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巴导弹危机与苏联航母发展:海空霸主

古巴导弹危机与苏联航母发展:海空霸主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海军航母强大的威慑力和打击力,犹如一桶冰水将苏联巨熊从洋洋得意的睡梦中浇醒。当时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幅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掰手腕红场苏联阅兵时展出R-12型远程战略导弹。至此,一场影响世界的古巴核导弹危机才得以解除。但通过这件事,苏联认清了航母对于一支现代化海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来,又恰逢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赫鲁晓夫亲眼见识到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威力,终于同意建造。

古巴导弹危机与苏联航母发展:海空霸主

1962年,加勒比海域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危机——古巴导弹危机。当时,美国和苏联这两个东西方“超级巨人”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军事对峙,人类从未如此近地从一场核战争的边缘擦身而过。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海军航母强大的威慑力和打击力,犹如一桶冰水将苏联巨熊从洋洋得意的睡梦中浇醒。在此事件之后,苏联“痛定思痛”,也开始积极发展航母,试图与美国展开全面的海上抗衡。

1959年1月1日,古巴人民在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巴蒂斯塔的独裁统治,成立了共和国。虽然巴蒂斯塔是美国人原先扶持的傀儡政权,但为了拉拢新古巴,确保美国后院的安全,艾森豪威尔政府热烈欢迎了卡斯特罗的到访。很快,两国进入了“蜜月期”。

但是,好景不长,美国人很快发现古巴新政府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听话”,在经过多次警告和经济制裁未果后,美国打算用武力教训一下这个不听话的“小兄弟”。

当时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幅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掰手腕

红场苏联阅兵时展出R-12型远程战略导弹。该型导弹后陆续部署至古巴

在美国人强大的压力下,卡斯特罗决定寻找“新的靠山”,向苏联寻求援助。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拉拢拉美小兄弟的好机会,于是同意对古巴进行经济、军事援助。

古苏之间的关系骤然升温!此时,赫鲁晓夫心生一念:在古巴秘密部署导弹,从背后对美国“插上一刀”。

1962年7月,赫鲁晓夫在3日和8日分别参加了与古巴副总统劳尔·卡斯特罗的会谈。双方秘密商定:在古巴岛秘密部署中程导弹。不久,苏联开始把运往古巴的货物改由苏联船只运送,并将几十枚导弹和几十架飞机拆开装到船上的集装箱里。

但纸包不住火!苏联人的这点小聪明,很快便被老奸巨猾的美国人的卫星和空中侦察设备发现了。肯尼迪总统立刻意识到:这件事对美国的影响非常重大,如果不加以阻止,将会让美国威信扫地。

10月22日晚,肯尼迪总统向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并宣布对古巴进行全面的军事武装封锁,要求苏联立即撤除在古巴岛上的一切导弹建筑和设施,否则美国将毫不犹豫地消灭这些直接威胁。

对此,赫鲁晓夫最初并不买账,他依然以十分傲慢的口吻称,“将会对美国的拦截予以最激烈的回击!”

这一回,肯尼迪被彻底惹怒了!

10月24日,由8艘航空母舰、90艘军舰以及68个空军中队所组成的美国海空力量出动了。美大批战舰从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布成了一个弧形,团团围住并封锁了古巴海域。

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架势拉开了。面对这个局势,赫鲁晓夫完全震惊了、胆怯了。美国航母战斗群是如此庞大且部署如此严密,使得当时还没有航母的苏联海军根本无法与之对抗。

在这种紧张到几乎“难以忍受的程度”的局势下,肯尼迪真如一头愤怒的公牛。听到这个信息,赫鲁晓夫开始软了下来,寻求妥协。

10月26日,星期五。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写了一封被白宫形容为“冗长、杂乱无章、漫无边际”的信。在这封信中,赫鲁晓夫意图说服美国政府撤回军队,避免核战的发生;紧接着,还未等到肯尼迪回复赫鲁晓夫的来信,苏联官方又发来第二封依旧冗长并带有火药味的信件。在第二封信中,苏联提出:让美国政府用撤出土耳其的类似武器来换取古巴核导弹的撤除;总之,苏联人还想找出一个体面的台阶。

这一要求,立刻遭到肯尼迪总统的拒绝;局势再度紧张!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之时,肯尼迪总统的弟弟、时任美国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突然灵机一动,对哥哥提议说:“为什么不可以不理睬赫鲁晓夫的第二封信,而只回答第一封信呢?”

