜测:①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小,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说明黄球少,白球多。

②A组的盒子中,可能一个黄球也没有。

……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各自的看法,那么能不能根据我们的观察,大胆猜测一下,在这4个盒子中,两种颜色的球的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猜得到底对不对呢?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拿出来看)那么就请4位代表拿好抽奖盒上来,我们依次来揭开谜底。(把抽奖盒中的小球倒入筐中)

师:怎么样,和我们猜测的还是基本一致吧?刚才我们的猜测,和盒中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那么商家会采用这4个方案中的哪一种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对商家的选择不仅有着自己的想法,还对不良商家和凭良心经营的商家做了判断和选择。我心里暗乐。

猜测盒中球的情况,让孩子们变得兴奋起来,这个盒子中的“秘密”成了学生变得积极的关键。学生通过实验—猜测—验证,逐步发现在总数量相同的情况下,(黄球)数量与(摸到黄球的)可能性的关系。实验的过程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学生的自主探究贯穿于整个小组任务之中。这一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的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学困生在小组里也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学生对于盒中的猜测是基于任务单的探究,孩子们对于盒中球的颜色和数量更充满了好奇,课堂上终于出现了久违的“热闹”。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的样子让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我发现,我的顾虑,我的担心,我的烦恼在心中渐渐消失了。

二、乘胜追击,建立“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一”的实验验证了盒中两种颜色的球数量相同时,这两种球被摸到的可能性大致是相等的。通过“学习任务单一”,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让学生更加喜欢猜想验证,我也乘胜追击,适时让学生们进入了设计的“学习任务单二”。针对“如果黄球白球数量相等,摸到的次数也一定相等吗?”这个问题,引出“学习任务单二”的实验过程设计,①请每个小组都把球调整到3个黄球、3个白球。②按顺序摸球4次,组长记录摸球结果。③每人每次摸球1个,摸之前先搅匀,摸完后放回盒中。我生怕,“学习任务单二”的内容在小组里完成时有困难,想去指导一下。可是我又一次错了,我居然插不上话啊。带着问题,学生的小组活动变得更加高潮迭起,他们认真交流,探索出现的问题,品尝成功的喜悦。原来任务单的形式,能让孩子们“忙”起来。我恍然大悟,五年级的学生在课上的积极性是能被激发出来的。任务单的神奇效果,妙!

我想,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尊重、信任,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任务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营造了具有生命化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创造的空间,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三、回顾反思,继续前行

在制订学习任务单的过程中,我和学生各有所获。

学生基于“学习任务单一”和“学习任务单二”的合作学习,有了比较充足的活动空间。学生在活动交流中培养了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里,他们个性化的思维一一闪现,而这就是生命在思考和完善,这样的课堂它能焕发生命之光,让孩子们乐学无限,学有所获。

而我,觉得自己应是本节课最大的收获者。课后,孩子们还围在我身边,和我讨论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生活小例子,我感到之前的烦恼已不复存在。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变得那样忙碌,回答问题那样积极,而答案却也是那样精彩。我收获了孩子们的笑容,孩子们的机智,孩子们的“畅所欲言”,更收获了不一样的教学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设计的这两个教学任务单,环环相扣,不断地调整课堂的气氛,调节学生的状态,将整堂课维持在最佳状态。我会继续前行,让学生在赋予生命的课堂中学习,这样我的烦恼也真正被解决了……

(2)拓展了“生命美育”环节落实的广度。紧紧依托《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通过各学科加强“生命美育”渗透方案的扎实有效实施,使广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生命美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35分钟,同时体现在课前准备环节,课堂练习环节,课后延伸拓展环节中。各科教师课前深入备课,注重“生命美育”和各学科知识的整合,潜移默化地实施教育,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在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渗透“生命美育”已成为每位教师的研究目标。语文老师孙丽萍打破了语文课堂局限,在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进行了润物无声的“生命美育”,并取得了实效。

案例19

刺猬树上的百味果

孙丽萍

在蜂鸟园中,每个孩子都有代表自己的小树:小迷糊树、小白鸽树、葡萄树……有这样一个男孩叫小凯,他聪明、敏感,且富有攻击性。他称自己为小刺猬树。在这棵刺猬树上,结出了一颗颗果子,有苦涩的,有酸甜的,亦有甜蜜的。渐渐地,树上甜蜜的果子变多了!

苦涩果——爸爸妈妈不爱我!

