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家课程推动学生美育成长:《为孩子奠基美的生命》

国家课程推动学生美育成长:《为孩子奠基美的生命》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生活占据了学生学校生活70%以上的时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主要精神阵地,其主体是成长的生命,因此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构建“生命课堂”。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师生之间开展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课堂应成为师生生命相互激活、彼此成就、共同成长的场所,以此展现生命活力,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生命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双方成为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的对话者。

国家课程推动学生美育成长:《为孩子奠基美的生命》

课堂生活占据了学生学校生活70%以上的时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主要精神阵地,其主体是成长的生命,因此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构建“生命课堂”。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师生之间开展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课堂应成为师生生命相互激活、彼此成就、共同成长的场所,以此展现生命活力,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

(一) 平等对话的生本课堂: 从“教授”转向“引导”,激发学生生命潜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生命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双方成为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的对话者。课堂也因为有了多维的对话体系而变得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由此从“教”到“学”,激发学生生命潜能;从“传授”到“体验”,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意义;从“书本”走向“生活”,提升学生生命境界;从“规划”到“自主”,引领学生生命自由发展。

例如,我们采纳学生提出课前两分钟开展“新闻坊”的建议,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担任新闻发言人,制作PPT演讲;随即口头播报或是制作新闻小报张贴在中队角展示。由此,同学们关注、了解身边事、热点事、重要时事的兴趣高涨,“新闻坊”也成了学生分享、交流生命美、生活美、生态美的一个精彩舞台。

平等对话的课堂给了学生不一样的感受。在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来描写她心目中的道法课:这是个快乐、合作、特别的课堂。这里没有老师严厉的管束,有的只是“小老师”自主的管理。当然,课堂也不会因此而变得吵闹,因为我们都有着团队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已明白要为整个团队的荣誉而好好表现。而课上,就是拓展的内容和有趣的体验游戏,这样民主、平等、快乐的课堂让我们无法不喜欢。

(二) 贴近实际的生活课堂: 从“书本”走向“生活”,提升学生生命境界

没有生活也就无所谓生命,生活的过程也是生命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生命美育”对生命的关注、幸福的追求、人格的塑造都必须建立在“生命美育”与生活世界相融的基础上。生命课堂是贴近实际的生活课堂,在“生命美育”内容选取上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变成学生主体生活的实际内容,使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生活、生长的过程;不是被动等待,而是参与、体验的过程,以此让学生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体验、感悟、创造美。

在教学课文《一诺千金》时,我们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制定目标,并本着一诺千金的态度付诸实践。比如,面对班级卫生状况不如人意的现状,大家群策群力,课上当场开展闪电行动,包括小眼睛闪电行动,迅速扫描需要改进的方面;小脑子闪电行动,快速思考如何改进的方法;小团队闪电行动,快速改变教室面貌。这样的闪电行动让学生懂得要用实际行动践行诺言,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课后,我们又通过“每日一善”等拓展任务,引导学生践行生活之美。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做到长期坚持,只要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践行与人为善就是好的表现。如为同学捡起一支笔;原谅同桌的无心之过;关心同伴的情绪变化等。由此,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坚持“善言、善行”逐渐成为每天的习惯,同时也成为获得成长和快乐的关键所在。

(三) 注重体验的生动课堂: 从“接受”变为“体验”,引导学生生命感悟

生命课堂是注重体验的生动课堂,通过在教育生活世界中适当创设有意义的情境,诱发学生的生命直觉,唤醒他们的生命体验,使他人、它物融入我“心”,浸染生命,感动人生。生动的课堂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撼动学生心灵,使学生体验、感悟到自我生命的存在与珍贵,学会在向外探求的同时,不断在内心追问自我,认识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从而唤醒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提高生命质量。(www.daowen.com)

在执教语文课文《你是一个巨人》的过程中,课前,老师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通过上网等渠道查找有关热爱大自然的名言反复诵读,懂得“爱自然爱生命”是一个永远值得称颂的话题。课中,通过阅读感受、鉴赏文中描写大自然的美好语句,引导学生懂得人类应该用自己强大的力量保护大自然的道理。让学生通过朗读深刻感悟,内化行为,懂得热爱大自然就是热爱生命。课后,给学生布置相关学习任务:①向同桌或好友讲述一个自己“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事例;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将环保落实于行动。这一做法将情感体验引向学生自身,引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四) 思维碰撞的生成课堂: 从“规划”变为“自主”,引领学生生命创造

生命课堂是思维碰撞的生成课堂。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与学生聊天、游戏、讲故事、猜谜等方式来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动态生成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大家平等交流感受,提出建议,大胆表达收获、结论,使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和“高潮”,师生创新思维不断迸发。如此,课堂会因生命的投入而鲜活,因生命的相互润泽而成长,因生命的自由而绽放出创新火花。

在三年级课文《同在蓝天下》学习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模拟盲人生活的情境中,真切体验盲人生活的艰辛,增强他们对盲人的理解和敬佩。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盲人受歧视的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被歧视的痛苦,从而产生悦纳万物,共生共融的强烈愿望。

(五) 意趣横生的生态课堂: 从“评价”变为“激励”,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生命课堂是意趣横生的课堂,师生共同构成课堂生态主体,师生之间是互学共生的生态关系,没有学生的发展,这种活动的价值就失去了重要的依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师生之间共生、共存统一关系的形象写照。

此处以五年级道法课为例。五年级的道法课在学生的提议、要求之下采用师生合作授课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中充分体现着师生共同发展、和谐共生的和谐之美。

学期初我们让学生自主认领担任某一篇课文的助教老师。由助教老师提前两周根据本课要点设计预习导航。每位学生在团队骨干的督促、提醒下自主学习,独立完成预习导航的任务,各团队认领主题探究任务,并根据完成质量获得“小星星”。助教老师根据老师提供的教案、PPT资源,结合预习导航了解学生除了课本之外与本科学习相关的兴趣点,运用网络搜集信息,拓展、充实内容,解答疑惑,并完成备课和PPT的制作。与老师一起商议,对备课进行完善,并确定各环节助教和主教的分工。师生合作授课,授课结束由助教老师进行授课自我评价,发表授课感言。之后是学生对助教老师表现、各团队上课表现等进行点评。

由于道法备课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助教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上课的内容、形式为学生所喜爱,语言浅显易懂,课堂气氛和谐轻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