于是,肯尼迪总统按照他弟弟的提议发出了接受赫鲁晓夫10月26日星期五的信中“提议”,信中暗示了希望对方就第一封信中提出的和平问题,迅速取得一致的意见。

赫鲁晓夫马上领会了肯尼迪的意图;他知道这样继续对峙下去,苏联的损失将会比美国更大。到10月28日,莫斯科电台公开广播了赫鲁晓夫的回信,信中回应了关于美国要求撤出核导弹的要求,并答应立刻付诸行动。

见到赫鲁晓夫的“诚意”后,肯尼迪总统下令取消对古巴的封锁。至此,一场影响世界的古巴核导弹危机才得以解除。

从表面上看,苏联在僵持中没有受到任何实质损失。但通过这件事,苏联认清了航母对于一支现代化海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时,尚没有航母的苏联海军作战打击半径远远逊色于美国,倘若双方真的开战,苏联海军肯定占不到任何便宜。

美军拍摄的苏联部署在古巴的导弹被拆卸上船准备运走的照片

1962年底,曾称航母为“海上移动棺材”的赫鲁晓夫正式签字同意拨款建造航母。尽管苏联的第一艘航母晚至60年代后期才服役,但古巴导弹危机确实成为一剂催化剂。(www.daowen.com)

关于航母的起步,苏联不算太晚。二战结束前夕,苏联曾缴获了纳粹德国尚未建造完成的“齐柏林伯爵”号航母,并将其拖走以进行秘密技术研究,后作为靶舰击沉处理。到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海军元帅库兹涅佐夫曾向斯大林提议建造航空母舰,斯大林接受了这一建议,并着手开始准备。可惜的是,斯大林随后不久便在1953年与世长辞,而其继任者赫鲁晓夫认为发展核武器和导弹远比发展航空母舰要更有前途,航母等大型水面舰艇在核武器面前不过是活靶子,并以此为由停止并撤销了所有与航母相关的研发和制造工作。

“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首舰“莫斯科”号,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固执己见,坚持发展海军的库兹涅佐夫惨遭降职,由元帅降至中将。但是,老将军仍坚信,在未来的某天,航母依然会成为苏联海军发展的两大核心之一。

1959年,美国海军核潜艇在苏联附近海域巡逻,这对苏联海军来说是公然的挑衅。为了对付气焰嚣张的美国和北约,苏联海军迫切需要大型反潜舰艇作为威慑力量。于是新任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采用“迂回战术”,把航空母舰称为“大型反潜巡洋舰”,以避免赫鲁晓夫的猜忌。后来,又恰逢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赫鲁晓夫亲眼见识到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威力,终于同意建造。

由此,苏联航母发展如枯木逢春,第一级直升机母舰——“莫斯科”级艰难诞生。

在苏联内部,“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被称为“1123型反潜巡洋舰”。事实上,该舰由于没有贯通的飞行甲板,无法降落任何一型固定翼飞机,因此称其为航母的确有些牵强。但不管怎样,该舰开创了苏联航母的先河,因而从历史角度来看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从外观来看,“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全长189米,水线宽23米;标准排水量14950吨,满载为17500吨。实际上,该舰长得一副巡洋舰的“标准身材”:它采用法国和意大利首先开创的混合式舰型,舰前半部为典型的巡洋舰布置,舰后半部则为宽敞的直升机飞行甲板,与前半段并不贯通:长81米,宽34米,甲板面积2754平方米。

不过,该舰的动力系统较为落后,为双轴蒸汽轮机,总功率10万马力,最高航速可以达到31节。该舰的武器系统较为复杂,但以反潜为主,同时具备较弱的防空能力。舰上飞行甲板与机库之间有两座升降机;通常情况下搭载18架各型直升机(主要为K-25“激素”型反潜直升机),最多时可增加到30架直升机。

从舰艉方向看到的“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的甲板

作为苏联海军第一型直升机母舰,“莫斯科”级谈不上成功。私下里,不少苏联海军官兵称其为“畸形儿”。

如果要挑毛病,“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确实不少:首先,为了增大机库装载直升机的容量,“莫斯科”级甲板以下的机库尽量减少使用支柱;但就因为这个原因,导致飞行甲板承重能力较差,无法完成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起降作业。

