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觉与社会知觉
知觉是人们选择、组织和理解他们周围信息的过程,而社会知觉是理解他人的过程。社会知觉是指联结、整合有关别人的信息并去了解、理解他们的过程。社会知觉的研究范围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自己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社会角色的知觉等。
社会知觉中的知觉者与被知觉者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因为,任何群体(公司、部门、班组)都可以被看作是给定的个人,可以成为社会知觉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为此,知觉者与被知觉者的知觉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四种:第一种是个体对个体的知觉,简称I vs I;第二种是个体对群体的知觉,简称I vs G;第三种是群体对个体的知觉,简称G vs I;第四种是群体对群体的知觉,简称G vs G。
其中的I 为个体(Individual),G 为群体(Group),VS 是versus 的简写,表示与其相对。
(二)社会知觉中的知觉者与被知觉者
社会知觉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别人所形成的正确印象,洞察被知觉者。形成正确的社会知觉,有赖于以下三个参数:知觉者、被知觉者、情境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正面影响。
1.知觉者的特征
知觉者是指洞察和注释别人的个体。知觉者的个人特征直接影响到对被知觉者的正确认识。人们在观察他人时,总习惯于以自己为准则,从而对他人得出某种判断。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一些特征会影响他对别人所能观察到的特征和知觉。例如,与忧虑重重的人相比,一个无忧无虑的人容易将别人都看作是热情奔放的,而不是冷淡无情的。这说明,每个知觉者在对别人进行判断时,均存在着各自固定的倾向性。
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会更倾向于观察别人的积极方面,而不是以非常消极的或批判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反之,一个满腹忧郁、疑虑过多的人,总会从别人身上观察到许多消极的问题。一个自我认知较为深刻的人,在观察他人时评价也会更加准确。
作为一个管理者(知觉者)必须要认识到,对于下属(被知觉者)的正确知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会受到自身某些特征的影响。(www.daowen.com)
2.被知觉者的特征
被知觉者的某些特征是知觉者对其判断的影响因素,如被知觉者的地位是别人对他的行为加以判断的影响因素之一。对具有不同地位的人,尽管其有相同的行为,但人们对他们行为动机的判定往往是不一样的。对于工作中的合作性伙伴来说,人们往往认为,地位高的人是自动合作的,而地位低的人是被迫合作的。地位高的人比地位低的人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好感。例如,领导者说一声“早上好”,就比普通员工说一声“早上好”更加使人感到荣幸。
被知觉者的范畴类别也会影响到人们对他们的判断,同样内容的话由不同角色的人来讲,会有不同的理解。
被知觉者的外显行为是否得到知觉者的喜爱,这也会影响人际知觉的正确性。知觉者对被知觉者如果是喜欢的态度,知觉判断就准确些;知觉者对被知觉者有厌恶的情绪,知觉判断就会有偏差。
3.情境因素的影响
人们所处的客观环境会影响知觉者与被知觉者之间的知觉正确性。
(1)人际关系的环境会影响人们相互之间的知觉的正确性。当人们处于一个相互友好且不断相互交往的环境中时,他们更容易把别人看成是处在与自己相似的境况中。这说明,在友好合作且无竞争的环境中,人们相互之间会变得更加融洽,而且差距甚小。
(2)处于组织环境中不同层次的人,他们不同的自我认识与角色知觉也会影响人际知觉的正确性。处于领导地位的领导者会以领导型特性(创造性)来描述自己,而职工则以服从型特性(合作性)来描述自己。这说明,处于不同层次的人,其知觉行为有其自己的特征。这些都会给正确的人际知觉带来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