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惩罚的负效应
惩罚作为一种负强化,也有积极的激励作用,只是所用方式和手段与奖励有所不同。惩罚相对奖励而言,方式、方法更难掌握,如果惩罚措施不当就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不满和情绪上的消极反应,以及行为上的对抗。
惩罚的负效应表现为惩罚可以让不想要的行为不再发生,但是潜在的负面效应是很严重的,如图5-6 所示。
图5-6 惩罚的潜在负面效应
惩罚可以导致一些不想要的情绪产生。例如,因为多休息一会儿而遭到责备的员工,可能对管理者和组织产生愤怒的情绪,这可能导致有损组织的行为发生。怠工就是典型的以惩罚为中心的管理体系的结果。
惩罚通常只能在短期内压制不想要的行为,而不能消除它。这样,如果要长期压制不想要的行为,就需要持续实施逐步严重的惩罚。同时,对不想要的行为的控制也要看管理者是否在场,当管理者不在场时,员工的不想要行为就可能复发。
另外,被惩罚的个体可以设法回避或逃避这种情境。从组织的观点来看,如果员工是在回避一项特别的、必要的任务,这种反应就是不可接受的。高旷工率是一种回避反应,当经常使用惩罚时,它就可能发生。辞职是员工最后的逃避形式,依靠惩罚来管理员工的组织有可能出现员工频繁辞职的现象,形成高流动率。一定的流动率是需要的,但是过高的流动率对组织就有害了,如有能力的、高技能的员工可能因受到挫折而离开公司,而重新招聘、培训这样的人才的代价又是高昂的。
(二)有效惩罚的实施方式
当前,许多企业对违纪职工采取了一些经济制裁的措施,这对强化劳动者的劳动纪律意识有积极的意义,对提高生产效率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采用惩罚手段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惩罚与批评的形式要多样化(www.daowen.com)
人们对于惩罚和批评有着本能的对抗心理,为此,针对不同人的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
(1)直接批评:对能够听取意见者,可以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
(2)间接批评:通过一件事旁敲侧击地批评某事、某人。
(3)暗示批评:不直接点穿,而暗示某人,这种批评方式可以让人意会到。
(4)对比批评:通过表扬好的,达到批评坏的的目的。
(5)强制批评:对于明显有害的事与人,要强制批评,责令其立即改正错误。
(6)商讨批评:通过对话商量式地指出问题,使对方心悦诚服。
(7)分段批评:若被批评对象不轻易接受别人意见,就要有耐心、逐步提出问题,等对方态度有所转变时,再加重批评的分量。
2.惩罚时同样要做到严中有情理
众所周知,多用、滥用经济制裁的惩罚方式会加重人们的抵触情绪。奖惩不是目的,而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手段,故在采取惩罚手段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做到严中有情、有理,使人们口服心服、知过改正。另外,领导者在使用惩罚手段时必须持有善意,学会以理服人;处理时要适当,即轻重适宜;对所有被罚者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要强调冷静对待,以冷处理方式为宜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