其次,该级舰的自动化程度较差。当初,该舰预计只需要300多人就能操作,但由于苏联科研水平仍旧有限,尽管有600多个单位投入研制,却因大部分系统不能发挥作用,最终海试时发现该舰需要670人才能正常执行任务,几乎比预期人数多出一倍还多,这导致了舰上官兵的生活居住条件更为恶劣,有的士兵需要住在机房和武器库里

再次,“莫斯科”级在设计时着重考虑到“防核、防生武及防化学”等,其舰有着完备的三防设备与措施,却对人员生存环境和空气流通考虑不周,因此对于窗户数量只针对核战争的要求,而对舰内的空气流通考虑很少或基本不予以考虑,导致舰内环境进一步恶化。

还有十分糟糕的一点是,“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的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当放出舰底声呐时,舰身容易出现摇摆不定的情况。因此,苏联海军有关部门规定:该级舰最多只能在五级风浪下进行舰载直升机作业,这明显与大舰要求“六级防浪指标”不符。

“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入役后不久,苏联海军很快就发现它的弊端,制订了改进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搭载固定翼飞机。1970年,新一级航母开工建造,首舰于1975年底服役,命名为“基辅”级。

说起“基辅”级航母,苏联自称其为“重型载机巡洋舰”或“重型反潜巡洋舰”。该级舰是苏联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一级航母,也是苏联发展的第二代航母;它还是苏联第一级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一艘(级)搭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航母。可以说,苏联海军航母之路由此正式开始了。

“基辅”级航母舰身长273米,飞行甲板宽47.2米,吃水深约10米;标准排水量3.6万吨,满载排水量4.35万吨;全舰编制1600人。在外观上,该级舰与现代航母相比还是有明显差别的,主要是其前甲板还搭载了各式导弹等,依然有着典型巡洋舰的特征。与英美等国“拼命腾出空间停飞机”的航母设计理念不同,“基辅”级的甲板面积中仅60%作为飞机起飞、停放所用,即仅长195米、宽20.7米的飞行甲板可保障飞机起降、停放;其飞行甲板尺寸甚至比二战时期的轻型航母还小。为了保证雅克-38垂直/短距起降舰载机的起飞要求,甲板上的圆圈处的飞机起飞点均使用了甲板热防护层;即便如此,实际效果仍不理想。

“基辅”级航母3号舰“新罗西斯克”号

“基辅”级航母与西方国家航母最大的不同是,它们(4艘)实质上仍是“航空巡洋舰”,舰载机只能算是其辅助武器。“基辅”级的前甲板装有重型舰载武器,可实施对舰、对空和反潜“三位一体式”攻击,这是冷战时期一艘标准巡洋舰的武装。

舰左侧“短小精悍”的甲板,则搭载有雅克-38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和K-25反潜直升机。实际上,雅克-38只能进行垂直起降,这使得其搭载武器和燃油过少,以及起降时对甲板破坏极大;同时因为雅克-38事故频发,最终只能黯然下舰(于苏联解体后便退役)。

试航中的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

由于没有了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基辅”级最终还是沦为了普通的直升机母舰,与其前辈“莫斯科”级落得个“殊途同归”的下场。

1998年,俄罗斯决定把“戈尔什科夫”号(即“基辅”级的4号舰“巴库”号)免费赠予印度,并按照印度方面的要求对该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改装。然而,其后的改装工期一拖再拖,改装费用也一涨再涨,最后印度竟付给俄罗斯23.5亿美元。

好在此次改装,还算是“大动干戈”:飞行甲板进行全面扩容,不仅拆除了前甲板原先设置的导弹武器,同时将飞行甲板延伸至舰体最前端并增加了上翘14.5度的滑跃甲板。它已完全蜕变为一艘全新的现代化中型航母。不仅如此,印度政府还给了它一个极其响亮的名字:“维克拉玛蒂亚”号。由“基辅”级“最后一颗独苗”改装而成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其设计最多能搭载30架米格-29K型战斗机和6架反潜直升机,作战能力不可小觑。尽管它没能在自己的“娘家”继续服役,但也算借助印度来延续自己的“香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