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华航母梦,不能不先提一提中华航空梦。中华航空梦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1909年9月21日。这天,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的冯如驾驶着从机翼、方向舵、螺旋桨到内燃机等大小部件全部自制的飞机——“冯如一号”,在美国奥克兰市上空翱翔了800米后安全着陆。这一航程比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次试飞距离要远3倍以上,使当时西方世界为之震惊。中国人能够制造飞机并熟练驾驶它,特别是后来冯如携带着他的团队自制的两架飞机以及制造机器回国效力,自然勾起许多有识之士对于大型战舰与飞机完美结合的航母的无限遐思。
然而,中国真正拥有雏形航母,那还是1926年的事。东北海军在秦皇岛成立了一支“水上飞机队”,最初在葫芦岛设立了陆上场地。张作霖聘请原滇军唐继尧麾下的云南航空处飞机师、华侨黄社旺担任中校队长,并将1923年就购买的“镇海”号运输舰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同时为它配置了由法国订购的两架“施来克”FBA-19水上飞机。
这种法国研制的“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是“施来克”FBA-17型的改进型;机长12.87米,翼展8.94米,主机为220千瓦的“伊斯帕诺·斯维萨”前拉式发动机,速度达180千米/小时;这架飞机的飞行高度还曾创造过水上飞机的世界纪录。但这种水上飞机在实施攻击时,母舰必须先停航抛锚,然后用起重机将飞机吊到海面上再滑跑起飞升空;回收则采用相反程序。
冯如自制的“冯如一号”飞机
“施来克”FBA-19水上飞机
7月22日,“镇海”“威海”两艘舰奉命航行到连云港发起攻击;他们先将“施来克”飞机吊放到水中,随后对海石、新浦等地目标投下数枚炸弹实施攻击。这次攻击开创了中国“雏形航母”使用水上飞机打击对方的先河。
东北海军“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
在中国海军的早期发展史上,有一个人不能不提及:他就是曾任国民政府海军部长、海军司令的陈绍宽海军上将!与此同时,人们也会联想起他殚精竭虑,为之奋斗的那段令人感动而又略带苦涩的航母畅想。
当年,陈绍宽这位意气风发的青年,刚满17岁就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专攻航海技术。1908年他毕业后,先是到“通济”练习舰见习,次年实习结束后被授予少尉军衔。辛亥革命后,任“镜清”练习舰上尉大副。1914年,他又被调到北洋海军司令部任少校副官。1915年12月5日,革命党人意图夺取“肇和”号军舰,陈绍宽组织指挥“海琛”、“应瑞”两舰进行截击;因为这项“功劳”,他在北洋政府的海军之中受到重视,不久又被破格提升为“肇和”练习舰代理舰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开始崭露头角,舰载机也日渐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缩短与西方列强不断拉大的差距,尽快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当时的中国海军高层也想了各种补救措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海军部正式派出两名年轻的军官赴欧洲观战,以便从现代海战中汲取经验教训,其中就有刚到美国学习过飞机和潜艇操作技术的陈绍宽。
1916年12月,他踏上了前往欧洲的征程。他先到英国,接着又赶赴法国、意大利等国考察海军;然后再登上英国皇家海军的战舰亲临战场,体验欧洲海战场上异样的火药味。此后,英国相继进行了“竞技神”号航空母舰的改装,接着又将“恩加丹”号、“女皇”号、“坎帕尼亚”号、“勇敢”号、“光辉”号、“暴怒”号等大型舰艇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到一战结束时,英国一共改建了15艘水上飞机母舰。
这批母舰及水上飞机为海战增加了不少新的亮点。在达达尼尔海战中,英国海军一架水上飞机奉命离开了母舰进行出击,将一艘5000吨的土耳其军舰炸沉,令参战各国刮目相看。
就在战争即将结束前夕,英国皇家海军又敢为天下先,采取了一项大胆的举动:对正在建造中的“勇敢”级轻型巡洋舰3号舰“暴怒”号实施彻底的改装,不仅拆除了舰炮,而且加装了86.6米长的飞行甲板,还安装了简单的阻拦降落装置,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暴怒”号航母一出手,果然不负众望,1918年7月从该航母上起飞的7架舰载机,轰炸了德国的空军基地,显示了它不俗的作战威力。可以说,陈绍宽欧洲之行的最大收获,就是目睹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的下水和作战。
面对海战日新月异的变化,陈绍宽认真观察,仔细琢磨,力争找出其中变化的规律,以及对于中国可资借鉴的经验。1917年中国对德、奥宣战后,陈绍宽奉命直接参加英国的潜艇部队,与敌激战于大洋深处。他连续参加了三场海战,了解到航空母舰在海战中的巨大作用。从那时起,陈绍宽就下决心要把中国海军建成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并一定要拥有数量可观的航母。一战结束后,陈绍宽留在英国担任了两年海军武官,更加深入了解了英国海军及其武器装备的发展。
英国“暴怒”号航母;图中有两人力图拽住飞机使之降落
1920年,学识颇高、阅历丰富的陈绍宽回到了祖国。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生凋敝。他回国后,很快就了解到这些情况,并十分清楚:今后一段时间内别说建造发展航母,就连较大型的战舰恐怕海军都不具备建造条件;想购买也面临两个字:没钱!
