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的制造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它的建造与服役绝非仅仅增加了一种大型战舰,它将使整个国家海上力量体系化、综合化的高度凝聚起来,使这支大型综合海上战斗群可以大大地前伸到中远海。航母编队也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海上作战方式,从而使海军的指挥系统、编制体制、军事理论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当今世界上,有9个国家拥有航母,航母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既有大型航母,也有中小型航母;既有核动力航母,也有常规动力航母。中国将选择建造怎样的航母?
自航母问世以来,各航母建造国就从未停止过这样的争论:究竟是建造大型航母好,还是发展中小型航母更有利?
其实这个问题取决于一国的经济、科技实力,也与制造国的国家战略、政治因素等密切相关。仔细分析,它首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与海洋战略。例如,冷战时期,美国奉行的是全球性远洋进攻战略,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广泛地实施海上前沿部署,主要依靠强大的海上实力和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特别是众多航母战斗群和大量海外基地的兵力进行威慑,不让战略对手有能力对其挑战,最终得以制止战争、赢得战争。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由过去以遏制苏联,防止或打赢全面战争为主,转为“稳定世界秩序”,侧重“从海上出击”战略,谋求在他国近海海域打赢一场高技术战争。其后,美国的军事战略和海军战略又几经调整,但其称霸全球、争霸全球的实质却始终没有变。为了有效地应付日益多元与难以确定的对手,并针对海外基地大幅度缩减的状况,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坚持认为:保持和实现“前沿存在”的核心是依仗大型航空母舰战斗群、大型两栖战斗群、弹道导弹核潜艇、攻击型核潜艇、濒海战斗舰等新一代舰艇。
至于许多中小国家,其海军规模和舰艇数量十分有限,战略需求中根本就没有过多考虑发展中型以上战舰,因而自然也就谈不上发展大中型航空母舰。像东南亚的新加坡,其国土面积仅有632平方千米,海岸线长只有193千米,海军人数也就几千人。它的海军舰艇大大小小加起来,也就是大约60艘,舰艇总吨位为7万吨左右,尚不足美国现役“尼米兹”级一艘航母的满载排水量大。
对于这样一支仅在近海海域行动的海上力量,不仅拥有大中型航母派不上用场,就连小型航母也很难有其用武之地。
美国“尼米兹”级航母最后一艘“布什”号
其次,选择大型航母还是中小型航母,取决于一个国家总体实力的强弱和军费投入的多少,特别是海军军费投入的大小。事实表明,现代大中型航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吞金兽”,无论是其预研、设计,还是建造乃至后期保养,以及最后的报废处理,其花销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以美国现役“尼米兹”级最后两艘航母为例,该级第9艘“里根”号核动力航母的建造费用约为45亿美元,而第10艘“布什”号则涨至62亿美元。
至于美国最新一代的“福特”级航母,其建造费已高达105亿美元。而这还仅仅是航母本身的建造费用,如果再加上其上的舰载机等武器装备费用,那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以“里根”号航母为例,除去本舰的建造费用,该舰的舰载机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舰上搭载40余架F/A-18C/E/F舰载机,总费用约40—45亿美元(2010价格);5架E-2C电子侦察机,总费用4—5亿美元;5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总费用超过5亿美元;11架MH-60R直升机,总费用8—9亿美元。粗粗算下来,整艘航母的舰载机总费用要超过航母本身的建造费用。如果再加上编队属舰的耗费,整个航母编队的全部费用将在200亿美元左右。按照全寿命期5—8倍来计算,整个航母“一生”的全部费用将超过1000亿美元。中小国家是无法承担如此高额的航母开支的。
第三,航母的规模也取决于国家、军队及海军高层领导人的偏好与决心。1949年5月,狂热支持轰炸机的美国时任国防部长约翰逊,毅然决定停止建造开工仅5天的“合众国”号大型航母,省下的经费用来购买B-36重型轰炸机。一批海军将领公开批评这位国防部长,但依然没能阻止住航母的停建。
苏联时期,赫鲁晓夫竭力反对建造航母,而极力倡导发展战略火箭军,认为航母只是核武器的“海上活靶子”,从而导致苏联航母发展进程整整落后美国20多年,直到1967年12月,苏联才有“莫斯科”号直升机母舰加入海军现役。
