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头来,我们还是面临一个问题:记者报道一个主题,能否就此成为这个主题的专家?如果不能,专家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记者?就我个人而言,除了希冀年轻记者无论如何也要了解自己报道主题的背景知识以外,不能也不会给出其他的建议。这是个通用的建议,而且对于其他职业人士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也只想说到这个份上。说出这些话的同时,我充分意识到,无论人类可以获取的信息多么优质,他们还是会对信息来源挑三拣四,没什么能阻止得了。
不过,我要给专家一个警告,给新闻用户若干个警告。
我想对专家说,要知道在什么时候说不。我曾经犯过严重的错误,其中有一些就是年轻时造成的,那时候我还无法抗拒内心的冲动要给出意见。大多数时候,我认为自己比记者或读者懂得多,是没有错的,但这不是重点:我还发现有时候的孤立无援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公平点儿说,我发现记者还是会尊重和如实报道你的观点——偶尔会觉得自己像中了圈套或被人断章取义地引用——但如果你严词拒绝,不希望太跑偏,他们还是会尊重你的。那么,什么时候严词拒绝,这个时间点由你来判断,这是你的义务,不是他们的。
新闻用户也有一些重要的义务。我对读者有四点建议,在获取新闻的时候,要谦恭虚己、混合吸收、少点儿偏激、多加辨别。
谦恭虚己。也就是说,至少一开始要假定撰写文章的人,无论他们有什么缺陷,对于这个主题都比你懂的多。至少要记住,在大多数情况下,撰写文章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花的时间比你多。如果你在媒体上或任何资讯来源上接触到一个报道,都先认定自己对这个主题懂的和别人一样多,那你关注这条新闻的整个行为就是在浪费时间。
混合吸收。饮食多样化。你不会整天都吃同样的东西,所以也不要整天都消费同一家媒体。当我在国家政治圈工作的时候,任何时候我都会订阅6份杂志,隶属于不同的政治派别。不要狭隘,试试其他国家的媒体,因为它们报道的故事或持有的观点往往是被美国人完全忽略的。别说你“没有时间”。你有。
少点儿偏激——或者说别那么愤世嫉俗。没有什么人是从一开始就故意欺骗你的,这种情况极其罕见。是的,撰写报道的人通常会有自己的计划,也总会有另一个塞布丽娜·厄德莉存在。是的,给你提供新闻大餐的记者,无论是纸媒的还是电视的,都会出错,而且往往自己还意识不到,真是让人瞠目结舌。没有哪个记者可以独享真相,但也不是所有记者都在撒谎。他们也在竭尽全力,凭着本能去做到最好,而且,如果他们知道你也在读其他来源的新闻和资讯来关注事件,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也是欣喜的。
多加辨别。如果你在一个大媒体看到的内容在你看来似乎不正确,那去找一些半吊子的网站并不能解决问题。有些网站,是为政治运动做宣传的,或者更糟糕的,是一些企业为了迎合狂热分子或白痴特别建立的,对于想要寻找更准确信息的人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真正的解决之道是,你在消费媒体的同时问自己几个问题:作者是谁?他们有没有主编?这是一个坚持自家报道的杂志或报纸,还是一场政治运动中的一分子?他们的说法是可以核查的吗?或者有没有其他媒体试图去证实或证伪他们的报道?
阴谋论者与假药拥趸永远不会相信任何挑战他们观点的东西,但我们大多数人可以做得更好。而且记住:阅读和关注新闻是一种技能,就像其他技能一样,通过不断重复会越来越好的。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新闻消费者,最好的办法就是定期消费新闻。(www.daowen.com)
我批评美国人的基础知识薄弱,批判自恋和偏激阻碍了他们学习新知,批评大学产业没有治愈无知,反而还成了帮凶,批判媒体认为自己的本职是娱乐大众,批评记者要么太懒,要么太嫩,总之没能做出正确的报道,在这一通批判中,我毫不留情。向着那些在我看来应为“专家之死”负起责任,在我们最需要专业知识的时候却一通诋毁破坏的大多数群体,我挥舞着拳头。
只有一个群体至今没有成为我批判的对象——专家。
当专家出错的时候,又该何去何从?谁来决定什么时候听从专家的,什么时候忽略专家的建议?我们会在下一章直面这些问题。
【注释】
[1]沃尔特·克朗凯特(1916年11月4日—2009年7月17日),记者,冷战时期美国最负盛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CBS的明星主播,被誉为“最值得信赖的美国人”。——译者注
[2]X世代,专指1966—1980年出生的人。这个词最先出现在传奇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的相片特辑,他用来形容“二战”后出生的一代。——译者注
[3]Gizmodo.com,是一个报道消费电子产品相关消息的流行科技网志。——译者注
[4]阿布哈兹,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地区。——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