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校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为孩子美的生命奠基

学校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为孩子美的生命奠基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了课程开发。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只有立足于学校实际发展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并实现教师在研究和实践中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教育成效。

1.泰勒原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1949年,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指出,课程的设计要解决四个基本问题:①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②提供哪些学习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③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学习经验;④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7]

泰勒原理给我们的启示是:校本课程的建构和设置,必须立足于本校的办学理念、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发展需要,个性特色等,校长与教师要从执行既定课程的角色,转变为课程设计的主体,不断提高对课程的反思水平和独立设计课程的能力。

2.建构主义理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读本,生活等)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而不仅是知识传递者。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给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是:校本课程开发要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师等开发者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安全的对话氛围,尽力激发、唤起、鼓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3.实践模式课程理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施瓦布提出的实践模式课程理论认为,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是教师和学生,课程是有机的“生态系统”,其指向兴趣的满足和能力的提高。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要设计者,要根据特定情境发挥创造性,而学生在课程中要提出质疑,并得到解答。由此,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了课程开发。

实践模式课程理论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是:校本课程开发要立足学校,倡导自下而上的课程开发过程,重视开发过程中学生的发展需求,以教师为主体,结合社会需要和学校特色而开展。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只有立足于学校实际发展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并实现教师在研究和实践中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教育成效。(www.daowen.com)

【注释】

[1]肖川,曹专,陈黎明.生命教育:通向幸福的生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4):1-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129.

[3]李晓莉.我国生存教育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76-78.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约翰·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杜威论教育[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7]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