当然,它还与一个国家是否有适合航母驻泊的港口、基地,以及活动海域的水文地质条件等有很大的关系。
综合以上各种要求,可以看出: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将需要中型以上的航空母舰。这是因为近些年来,我国的国防费用已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而明显增长;加上我国国家利益和海洋利益的不断拓展,我国进出口贸易90%以上要依靠海上运输;尤其是我国的台湾省还没有统一,我国“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情况仍十分严重。因此,中国发展航母,没必要在小吨位上徘徊,我们极有可能先借鉴学习中型航母的建造经验,待时机成熟,再图更大的发展。
“辽宁”号的服役,只是解决了中国航母的有无问题,要想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保卫中国的核心利益,“辽宁”号只是中国海军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究竟要建造多少艘航母,才能适合本国的需要,同时又不给国家经济造成过重的负担?这其实是各航母发展国都必须考虑的问题。环顾当今世界9个拥有航母的国家,除了美国拥有10艘大型航母之外,其他国家现役航母都只有两艘或一艘。
是这些国家不需要两艘以上航母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按照航母正常的作战、训练、保养和维修的规律,一般至少要有3艘以上航母。具体说来,即一艘在海上巡逻,担任值勤任务,另一艘进行海上训练,还有一艘在船坞内维修保养。美国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方向上各驻泊、部署5艘航母,基本上能应对这两个方向上的海洋事务。意大利海军基本的活动海域就在地中海,因而它的两艘航空母舰——“加里波第”和“加富尔”号完全能够满足其海上行动的需要。
至于其他国家,例如俄罗斯海军现在仅有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按照其4个舰队海上行动的需求及其部署海域来看,其实是远远无法满足需要的。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印度的“维拉特”号航母
即使俄罗斯只应对最重要的北冰洋和太平洋方向,一艘航母也显得捉襟见肘,况且这艘航母已经入役20余年,很多设计理念和建造工艺都已过时,难以满足未来海战的需要。为此,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和军方高层多次提出要设计和建造6艘满载排水量为5—6万吨的核动力航母,分别在太平洋和北方舰队各部署3艘。印度海军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实施3艘以上航母的发展战略,尽管眼下印度已有两艘航母“维拉特”号和“维克拉玛蒂亚”号,但是印度现正在自建航母“维克兰特”号(原称为“蓝天卫士”号)。英国海军也曾提出建造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大型航母;法国也决定在“戴高乐”号中型航母的基础上,再建造PA-2大型航母(满载排水量7.5万吨)。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该航母采用双舰岛
由此可见,建造并服役两艘或两艘以上大中型航母,已是或将是世界大国或世界强国的必然选择。因此,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的中国,出于对世界负责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需要,出于对日益增长的海洋权益维护以及海军海上行动的需求,在先突破航母有无的基础上,将总结经验、克服缺点,循序渐进,逐步发展3艘以上航母。
设计思想是航母的“灵魂”。美国海军现役10艘“尼米兹”级航母,仍都存在着雷达反射截面积较大的弊端;虽然该级最后一艘“布什”号在隐身设计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舰桥尺寸明显减小,外表整洁光滑,全舰采用大量隐身涂料,因此使得全舰的隐身性能大为提高。但由于舰体结构上的固有缺陷,“布什”号航母的改进只能算是“小打小闹”的有限改进,其总体隐身性较差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为了弥补现役航母的不足,美国最新一代“福特”级航母进行了全新设计:上层建筑采取集成化设计,舰桥体积明显缩小,并后移至右舷后部;飞行甲板和机库也重新设计与调整;配置舰载新概念武器,并使用隐身涂料和材料等。
