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温馨贴士
1.目录
数学学科涉及五个年级,22个主题,“生命美育”学科渗透温馨贴士(部分)整理如表3-4所示。
表3-4 数学学科“生命美育”学科渗透温馨贴士目录
续 表
续 表
2.举例
刘亚萍老师关于一年级第二学期“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设计了温馨贴士,详见表3-5。
表3-5 “认识钟表”中“生命美育”渗透温馨贴士
续 表
(二) 教学案例
案例3
让数学作业洋溢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在“平均数”作业中的渗透
沈睿赟
我作业设计的内容是“平均数”,这是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是一个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处理,计算出反映总体情况的统计量,这恰好也是一堂能较好渗透生命教育的课。要想教学时生命教育渗透有效,一定要有有效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作业设计的有效,所以我精心考虑了作业设计。我想:第一,作业设计的情境上渗透生命教育,从对黄浦江上大桥图片的观赏中,感受建筑的美。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体会生活的美好,从而讨厌破坏美的行为,增强环保意识,珍惜生命。第二,作业设计的层次和内容上注重人文关怀,让数学作业洋溢生命的气息。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质量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协调发展。从长远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因此,我们在作业题目的设计中,必须尽可能体现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下面是我在教学“平均数”这一课时,作业设计中生命教育渗透的改进和体会。
一、在实践中反思
第一次课堂实录片段: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1.说理
小丁丁上学期三门学科的成绩分别是:语文87分,数学94分,英语92分。那么三门学科的平均分数是多少?
师:你能不计算,估一下小丁丁的平均分数吗?请看小胖估的,小胖说,她的三门学科平均分数可能是86分。小巧不赞同小胖的意见,也估了一下。小巧说,她的三门学科平均分数可能是96分。
师:你们赞同他们的意见吗?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平均分应该在最低分87分和最高分94分之间,所以两人估计的平均分低于最低分、高于最高分都是不对的。
师:那算一下,小丁丁的平均分数到底是多少。的确在最低分和最高分之间吗?
(生计算)
师(小结):你们的分析很好。平均数在该组数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
2.比较练习(图片演示)
师:有两个小组,请看,他们在分糖:第一小组现在共有24粒糖,平均分给4个组员,平均每人分到几粒糖?
师:怎么求?
生:24÷4=6(粒)。
师:第二小组5人分别有4粒、8粒、5粒、6粒、7粒糖,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有多少粒糖?怎么求?
生:(4+8+5+6+7)÷5=6(粒)。
师:第一小组平均每人分到6粒糖,是每人实实在在有6粒糖吗?
生:第一小组平均分,平均每人分到的6粒糖,是每个组员实实在在分到的6粒糖。(出示演示)
师: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有6粒糖,也是每人实实在在有6粒糖吗?(出示演示)
生: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有6粒糖,不一定是每个组员实际有糖的粒数。
师(小结):平均分和平均数有区别哦!平均分,分到的数量,是每人实实在在分到的数量(强调语气),而平均数,不一定是每人实际有的数量。
师:理解了吗?小胖有几道判断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理解得怎么样!
3.求平均数
师:我们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知道了怎么求平均数,总和除以个数等于平均数,那就让我们利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题(1),请看下面这几幅图:
师:黄浦江上的这五座桥,造型漂亮吗?
生(一起):非常漂亮。
师:那可是我们的设计师精心设计出来、建筑工人辛勤劳动建造出来的,我们是不是该珍惜这些建筑?
生:对,我们要爱护这些桥梁。
师:不光要爱护大桥,还要爱护周围的美好环境。那这五座桥的平均桥长是多少呢?先估一下在什么范围,再想想怎么求。只列式不计算。
生:(8 346+7 658+2 202+6 017+8 700)÷5。
师:8 346+7 658+2 202+6 017+8 70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生:8 346+7 658+2 202+6 017+8 700表示五座桥的长度总和,5表示桥的座数。
(板书:平均桥长=五座桥的长度总和÷桥的座数)
师:平均桥长的确在最短的奉浦大桥和最长的卢浦大桥之间,它不是某座桥的实际长度。
师:现在都提倡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看看我国四个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情况。
题(2),请看,下面是2009年中国四个直辖市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
师:这四个城市平均排放二氧化碳多少万吨?先估一下在什么范围,怎么求?
生:(4 680+4 379+3 450+3 067)÷4。
师:4 680+4 379+3 450+3 067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生:4 680+4 379+3 450+3 067表示二氧化碳排放量吨数总和,4表示城市个数。
(板书:四个城市排放二氧化碳的吨数总和÷城市个数)
师:平均排放量也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吧!它并不代表哪个城市实际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你们能根据平均排放量,分析一下上海的情况,想提醒大家什么吗?
