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倚仗其地区性军事强国的实力突然入侵其邻国科威特,进而向全世界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作为第19个省纳入本国版图。美国及西方国家则从其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以“解放”科威特为由,打着和平的大旗堂而皇之地出兵海湾,采取了“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从8月16日开始,多国海军舰艇便对开出或驶往伊拉克的一切船只进行拦截;而多国海军航母在这两场军事行动中,更以极其出色的表现而夺人眼球。
为了确保海湾战争胜利,最初,美国政府和军方曾动过“借用周边国家机场”的念头。但是,当时很多国家并不愿意,原因很简单:一旦将来美军打完撤出后,伊拉克有可能“秋后算账”,那时自己就被动了。其实,即使有的国家同意,如沙特阿拉伯允许美国空军飞机进驻自己国内的机场,可是美国空军批量战机并非想来就能来,它必须先经过长途跋涉,所以支援保障工作将相当复杂。例如,美首批进驻飞机先后经过12次空中加油方到达这个地区,其保障的复杂与艰辛程度可见一斑!
实际上,当时周边国家的陆地机场还面临着一种威胁,即伊军“飞毛腿”导弹的袭击。“飞毛腿”导弹是苏联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一种近程地地战术弹道导弹,分为A、B两种类型;采用车载机动发射。A型于1957年服役,B型是A型的改进型,1965年服役。“飞毛腿B”导弹弹长11.164米,弹径0.88米,翼展1.81米;起飞重量5.9吨,弹头重1吨,可装860千克炸药,杀伤半径约150米。这种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最大射程300千米,最大速度1500米/秒。弹头类型为常规弹头或化学、核弹头;圆概率误差,射程300千米时约为300米。
当时,沙特最重要的空军基地就曾经被“飞毛腿”导弹命中过。空军作战的持续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威胁。而这个时候一旦空军基地出了问题,就无法保障空袭作战的稳定性,所以依靠在海上浮动的机场——航空母舰就成为最理想、最可靠的作战平台。
整个战争期间,财大气粗的美国先后动用了9个航母战斗群,分别从几个方向进驻中东附近海域:部署在红海的有“肯尼迪”号、“萨拉托加”号和“美国”号;部署在波斯湾的有“中途岛”号、“突击者”号和“罗斯福”号;此外,“独立”号航母和“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战斗群也都曾部署在海湾地区。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国又增派了“福莱斯特”号航母战斗群前往助阵。另外,前往波斯湾的还有英国参战的“皇家方舟”号航母战斗群。整个战争期间,云集海湾的航母多达10艘以上,且始终有6艘航母围绕着伊拉克实施“作战行动”;这6艘航母上总共搭载有接近500架作战飞机,对伊拉克形成了绝对的空中优势。
在美国派出的多艘航母中,最老的是曾在二战末期建造并服役的“中途岛”号。海湾战争爆发前,该舰在日本驻泊时曾发生意外爆炸并引发火灾,本已预备就此退役,但由于中东局势的紧张,该舰临时被抽调前往波斯湾支援美国将要发动的“沙漠风暴”行动。其余的几艘航母中,“萨拉托加”号和“突击者”号属于“福莱斯特”级;“美国”号与“肯尼迪”号属于“小鹰”级;而“罗斯福”号则属于美最新锐的核动力超级航母“尼米兹”级。
知识卡
航空母舰战斗群
航空母舰战斗群是以大型航母为核心,集海军航空兵、水面舰艇和潜艇为一体,是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战力量高度联合的海空一体化机动作战舰队,具有灵活机动、综合作战能力强、威慑效果好等特点,可以在远离军事基地的广阔海洋上实施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的连续作战。
以美军为例,通常一个航母战斗群的标准编制为:1艘现役航空母舰(尼米兹级)、2艘导弹巡洋舰(提康德罗加级)、4艘导弹驱逐舰(伯克级)、1艘护卫舰(佩里级)、1至2艘攻击型核潜艇(洛杉矶级)和1艘供应舰(多为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
航空母舰战斗群
“罗斯福”号航母的舰名取自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据称,西奥多·罗斯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海军迷,同时又是“美国海军之父”马汉的推崇者。难怪他在任内(1901—1909)曾拼命扩充海军,组建了美国第一支现代化舰队——“大白舰队”,并向世人宣告了美国海军的崛起。