与美国航母设计不同,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新航母则采用另外一种新颖的设计,该航母采用了“双岛”式舰桥设计方案,两个位于右舷的独立舰岛各司其职,前者用于航行操控,后者则以控制舰载机起降为主。“双岛”式设计大大提升了航母的抗打击能力,并减少了舰载机起降过程中的气流干扰,开辟了大型航母设计的一种崭新思路。
与此同时,航母的制造技术对一国的科技实力也是一个重大考验。如今,世界上有不少国家拥有了制造大型船舶的先进技术和设施,但并不等于他们就掌握了制造航母的技术。航母在整个建造过程中,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根据美国海军工程规范,通常美国航母建造时要经过船体放样、船体机件加工、船体装配、设备安装等12道“高精尖”工序。其中航母的船体放样最为关键,它需要标准化的大型试验水池、风洞及超高速计算机作为依托,目前世界上只有不到10家公司有能力完成这些工作。(www.daowen.com)
航母的设计和制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在建造航母时,需要在他国老式航母船体上进行改装和加装新设备,并进行新技术的尝试,不断摸索建造经验,这都需要时间。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不可小视的,我们今后必然会设计和建造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巨无霸”。
当然,仅仅只是建造出航母的船体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舰载机才是航母的“称雄之本”,它的性能优劣决定着航母的作战性能的高低。近些年来,高新技术的运用已使航母舰载机性能更突出、作战半径也更大。美国已经为其最新的“福特”级航母量身定制了第四代攻击战斗机——F-35C。这种第四代战斗机具有隐身性极佳、超音速巡航、机动性优异、载弹量大、多用途等特点,可以减少舰上搭载飞机的种类,充分实现“一机多用”的要求。
F-35B垂直/短距起降攻击战斗机
为了进一步满足其两栖攻击舰的需要,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还联手研发了F-35B垂直/短距起降型攻击战斗机。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的差距,绝大多数国家的航母舰载机,仍将继续瞄准第三代或三代半来设计。印度在设计、发展未来航母舰载机时就牢牢把握3艘航母通用的原则,坚持发展适合未来航母滑跃式甲板的米格-29K舰载机。新型的米格-29K舰载机在保留了强大对空作战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了对地面的攻击能力,所以该机所携带的武器也更加多样化。此外,该机的火控系统还可以兼容西方生产的空对地武器,从而使该机所执行的任务更加多样化。
舰载无人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费效比高、可避免人员伤亡等优点,正逐渐成为未来航母舰载机的主力机种。2013年5月,美国X-47B舰载无人机从航母上进行连续起降试飞并获得成功。这种无人机的入役决非单纯地填补了美国航母舰载机机种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它将有可能彻底改变未来海空战的作战模式。
可以说,航母舰载机性能的高低决定了航母战斗力的高低。从世界各国的研制经验看,舰载机的技术和它的制造,很难在短期内实现重大突破,所以绝大多数国家的航母舰载机均采用购买或引进的方式。我国也会在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舰载机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和建造出世界一流的舰载机以及配套的发动机等关键技术。
从一定意义上说,航母就是一个大型的海上浮动机场。为了确保舰载机的出动、完成任务及回收的顺利,起飞和降落就成为其至关重要的环节。
有专家称,先进可靠的起飞和降落技术不仅是航母性能的重要标志,也是航母能否快速形成战斗力的关键要素。此话一点不假!平心而论,当今世界拥有航母的国家中,真正掌握可靠、有效舰载机的起飞弹射技术的只有美国一家,美国现役10艘航母全部采用C13-2型蒸汽弹射器,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上采用的也是购自美国的C13-3型蒸汽弹射器,巴西“圣保罗”号航母也装设的是美国的蒸汽弹射器。其他几个航母拥有国,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滑跃式起飞方式,即无须通过蒸汽弹射器施加外力,而借助滑跃甲板使舰载机腾跃升空。
虽然美国已与其他国家在航母起飞技术上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但“山姆大叔”并不满足,仍在全力研制更为先进的电磁弹射器,现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有望在2016年服役的新一代“福特”级航母上使用。