1928年12月29日,统治东北的奉系军阀首领张学良通电全国: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此举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张学良在东北易帜,蒋介石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而早在1927年3月,时任北洋海军第二舰队少将司令的陈绍宽,也顺应历史潮流,毅然率舰队归附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并屡立战功。以拱卫京畿有功,获国民政府一等勋章和“中流砥柱”大勋旗。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海军署,陈绍宽也顺理成章地出任海军署署长。此时的他对于形势十分乐观,认为建造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大型战舰的时机已经到了。(www.daowen.com)
1928年12月5日,刚刚晋升为海军署长的陈绍宽,亲笔撰写了《条陈扩充海军呈文》,提出了建设发展海军的若干建议;其中,有一条提到:“兹拟以最低限度,请添造驱逐舰四艘,约需1200万元;潜水艇二艘,约需600万元;巡洋舰三艘,约需3000万元;航空母舰一艘,约需2000万元。”正是此条建议的最后一项,让陈绍宽成为中国提出建造航母的第一人。
对于陈绍宽有关建造航母的呈文,蒋介石内心是不屑一顾的。此时的蒋介石心里盘算的是如何加紧谋划从各派手里取得更多的军权,而对于海军的派系归属和真正作用,实际上一直存有戒心。在蒋介石授意下,在一次全国编遣会议上,陈绍宽所提的建造航母的议案,与其他提议一起被否决。见此状况,陈绍宽与杨树庄、陈季良当场愤然离席,以示抗议。
由于海军技术复杂、派系众多,蒋介石担心海军一旦群龙无首,局面将很难收拾。于是,他赶忙出来安抚陈绍宽,做出建设海军的承诺,声称要把原来打算在15年内建造60万吨舰艇的计划缩短为5年内完成,其中包括建造3艘航空母舰。
陈绍宽被蒋介石大力发展海军的承诺所打动,于是打消了辞职的念头。自担任海军署长后,陈绍宽在所有的海军建设规划中,都将航母的建造作为海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连停泊航母的海军基地他也想好了,在胶州湾、象山港和大鹏湾。陈绍宽还让在英国学习的海军留学生将英国各舰队的情况写成报告,呈送海军部,以资借鉴。不久,他又在海军内部掀起了一场关于海空军配合作战的大讨论。1934年,他根据参加欧洲海战的经验,写成了《海战》一文,并对“海战中的飞机”进行了专门论述。他写道:“现代海军在海战时,欲取攻击手段,必有赖于舰上所载的飞机。”
当然,蒋介石始终没有在海军建设上投入足够的经费。他当时夸下一句“造舰60万吨”的海口,完全是为了安抚陈绍宽的权宜之计,根本就没有当成实事来办。其实,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的空军上。
当时,除蒋介石外,国民党内部还有少数别有用心之人,出于派系斗争等原因的需要,也反对建设强大的海军。国民政府监察委员高友唐曾荒唐地提出,不但不需要建造航空母舰,就连现有的舰艇也不需要,应将之卖给商家作商船,将卖舰艇的钱拿来买200艘小艇守住海上出口就足够了。这些来自国民党内部的各种阻力注定让陈绍宽的航母梦难以成真;因此直到抗战爆发前,“航空母舰”也仅仅是挂在人们口头上的一个新鲜名词而已。
民国海军在江阴自沉大量舰艇,以图堵住日海军西进的航道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海军的抗战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江阴。1937年8月上旬,为阻止日本舰队沿江西上,国民政府用沉船在江阴建立了一道封锁线。
日军为了打通封锁线,动用航母上的飞机实施大规模轰炸,将防守封锁线的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的几乎所有舰艇炸沉。此后,日本航母经常出没于中国沿海,配合陆上作战行动。尽管国民党海军受到重大损失,但日军的空中肆虐也让陈绍宽进一步看到了航空母舰的重要作用。
1943年11月,陈绍宽在充分汲取抗战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未来海战的需要,代表海军部再次提出海军建设的规划。在这份宏伟的规划中,已不再只是海军拥有几艘航母,而是要建造几个航母群。陈绍宽设想,将中国沿海划为四个海军区:第一区从辽宁安东到山东半岛成山头;第二区从成山头到长江口;第三区从长江口到广东汕头;第四区从汕头到中越交界处。每个区都成立一支海防舰队,各拥有5艘航母,这样全国沿海共需要20艘航母,每艘航母造价18亿元。
这份耗资庞大的规划,很快便送到蒋介石的办公桌前,包括蒋介石本人在内的许多人看后均瞠目结舌;而陈绍宽则大义凛然地说:“这笔钱国家是省不得的!”
客观地说,就当时中国的状况而言,陈绍宽上报的规划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他自己也明白这一点。当然,他的目的是先给蒋介石吹吹风,预热一下。
被卷入内战的国民党海军战舰
总之,陈绍宽心中的航母梦始终在编织着、延续着……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他动真格的了。1945年8月,他拉上军政部部长陈诚、铨叙厅(主管人事)厅长钱卓伦,结合现有海军舰艇情况,制订了《海军分防计划》。这份计划是在几年前的规划基础上经过大量修订才完成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将当年拥有航母的数量从20艘减为12艘,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一方案;而且,这回陈绍宽作了充分的解释,称这12艘航母不是一次完成,整个期限为30年。第一个十年计划先造1万吨和8000吨航母各一艘,每吨造价6280美元。
正当陈绍宽雄心勃勃地准备实现建造航母的计划时,内战的阴云开始笼罩中国大地。此时蒋介石的脑海中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购买大量的地面和空中装备,来打败共产党;而建设海军早已被抛在脑后,更别说耗资巨大的航空母舰了。
1946年6月,大规模的内战全面爆发!蒋介石发动了对解放区的进攻,同时还命令陈绍宽率领海军前往山东围剿解放军。见此情景,陈绍宽以“海军还未恢复元气”为借口,率主力舰队南下台湾考察。蒋介石得知后,拍案大骂,免去了陈绍宽海军司令一职。此后,陈绍宽心灰意冷,他的航母梦自此烟消云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