“罗斯福”号是“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第4艘。它的飞行甲板全长332.8米,飞行甲板宽76.8米;吃水深11.3米;满载排水量达到了96386吨。从龙骨到桅顶,该舰共有24层,高度达76米,相当于一幢20多层的高楼。在舰右舷偏后处,耸立有高大的岛型建筑,上面布满有各种指挥、通信、导航和雷达天线;内部装有航空管制及作战指挥中心等系统。
“罗斯福”号航母无论在外形还是吨位上都比其前任“小鹰”级大了不少,舰载机数量也有所提升,最多可达90架(“小鹰”级是79架),因而具备强大的远洋海空作战能力。不仅打击力超强,而且其防护力也相当出色:全舰采用了装甲防护和多层隔舱防护结构,能有效地应对反舰导弹和鱼雷等的攻击;该舰的飞行甲板和舰体全部用优质高强度合金钢制成,舷侧某些部位的钢板厚度达65毫米,足以有效地抵御半穿甲弹的攻击。(www.daowen.com)
由卫星航拍的美国4艘航母俯视图,右上角为“尼米兹”级的“罗斯福”号;左上角为“中途岛”级的“中途岛”号;左下角为“福莱斯特”级的“突击者”号,右下角为“小鹰”级的“美国”号。这张照片很好地体现了4级不同航母的甲板布局
从1991年1月17日开始,代号为“沙漠风暴”的空袭行动正式拉开帷幕。此后,每天的空中攻击次数都达到上千次。各攻击机群使用了制导炸弹、集束炸弹、空气炸弹和巡航导弹等武器。作为报复,伊拉克于18日向以色列的联合国军营地发射了8枚“飞毛腿”导弹。
由于多国部队突袭的强度很大,很快多国部队就完全取得了制空权。开战前,美英等国曾向海湾周边国家借用陆地机场,作为执行“沙漠风暴”行动的主要基地,但是许多国家存有疑虑。所以,美国除了使用沙特阿拉伯为数有限的陆地机场外,更多的是动用英美停泊在波斯湾或红海,以及地中海的几艘航母上起飞的各式舰载机。
先期取得制空权后,多国部队的下一个突袭目标就是伊拉克的指挥和通信设施。在两伊战争中,萨达姆倚仗他对部队指挥的详细和缜密,使得战斗的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把握在自己手里。但与美英联军作战,这种优势出现了180度的大逆转!在战争的第一个星期中,伊空军曾进行了几次主动出击,却战果极差,包括苏制米格-29在内的38架伊军战斗机,全被多国部队击落。
“沙漠风暴”行动中停放在沙特阿拉伯待命进攻的美F-15战斗机
海湾战争期间,美国航母战斗群充分发挥出综合作战能力强的特点,担负了多种作战任务,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打赢这场战争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首先,参与了对伊拉克的战略空袭和对陆上目标的战术轰炸;为了更有效地发挥空中力量的作用,美国将海、空、陆三军和多国的航空兵集中统一,调配使用。航母舰载机参加了所有阶段的空袭行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舰载机共出动了2.3万架次,占多国部队飞机出动总架次的23%。
其次,积极参加歼灭伊拉克海上舰艇的行动。早在1月17日战争开始时,美国航母舰载机便率先对伊重要港口城市巴士拉发起攻击,轰炸的重点是海军指挥机构、机场;此后又将打击重点转为企图偷袭美舰的伊拉克舰艇。
1月24日这一天,伊拉克海军8艘战舰悄然出动,企图对美舰发动突袭。谁知这8艘伊舰艇还没有驶出多远,就被美军发现;美军立即升空10架A-6攻击机,对伊军舰艇搜寻攻击,很快就将其击沉。
第三,航母电子战飞机在夺取战场制电磁权方面战功卓著。
海湾战争中,美军航母编队中,共编有54架两种高性能电子战飞机,其中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和E-2C“鹰眼”预警机各27架。开战第一天,即首轮突袭前5小时,美军就出动了数十架各型电子战飞机,对伊军几乎所有的指挥、通信和防空系统等实施密集、全面的电子干扰,顿时使伊军这些系统陷入瘫痪,从而达成空袭的突然性,大大地减少了人员的伤亡。
作为航母编队“空中指挥所”的E-2C预警机,主要承担警戒、指挥、引导和协调等任务。一般来说,它在战斗开始前1—1.5小时起飞;攻击开始后,E-2C及时转为空中指挥所,掌握全局,控制各种兵力参与或投入战斗的最佳时机,从而保证了各种兵力、兵器战斗行动的紧密衔接和有效打击。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航母战斗群除主要完成上述三项重点任务外,还担负着舰队防空、战役佯动等其他任务。作战期间,美国航母编队中通常辖属有一个航空联队,其内编有两个战斗机中队、3个攻击机中队、1个预警机中队、1个电子战机中队、1个反潜直升机中队,以及1个运输机中队等兵力。
美军A-6与A-7攻击机混编执行攻击任务。近处为一架A-6攻击机,远处4架均为A-7攻击机
在经过38天的空中打击和100个小时的地面作战之后,伊拉克最终不得不宣布撤出科威特。固然,美国地面作战部队和海军陆战队战功卓著,为最终取胜奠定了有利的基础,但整个战争期间,多国部队始终以6个航母战斗群的规模逼压在伊拉克最前沿;而正是美国海军这6个航母战斗群,才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空袭作战的稳定性及持续强大的作战威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