与蒸汽弹射器相比,电磁弹射器的重量和体积都将减少一半以上,人力也可减少30%,而其加速性却可以根据舰载机的重量随之变化,既可弹射比较重的舰载机,也可弹射小而轻的无人舰载机。不仅如此,新型的电磁弹射器的维修时间短、成本低,效率很高,这将大大提高未来航空母舰舰载机的出动速率和作战能力。
舰载机起飞执行完任务后要返回母舰,这就需要用到舰载机拦阻降落技术。拦阻降落技术直接关系到航母回收飞机及保障降落安全。据统计,航母上60%—70%的事故都是发生在飞机降落时。所以,对于拦阻降落技术,各国海军非常重视,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以研发。例如,英国对于未来新航母的舰载机着舰技术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他们选用F-35B攻击战斗机采用短距起飞和垂直降落方式,同时还要求该机利用矢量推力减缓飞机进场的速度,并保留机翼升力不变。
鉴于航母舰体的特点,今后我国航母舰载机最初的起飞与降落方式,与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将相差无几。但是,这种起飞与降落方式毕竟比较落后,尤其是其起飞出动率会大受影响,从而影响作战效能,所以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蒸汽弹射器或电磁弹射器将是我国未来航母所看好的选择。
动力系统是航母的“心脏”,它关系到航母在中远海域上航行的速度、加速性和续航力,对航母的海上作战能力将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世界各国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不同,财力多寡不等,作战需求差异,因此对航母的动力系统要求也不尽相同。不过,多年来各国海军始终没有放松对先进动力技术的研制与发展,竭力加快本国航母动力系统更新换代的步伐。
自二战以来,美国航母上的动力系统轮换更替的速度明显加快。从“福莱斯特”级和“小鹰”级航母上的蒸汽轮机,到“企业”号航母上的A2W型压水堆,再到“尼米兹”级上的A4W型压水堆。美国现役航母已全部实现了核动力化,其续航能力变得越来越强,性能也变得越来越好。
不过,美国海军并不满足,又为新一代“福特”级航母设计建造了更新型的A1B型压水堆。这种核动力装置使用了13500伏的配电系统,所产生的电力是现役航母配电系统的3倍。在“福特”号航母50年的全寿命期内,A1B型压水堆不必更换堆芯。这种新型核动力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延长了动力系统的寿命,而且单位价格也变得相对低廉。此外,美国未来的核动力航母还将逐渐实现全电力化,除了长寿命核反应堆外,还有高功率电力变换和调节系统,用于电力驱动、电磁弹射,发射电磁轨道炮、激光武器、粒子束等新概念武器。
另一个动力技术运用的典型是法国,多年来法国一直注重航母动力技术的改进与发展,但始终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法国特点且成熟的航母动力技术。其动力装置方式选择上总是大起大落,从最初的常规动力到核动力,最终又回归到常规动力。1955年法国海军开工建造的“克莱蒙梭”号航母,采用的动力装置为两台蒸汽轮机,其姊妹舰“福煦”号的动力装置也完全相同。1999年进行“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试航,没想到舰上的核动力装置故障频频:2000年舰上两个K-15型核反应堆(发电能力达2万多千瓦),皆因与冷却系统线路没有任何接触,而无法实施冷却;2009年该航母的驱动舱又出现过剧烈震动,两个连接涡轮机及其轴线的零件发生了故障。此外,该航母上还发生过方向舵震颤、隔音不完全,核反应堆耐压壳龟裂等多个涉及动力装置的突出问题。
在法国未来的PA-2航母动力装置的选择上,心有余悸的法国人决定不在PA-2航母上采用“戴高乐”号航母的核动力装置的改型,而决心重新启用常规动力装置——燃气轮机。这有几点原因:一是法国尽管耗资巨大,用了十几年时间发展了欧洲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但航母核动力装置的毛病层出不穷。法国人至今不承认K-15型核反应堆在设计与制造原理上有重大失误,可事实表明: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在大型战舰上要使核动力装置实用化还有相当的难度;离海上航行无故障、稳定运行尚有一段距离。
二是核动力装置虽有可在海上航行极长时间,可减少庞杂的机械设备与传输设备,能节省出大量空间等优势,但它的防护也带来巨大的麻烦,其安全隐患和潜在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有报道称,“戴高乐”号航母的核辐射严重超标。