生:上海要注意节能减排了,因为上海的排放量已超过平均排放量,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任课教师反思分析
本堂课先展现生活中黄浦江上各座大桥的雄姿,再要求学生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求平均桥长的问题,并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生活的美好,珍爱自己的生命。从刚才的欣赏美—体会美—珍惜生命,到通过求各直辖市二氧化碳的平均排放量,让学生主动产生讨厌破坏环境的行为,制止这些行为的自觉,把珍惜生命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作业设计中也试图体现一些人文关怀,培养环保意识。
试教后讨论:
教研组同事认为,课程当中的作业设计,能做到结合教学的知识目标,层次很清楚:先设计说理、比较题型,让学生充分交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再求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渗透生命教育。以上这些都比较好,建议有两点:
(1)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时,通过说理、平均分和平均数的比较后,最好能再设计一组判断题,让学生更清晰地辨别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以加深理解。
(2)要想让学生在欣赏美—体会美后,能主动产生讨厌破坏环境的行为,制止这些行为的自觉,就看这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统计表,能不能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因为是渗透生命教育,应该把问题深化。刚才试教时,有同学提到二氧化碳排放超标会造成环境破坏,影响人类的生存,所以可以请学生上网收集一些大气污染的图片及全球气候变化所酿成的后果的文字数据信息,加深学生这方面的印象,促使他们主动地讨厌破坏环境的行为。
教研员们听了这堂课和教研组的讨论后,也结合具体情况谈了几点看法:(www.daowen.com)
(1)既然要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体会生活的美好,从而讨厌破坏美的行为,增强环保意识,那么一定要提倡学生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去,让学生之间交流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做。
(2)本堂课渗透生命教育的要点是在数学作业设计上注重人文关怀,让数学作业洋溢生命的气息,这一点非常好。在作业设计时也注意了层次性,但这都是所有同学应该掌握的,对还有余力的同学,好像拓展加深不够。是否可以在作业选编上,更注重差异,在满足不同追求方面再下点功夫呢?这样的一堂课更能体现人文关怀,让数学作业洋溢生命的气息。
我继续从教学目标和生命教育渗透要点入手作了如下思考:
(1)感觉从知识教学目标来看,教研组提到在平均数意义理解方面增加一些判断的确有必要,可以使层次更清晰;
(2)从生命教育渗透目标来看,刚才其他老师的建议很好,可以通过网络,自然地唤起学生的激情,主动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也采纳。教研员的提议,让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落到实处,这是必需的。我围绕落实,想了一些方法,如当堂交流可以从哪些方面做环保;还有就是把作业衍生到课外,设计一道调查题,让学生亲身经历,然后回课堂交流,通过比较谈如何节能方面的事。经过考虑,虽然时间花得多,但学生获得了统计方面的收集—整理—分析的体验,有好处。
(3)从知识和生命教育两方面看,在作业选编时,注重差异、激趣,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极为必要,它让一堂课真正做到了渗透生命教育。
二、在反思后改进
第二次课堂实录改进的片段。
改进片段一:平均数意义理解作业。
师:你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了吗?让我们再来判断几个情况。
判断:(1)9块巧克力,平均分给小胖、小亚、小巧吃了,小胖一定吃了3块巧克力。 ( )
(2)小胖、小亚、小巧平均每人吃了3块巧克力,小胖一定吃了3块巧克力。( )
(3)某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不可能在该班选到身高在150厘米以上的同学。 ( )
手势反馈,并说明为什么。
改进片段二:平均数计算作业中进一步渗透生命教育。
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些大气污染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图片及信息可以从网上搜索。之后请同学们交流搜索到的信息,然后谈些自己感受。
生:我们讨厌破坏环境的行为,要主动制止这些行为,把珍惜生命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师:那好,我们谈一下,可以从哪些方面保护环境。
生: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节约各种资源,如水、电、天然气等,出行能不开车就不开,选择步行或骑车。也可以上网了解保护环境的方法,并坚持做到。
师:对。我们可以节水、节电,节约身边的每一种资源,那么你们愿不愿意回家做一项调查,搜集自己家去年每个季度的用水量,并整理绘制成统计表,明天再来交流呢?
师: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一般的三口之家平均每月用水量约10立方米(出示),请看题(3),这是某某家去年的用水情况:
请问,平均每月用水多少立方米?
师:请看下面两种做法,哪一种正确?
(24+36+54+30)÷4=36(m3)
(24+36+54+30)÷12=12(m3)
师:为什么下面一种方法正确?那上面一种求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生:12是一年的月份数,除以12,得到的是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而除以一年的季度数4,得到的是平均每个季度用水多少吨。
师:看了某某家的用水情况,该提醒他家注意什么?
生:节约用水!我们一定要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食。
师:思考一下,如何节约用水,和家人一起分享。
改进片段三:平均数作业中设计激趣题和挑战题,让不同学生挑战不同层次的题目。
平均数激趣题。
听童话故事。王母娘娘说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有功,今天有特别奖励,平均每人奖蟠桃10个。猪八戒听了,口水直流,心想可以美美地享受一番了,急忙奔上前去领取蟠桃,可是当他拿到蟠桃时,却脸色大变,心中暗暗骂王母娘娘骗人。你们猜猜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
师:为什么猪八戒会不高兴?猜猜。
生:奖给猪八戒的蟠桃比平均每人奖的10个少了,不一定10个。
师:认识了平均数,你们说刚才王母娘娘骗人了吗?说说理由。
生:平均数不能说明每人实实在在奖到10个蟠桃。
师:不信我们还可以算一算,王母娘娘实际奖给唐僧16个蟠桃,孙悟空13个,猪八戒6个,沙和尚5个,平均每人奖蟠桃是10个吗?
