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转型:规范、实践、反思

教育转型:规范、实践、反思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象学教育学具有规范性倾向,具有一种伦理动机,对社会和文化有强烈的责任感。范梅南认为,现象学教育学在强调实践的同时,也强调反思的重要性。教育具有实践性,同时也具有反思性。教育理论必须关注时代的教育实践,关注现实并对其进行反思,以引导现实教育的提升。

现象学教育学具有规范性倾向,具有一种伦理动机,对社会文化有强烈的责任感。兰格威尔德认为,“日常生活的教育情境来自于最初的规范”,“当我们说和做时,首先应考虑的是道德规范准则,第二位才是理性观念”,“应把道德规范置于理性观念之上”,“规范与我们的文化、社会背景相关联。因此,对教育的理解应包括正确区分合适与不合适、好与坏、对与错”,“在与儿童交往时,积极区分合适与不合适是对教育的最根本理解。”(注:Van Manen,Max.(1996).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 and the Question of Meaning.In D.Vandenberg(Ed.),Phenomenology and Educational Discourse(pp.39—46).Durban:Heinemann Higher and Further Education.)

现象学教育学认为,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是一个哲学抽象,它妨碍了个人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不愿意关注胡塞尔的纯粹意识形式,不太关注抽象理论,而对应用于实践的现象学充满兴趣,关注日常而平凡的生活。兰格威尔德把乌特勒支大学的现象学探索称之为“家庭、厨房、街道”方法("home,kitchen,street"approach)。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让人们知道事情是怎样的;教育探究总是有一个内在的实践目的,因为 ‘让人们知道必须怎样做’的这种知识迟早会被重视”,“现象学研究的地位和意义,最根本的是让人们知道怎样立足于这个世界和怎样行动。”  (注:Van Manen,Max.(1996).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 and the Question of Meaning.In D.Vandenberg(Ed.),Phenomenology and Educational Discourse(pp.39—46).Durban:Heinemann Higher and Further Education.)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据,现象学教育学肯定了教育具有实践性,因而内在地具有实践目的。(www.daowen.com)

范梅南认为,现象学教育学在强调实践的同时,也强调反思的重要性。他指出:虽然“兰格威尔德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在于提醒人们:教育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其研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事情怎样,而是为了了解近期或长期时间之内人们应该怎样做”,但他同时认为,实践行为和理论反思是有区别的,“理论反思使人具有责任感”,通过反思,自己“看问题就有了新的视角和新的理解”,因此,“教育者有必要进行自我反思”。(注:Van Manen,Max.(1996).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 and the Question of Meaning.In D.Vandenberg(Ed.),Phenomenology and Educational Discourse(pp.39—46).Durban:Heinemann Higher and Further Education.)教育具有实践性,同时也具有反思性。教育理论必须关注时代的教育实践,关注现实并对其进行反思,以引导现实教育的提升。这对于消除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促使两者相结合,进而促进教育的改善和发展是有帮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