中午,我在办公室小憩。“孙老师,小凯一节课都没有认真听,不是玩胶带纸,就是折纸飞机,让他读单词,就是不肯张嘴。Miss徐很生气!”“老师,小凯把阳阳弄哭了!”这孩子是怎么了?这学期,脾气变大了许多,不是和同学闹矛盾,就是和人发脾气。每次,和他谈心后,他默然听着,可马上又会故态萌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细细回忆了近阶段小凯的一系列表现,他每一次冲动之前,总有一些外因:有同学嘲笑他默词成绩差;有同学说他的爸爸妈妈只爱小妹妹,不喜欢他,而他当真了……种种原因指向:由于学业、生活上的不如意导致的自卑感,再加上这一年龄段的孩子逐步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上,所以对老师、同学的评价更在意,这是青少年时期孩子自我发展的主要特色。那今天小凯的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呢?

第二天午饭后,我叫来小凯,和他一边绕着操场散步,一边谈心。我说:“小凯,你是不是不想上英语课了?”他摇了摇头。

“那你为什么不认真听?是听不懂吗?”他又摇了摇头。(www.daowen.com)

这时,边上的一群孩子拥了过来,这个一句,那个一句。小凯开口了:“老师,能不能让他们离开?”看着他欲言又止的神情,我猜他肯定有不想别人知道的事儿。“其他同学离我们一米远。老师和小凯有事谈。”孩子们听了,呼啦一声,离开了。

“英语课上,你怎么回事?”一听我说起英语两字,小凯的眼眶红了:“我英语成绩差,妈妈老说我笨,还打我,呜——我觉得爸爸妈妈不爱我!”“妈妈经常这样?”“嗯!”“老师知道了,我会和妈妈谈谈。”……

看来,小凯妈妈的日常言语严重损伤了他的自尊心,他的内心积蓄着不满的情绪,而英语课上老师的质疑无疑变成了导火线。听着小凯的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荡漾着又苦又涩的感觉,但愿这小刺猬树上不再结苦涩果!就在那一刻,我走近了这个孩子,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了。

酸甜果——爸爸妈妈爱我吗?

记得,上心理课的教授曾告诉过我们:一个孩子出现问题,肯定是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出现了问题。因为夫妻关系是家庭第一关系,亲子关系是第二关系。看来,得和小凯的爸爸妈妈谈谈。

下班后,我兴冲冲地来到小凯父母开的水果店里。小凯的爸爸妈妈看我来了,一脸的诧异。小凯爸爸第一反应就是:“孙老师,是不是我家小子惹事了?”我笑着摇头:“不,孩子最近表现很不错,尤其在默词方面进步很大。”听了这话,夫妇俩仿佛松了一口气。通过一番交谈后,小凯爸爸惭愧地说:“老师,我没文化,孩子不听话,我就打。现在,听了您的一番话,我要检讨自己的行为,要和孩子好好说话。”“嗯,希望我们能经常沟通,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小凯妈妈,小凯的妹妹应该一岁了吧!”提起女儿,夫妻俩露出了温馨的笑容,看来他俩很喜欢这个女儿。“小凯妈妈,有儿有女可真幸福呀!但作为父母,一定不能偏袒任何一个孩子。尤其小凯很敏感。”小凯妈妈听了连连点头:“是的,有时,小凯会说,爸爸妈妈只要妹妹,不要我了。”“看来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以后说话做事得多想想小凯的感受……”“好的,谢谢老师!”回到家中,我针对小凯拟订了一个教育方案。一是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二是指导家长如何和孩子交流;三是有空就找小凯谈心;四是教会小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五是和小凯一起寻找和父母一起的特例。

那天的作文课上,作文题目是《××真辛苦》,讲解完写作要求后,同学们开始提笔写提纲。而小凯却迟迟不动笔。“小凯,怎么了?”我轻声问道。“我……我……不知道写什么?”“你想写谁?”“嗯……妈妈!”孩子犹犹豫豫地说。“那先想想哪些事情让你觉得妈妈很辛苦?”他挠挠后脑勺,咬咬嘴唇,开始思索。我则去巡视其他同学。兜了一圈后,我发现小凯的本子上多了几行字:我生病时,妈妈照顾我;现在妹妹小,什么都不懂,照顾妹妹很辛苦……“小凯,妈妈和爸爸经营水果店,你知道他们经常什么时候去进货?”“不准的,有时是早上三四点钟,有时晚上十一二点。”说起这事,孩子的眼睛亮了。“爸爸妈妈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我们一家生活得更好!”“那爸爸妈妈爱你吗?”“好像是的。老师,我知道怎么写了!”说完,他埋头写了起来。

甜蜜果——爸爸妈妈真的爱我!