三是采用核动力并没有实现航速的提高,反而出现航速滞后于其护卫舰只的现象。据说,采用核动力的“戴高乐”号航母的最高航速只有27节,而法国海军原先装备的“福煦”号和“克莱蒙梭”号两艘常规动力航母的最大速度则达到了32节,而其编队中的主要护卫舰只“卡萨尔”级防空驱逐舰和“乔治莱格”级驱逐舰的最大航速都达到30节,导致出现主舰航速落后于属舰,两者之间不配套等问题。英国人在燃气轮机领域的成熟经验及其所带来的巨大好处得到法国人的认同,所以今后法国如建造PA-2航母将采用燃气轮机。
动力装置对于我国许多作战平台来说,都是一个制约战斗力的瓶颈。我国今后的航母发展依然面临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只有先借鉴和运用成熟的动力技术和装置,然后再开发、研制其他动力技术,特别是核动力技术。对于一个油气资源越来越多地需要从国外进口的国家来说,大中型战舰选择核动力,是一个值得努力的尝试。
在航空母舰上,舰长及舰载机飞行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仔细研究世界各国航母舰长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航母舰长不仅是这艘大舰航海事务方面的“总指挥”,同时也是协调母舰和舰载机尽善尽美达成“适配”的“大总管”。
资料表明,绝大多数国家的航母舰长必须是飞行员或空勤军官出身,并有一定的航母起降经验和飞行时数。同时,遴选上的后备舰长还必须在两栖攻击舰或两栖运输船等大型辅助舰(船)上担任过舰(船)长。此外,他还应具备相应的高级机关和岸勤部队的工作经历。如此“折腾一番”,航母舰长个个就变得“身手不凡”:驾机、操舰、指挥作战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几乎“样样精通”。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掌握和运用国际战略、外交手段、战争法,乃至与媒体良好沟通的“高手”。
舰载机飞行员作为航母上的“天之骄子”,从来也都是世人关注的焦点。鉴于舰上极其狭窄的空间与面积,舰载机飞行员培训的难度远比岸基飞行员大得多,危险系数更是比前者成倍增加。加之飞行中,海天常常混为一体的特殊环境,以及海上雾、盐、雨等恶劣条件,这些都要求舰载机飞行员除了飞行技术能力高超外,还必须拥有极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如果把航母舰长和飞行员比作“红花”,他们还需要许多“绿叶”来相扶。在众多“绿叶”中,首先要提及的便是舰载机联队长。舰载机联队长是航母舰长最得力的助手,他具体负责航母舰载机及其人员的管理组织和指挥作战。大型航母上的舰载机通常有几十架,战时甚至可达百架,且有七八个机种,因此只有最佳的调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航母及其舰载机的巨大打击威力和防御能力;否则必将延误战机,甚至遭受重大损失。由此可见,航空联队长不仅要充分了解各型飞机,其个人也必须具备出色的飞行经历、军事素养、指挥水平和管理能力等,这也奠定了他在航母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按照外国航母运转的经验,各类保障人员在航母上同样非常重要。在外国航母舰面上,穿着五颜六色服装的工作人员中,既有黄衣黄盔的舰载机起飞指示人员、黄衣绿盔的舰载机弹射官和拦阻装置官,也有白衣无盔的舰载机降落指挥官,以及蓝衣蓝盔的舰载机移动人员和轮挡员,还有红衣红盔的舰载机失事救护员等。这些人员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掌握着舰载机升空、降落、战斗力生成及安全保障的“生杀大权”。
事实上,舰长、舰载机联队长、飞行员,以及上述大批保障人员(多为士官),构成了维持航母平时正常运转的“链条”。一些军事专家做过统计:即使最小型的现代航母,也需要各类士官和专业技术军官300人以上,这远远超出现役其他大型水面战舰、水下核潜艇所需要的数量。至于中型常规动力航母,需要各类士官和专业技术军官更是超过1000人,而大型核动力航母则至少需要1500人以上。以上所述,还仅局限于航空母舰单舰本身。实际上,航母从来都是以编队形式在海上实施活动的,航母通常还要依仗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及快速支援舰等众多舰船为其“保驾护航”;这支编队只要出动,就是一个立体、综合、庞大的作战体系,要指挥调动这么一支编队,就需要有一个高效、精干的编队指挥部;在外军,统帅这个指挥部的常常是官拜海军少将的编队司令。
实践证明,航空母舰无论从论证、设计、建造、舾装、服役,到维修、保养,再到退役报废,可以说耗费巨硕、技术复杂、培训麻烦、生成战斗力极其不易,影响因素极多。但环视各种要素,最关键的还是人才,因为“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正因为此,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海军也越来越重视包括未来航母在内的各种作战平台的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