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转型:知识观与教育目的

教育转型:知识观与教育目的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萨恩斯认为,“现象学把世界理解为由各种意义组成的有机体”,“只有通过发现世界这个整体之中的各种关系,我们才能发现或生成意义。因为现象学把知识和兴趣联系起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抽象能力”。他们认为,让孩子掌握生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是教育的重要目的。

教育转型:知识观与教育目的

现象学教育学把知识理解为一种动态过程,认为要通过体验和理解、能动地建构才能形成知识。儿童要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发展生成问题的能力,建立自己的判断,学会批判、理性地思考。萨恩斯(Cármen L.Sáenz)认为,“现象学把世界理解为由各种意义组成的有机体”,“只有通过发现世界这个整体之中的各种关系,我们才能发现或生成意义。因为现象学把知识和兴趣联系起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抽象能力”。(注:Sáenz,C.L.(2000).The child,the school,and philosophy:a phenomenological reflection.Thinking,15(2),34—39.)这样,教育的任务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技能的掌握,它还应该致力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其通过自身建构获得个人发展。

此外,现象学教育学着重强调教育的示范性,教育由强烈的意向性和责任感所驱使,必须教导年轻人学会区分好与坏,学会如何生活,学会自己承担个人学习和成长的责任与义务。他们认为,让孩子掌握生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是教育的重要目的。(www.daowen.com)

总之,现象学教育学把生活世界作为其探询的起点和基础,认为教育要植根于生活世界,发现生活世界中的问题,由此提出教育的目的与价值。它要求一种基于生活世界的对话形式的教育,旨在获取意义而不是知识的堆砌。它要创立一种有特色的学校教育,要求把教师和学生都看作为主体,在主体间进行对话,相互自我建构;学校不仅是知识传输的场所,更是知识生成的场所。它要求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创造能力和批判能力,认为这些能力不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它们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形式。它有实践目的,要求学生知道在长期范围内怎样做,并且带有伦理取向,注重道德价值规范和培养人的责任感。它致力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观照,要人们获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以引导人们更好地学会生存和生活。现象学教育学的这种取向,不仅是对理性、人性的追寻,更是对教育和人的生活负起责任。这些观点对于传统教育意味着重要的变革,对于人的培养也富有更为积极和更为深厚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