生:(16+13+6+5)÷4=10(个)。
师:王母娘娘说得没错,没骗人。
师:现在知道平均每人奖蟠桃10个,奖给唐僧16个,孙悟空13个,沙和尚5个。那么奖给猪八戒的到底是几个蟠桃呢?怎么算?
生:10×4-16-13-5=6(个)。
平均数挑战题。
(1)小亚在上学期的期终考试中语文86分、英语95分,数学成绩比三门学科的平均成绩高6分。请问小亚三门学科的平均成绩是( )分。
(2)甲、乙、丙、丁四人参加某次竞赛。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为a分,他们两人的平均成绩比丙的成绩低9分,比丁的成绩高3分,那么他们四人的平均成绩为( )分。
指导学生学画图,用移多补少方法解决问题。
任课教师反思分析
改进后的教学实践,有一点感受最深,那就是在如何让学生把珍惜生命落实在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原来的设计是先欣赏大桥美,体会生活的美好,珍爱自己的生命,然后通过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让学生讨厌破坏环境的行为,到这里就结束了。缺少让学生主动去落实的设计。改进后再教学时,我让学生主动就二氧化碳排放量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上海情况怎样?了解大气污染的情况后,学生都非常讨厌破坏环境的行为,接着让学生研究,如何环保?学生都很主动自觉地去了解。这时再让学生主动回家收集去年每个季度的用水量,整理成统计表,第二天上课时再比较各家用水量,所有的同学都认真地收集了资料。在第二天的交流中,每个同学都拿出了自家的用水的数量,计算出了平均每个季度的用水量,还都争先恐后要在全班交流,学生经过比较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建议如何节水、节能。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让我感到教学知识重要,生命教育更重要,一定要舍得花时间。
三、在改进中提升
在改进中所得到的启示:
有的人认为数学课,主要是进行知识教学。经过这一次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我发现,经过生命教育后,学生做作业既主动,又认真。哪怕是在做挑战题时,都有强烈的战胜它的信心。虽然只有部分同学能解决挑战题,但每个同学在解题前都有必胜信心,让我看到了生命教育的作用。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像在对我说:“现在我们要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这样作业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课内知识的层面上,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我们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除了从课本中获取信息之外,还增加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并超越课本,收集了有关信息。如此加以累积,做摘录笔记,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处理,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最终学有所用,体现出数学的生命活力。
平时可能生命教育也有,但只是简单带过,这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通过欣赏美—体会美—珍惜美,学生和美丽的大桥图片进行亲密接触,受到视觉冲击,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大量文字信息,使他们主动萌生了讨厌破坏环境行为的自觉,树立了一定要学好各种知识,长本领,以后为保护环境出力的坚定信念。通过这堂课的生命教育渗透实践,让我看到了学生灵魂的升华,也看到了生命教育如何使教师课堂执行力得到提升的效果。
生命化课堂教学以完整生命的发展、独特生命的形成、精神生命的提升为最终目的来重建课堂生活,让课堂教学流动生命的智慧,使每一个生命得到最适宜、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我通过教学实践,对生命教育的渗透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关注生命的整体性。人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命体,不仅有认知,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等丰富的内涵。生命化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的生命发展价值,在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让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在一次次的经历中激发出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发自内心的真切体验,使学生在认识知识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因此,我们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体现多元化。生命的整体性要求我们把生命看作是具备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特征的个体,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突出整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可见,这三个不同的维度共同指向了促进生命和谐发展这一目的。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要有认知方面的,还要有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目标的体现,作业设计当然也要体现这些方面。
(2)关照学生生命的完整发展。人的生命有多方面的需要: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等。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其中的。关照学生生命的完整发展,就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学生的健康状况、已有的知识经验、生存状况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以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使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整体生命和谐而完美的发展。如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各种因素,作业设计时要尊重差异、体现个体需要,这样就会关照学生生命的完整发展。
(3)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教育所要做的就是要创造良好的条件,排除一切障碍,让个体得到适合其本性、自由、健康、快乐的成长,促进个体内在本性的发展。比如,作业设计增加网上搜索大气污染图片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文字信息后,学生经视觉冲击,产生激情,自觉进行交流,使精神生命得到提升,并促进了知识目标的达成。
因此,课堂教学除了有知识的传授,更要有精神生命的提升;除了有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有促进生命意义的创造;除了有基本技能的形成,更要有实现生命价值的超越,如此使师生在知识的激荡下反思、体验,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实现真正的教育,达到精神生命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