在一次对家长学历调查的活动中,小凯因父母小学都没毕业被几个皮孩子嘲笑。那天,他哭了,哭得很伤心。大家都没想到一向要强的小凯竟会在大庭广众下哭泣。在了解了情况后,我告诉孩子们:“其实,在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休学、停学的人不在少数。孙老师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成家立业后,将把我和哥哥培养成才作为他的人生目标。而今,我成了教师,哥哥是医生。所以,小凯的父母没有完成学业,并不是他们不聪明,也不是他们不爱学习,可能是许多原因造成的。”听了我适当的自我暴露,孩子们恍然大悟,那几个皮孩子向小凯露出了羞愧而又讨好的笑容,而小凯则看着我,笑了,那一刻,我走进了他的心里。

几天后,学校召开家长会。会后,小凯的妈妈拉住了我,和我谈起了孩子近阶段的变化,不时露出舒心的笑容,可当她说起学历风波时,她的声音哽咽了,眼红红的,觉得自己愧疚于孩子。我安抚着她,心中却像压着一块石头。第二天,我把小凯妈妈说的话,当时的表情原原本本地告诉小凯。听着听着,小凯的眼圈红了:“老师,爸爸妈妈学历低,我觉得很没脸。妹妹小,他们多照顾,我觉得他们不爱我了。可听了老师的话,我知道,他们还是爱我的,对吗?”他满怀期待地看着我。“对,他们很爱你,只是有时你没有发现。你要知道,世上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嗯!”看着我郑重地点头,他再一次说:“我的爸爸妈妈真的爱我!”他的脸上霎时灿烂起来。

从那以后,小凯变了,变得不再毛毛躁躁,即使遇到磕磕碰碰,他也能试着克制一下情绪。“小凯变得不一样了!”老师和同学们发出这样的感叹!瞧,小凯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了!看着他一天天的变化,我由衷地为他高兴。看来,现在的小凯也是一棵长在阳光下的刺猬树,我相信,这棵小树上一定会结出更多更甜的果子!

(3)拓展了“生命美育”学科内容的广度。教学中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把学生论坛、观点碰撞、案例评析、课内外实践、活动体验等引进课堂,有效拓展学科教学落实“生命美育”的思维空间,充实学科教学内容,丰富学科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让“德”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认识生活、参与社会活动中学会生活,辨别真善美,养成良好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

音乐欣赏课“春天来了”,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万物苏醒的景象,配以悦耳的鸟鸣声,营造了一个美妙怡人的氛围,之后引导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进行表演。有的是“天空”自由飞翔的小鸟;有的是盛开的花朵;有的是在玩耍嬉戏的动物……他们边听边舞,完全融入音乐中,把作品内在美用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展现了出来。还有的学生表演“风”和“雨”:有的即兴设计动作表演,有的即兴模仿雨声,还有的用沙球、铃鼓、小铃等打击乐器的伴奏来烘托春风和春雨的情景。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唱、画、演等多种方式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响,旁观的老师为学生们独特的见解、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的表演喝彩,整堂课成了每一个生命展现活力的舞台。

(二) 加强了“生命美育”学科渗透的深度

学校建立并实施学科教师落实“生命美育”评价制度,以此促进各教研组(备课组)坚持聚焦课堂,坚持将“生命美育”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全过程,坚持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坚持开展学科教学落实生命的实践研究,形成浓郁氛围和教育合力。通过教研组“生命美育”专题校本研修活动,通过备课组(项目组)落实学科渗透专题项目研究,根据本校、本学科、本班级学生实际不断充实、调整、完善落实“生命美育”的教学建议和各类资源,以此加强学科落实“生命美育”的深度。

每位教师根据制订的“提升‘生命美育’课堂执行力专题行动计划”,按照以下程序开展实践研究,予以重点突破:明确研究重点—个人自主实践—实践成果初步展示—备课组、教研组共议、修改、完善—个人再实践—实践成果再次展示—备课组、教研组共议、提炼、总结—形成重点突破共享资源。在此过程中积极拓展渗透的广度和深度,收集筛选相关信息资源,形成“生命美育”学科渗透温馨贴士。经过备课组、教研组共同商议、完善,形成各学科“生命美育”课堂实施策略贴士集锦。

案例20

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

陈 华

1996年,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崇敬,我坚定而从容地踏上了三尺讲台。二十多年来,三尺讲台渗透着我对学生的情和爱,凝聚着我对教育事业执着的深情,它记录了我这二十多年来的奋斗与收获。

一、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自从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后,学校陆续组织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陈飞老师、陈庆锋老师作了专题报告;孙丽萍老师,许丽华老师作了案例分析: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温馨贴士;我自己也找来了理论书籍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也作了很多思索。一个有生命力的教师,应该学会思考,思考就是力量,思考就是机智,思考就是创新,思考就是发展,思考就是教师成长的法宝。“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也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读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一个问题……那么它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陆川在《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里的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

在不断深入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反思这么多年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上,我过于重视语言文字等“语文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理应获得的“文化修养”,淡化了以生命的全面提升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各学科老师根据教学指导意见落实生命教育的渗透点时,我们备课组却意外地发现书上对于五年级的语文指导意见是一片空白,这该怎么办?于是,我和组内的同事开始钻研其他几个年级段中关于课文中生命教育的渗透点,再确定我们这一学期每一篇课文的渗透点。

二、骨干引领,大家携手共进

一位哲人说:一个人心灵的丰富与充盈,需要众多的心灵碰撞,对话以及点拨,安抚与融合。而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营建自己的心灵智囊,通过平等、高效的交流,达到增长智慧、陶冶心灵的目的。为此,我校倾力打造出以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为牵动的“合作学习型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民主的文化氛围,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形成团队力量。

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骨干教师与学校的建设有“水涨船高”的关系,骨干教师在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同时,更取得了示范性的作用。新区骨干教师刘仁天、陈丽、张海滨,以及各位校级骨干教师通过自己的实践清晰地告诉了我们年轻教师课堂上可以怎么做!

在这次研究探索生命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融合时,在观摩各级教研课之后,我尝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地感悟文章的内涵。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记得自己小时候学文言文时,最害怕的是熟读并背诵,因为其中有许多难读的冷僻生字,句子也拗口。于是,怎样上好文言文课就成了我思考的焦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文言文一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二是能借助注释或译文,读懂课文。

《蝴蝶泉》是徐霞客的一篇游记,文章层次分明,文采斐然,主要描述了蝴蝶泉的“三绝”——树、泉、蝶,三者相互交融、映衬,浑然天成,构成旷古奇观,引来游人如织。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会运用工具书等方式解决问题。文言文的学习,字词的理解是第一大障碍,如果这个难关攻克了,其他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如果所学的内容远远超出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学起来就困难多了。如“蛱蝶、生蝶”等相近文言词语的辨别区分,就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蛱蝶”运用图片来解释,“生蝶”则用选择字义的方式说明。对于短文中“发花如蛱蝶”等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则让学生进行详细的“添油加醋”式的再加工说话练习来理解。事实证明,只要方法对头,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而这些方法的运用,离不开集体的智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骨干教师智囊团的引领下形成的合作式文化氛围,构建了和谐的教育环境,我也正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博众家之所长,集“万卷书香于一身,百家灵气于一体”,我们同行共享智慧。

学习文言文,小学老师往往停留在解决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问题上,而小学的课文,课后有直接的译文,学生对照着译文,再看原文,大多数都能进行一字一句针对性的翻译。然而,这样一来,学生的质疑释疑只停留在文章表层意思的理解上,对文字中蕴含的美却没有仔细体会,也没办法体会,这怎么办?关于这点应该怎么解决,引起了我的思索。经过查阅资料,我决定让学生用现代文对古文所描述的景物进行再加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述说作者的所见所闻,将当时的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比如,对《蝴蝶泉》,我试图引导学生感悟这则文言文中所描绘的蝴蝶泉景物之间亲密和谐之美,淡妆浓抹之美,动静相衬之美,这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尤其是后两点。正当我踌躇之际,组内的老师纷纷帮我出谋划策:“我觉得可以分层,通过课外诗句,比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加深学生的理解。”“对,对!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可以在这里作为补充资料!”同伴们的话语不断启发着我。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同伴互助,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网络,使我快速成长。

三、自我反思,让课堂润泽生命

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唤醒学生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好、领悟生命之艰辛、探求生命之意义、建构生命之信仰、实现生命之和谐,全面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将生命教育整合与渗透于语文学科中,也是为了使语文知识呈现出生命态,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有利于学生表达自我对生活的认识、对生命意识的感受的内容,引导学生升华对生命的认识。

以“蝴蝶泉”一课为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在“读”中体味感情

对于语言优美、富有情韵、朗朗上口的作品,我通过自己范读、学生齐读,以及轮读、小组赛读等形式,带领学生品味诗词的语言美,领略诗词的节奏美,欣赏诗词的韵律美,感受作者的情感美,体会诗词的意境美,领略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同时,在学生朗读时,也可配上古筝、古琴等乐曲,给学生营造一个典雅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让更多的同学提高对文言文的兴趣。

(二)在“议”中领会主旨

让学生“议”是体现学生本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我认为教师要善于提炼文本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在核心问题导引下,想想讲讲议议,在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训练中不断提升认识,领悟生命主旨,并随时关注课堂生成的学生思维的火花,随机教育。

(三)在“品”中体味生命

教师要抓住关键字词,抓住蕴含生命态度的词,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在品中体味情感,体味生命的意义。

作为生命教育隐形学科的语文,我们的语文课该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人性的光辉,引导学生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世界去感悟生活,体验生命,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而理论知识的学习,专家权威的引领,同伴的互助,自我的反思,则形成了我成长的绿色“生态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