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空霸主:航空母舰较劲

海空霸主:航空母舰较劲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当时中国积弱积贫,但派出的代表却大义凛然。“缩减海军军备和缓和远东局势”会议博弈、较量的结果是,海军各强国有必要来一番削减和限制,尤其是大型战舰更要大幅削减。该条约还对上述5个海军强国所拥有的航空母舰的总吨位进行了限制:美国、英国各为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国、意大利各为6.6万吨。由于该条约的规定限制了各海军强国的军备竞赛,致使大量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建造计划被取消。

海空霸主:航空母舰较劲

1921年11月12日,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召开了一次规模不太大但却轰动全球的会议。当时,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以及中国的代表齐聚美国首都华盛顿;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是“缩减海军军备和缓和远东局势”。

谈论“缩减海军军备和缓和远东局势”问题的华盛顿会议会场照片

开会当天,美国国务卿休斯貌似公允地提出,“中日两国关系必须正常化”。接着,他的话锋一转,“要做到这一点,中国首先要在宪法里删除日本是中国永远的敌人”。很显然,休斯国务卿的说法带有明显偏袒日本的倾向。

听到这番言论,中方代表当即表示反对,并义正词严地说:“除非日本就历次侵略中国,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做出正式道歉!”紧接着,他更加情绪激奋,“仅此还不够,还需要赔偿10亿美元,并立即归还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琉球群岛等;否则中国无法将日本视为一个正常的国家!”

尽管当时中国积弱积贫,但派出的代表却大义凛然。

结果,傲慢的日本代表给无理地拒绝了。

中日双方讨论不欢而散!

其实,美国人明知会有这样的结果,当然他们并不看重这次会议能达成什么结果;而其真正目的是破坏英日同盟,限制英国人在亚太的发展,为自己争霸亚洲扫清各种障碍

当时的英国,虽然仍冠以“日不落帝国”的名号,拥有所谓“世界排名第一”的海军舰艇,但它深受一战战争消耗的影响,经济遭受惨重损失,再也无力继续维持其特有的“两强战略”,即其海军实力要达到世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海军强国实力的总和。出于维持“世界第一海军强国”宝座的需要,面对实力日增的美、日等新兴海军强国,英国知道自己已完全“无力进行打压”,只能借助全球性的海军军备谈判、协商,来达到限制其他国家战舰继续发展,从而维持自己全球第一海军的目的。

同床异梦的列强聚在一起,自然免不了钩心斗角、明争暗斗。“缩减海军军备和缓和远东局势”会议博弈、较量的结果是,海军各强国有必要来一番削减和限制,尤其是大型战舰更要大幅削减。

一战日德兰海战中被击沉的英“玛丽女王”号战列巡洋舰。英国在一战中所遭受的重大损失使其从世界海军第一的位置上逐渐退让下来

1922年2月,当时世界海军最强5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海军首脑,齐聚华盛顿,再度展开了一番唇枪舌剑的讨价还价,虽然吵得不可开交,但最终总算达成一项各方暂时都能接受的《华盛顿条约》(正式名字为《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这项条约的重点是拿各国海军的主力舰(即排水量万吨以上的战舰)“开刀”,对于各国主力舰的吨位和艘数均作出具体、严格的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的主力舰总吨位之比分别为:5∶5∶3∶1.75∶1.75;美国、英国可保留15艘主力舰,日本可保留9艘主力舰,法国、意大利只允许保留5艘主力舰;上述哪个国家的主力舰,如果超过这个限额都必须予以裁减。

《华盛顿条约》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世界各大海军强国的主力舰建造,起到了巨大的“刹车”作用。但是,它也留下不少后遗症和难题:那些即将完工或建造一半的主力舰,难道就只能“胎死腹中”或眼睁睁地被拆毁吗?

于是,很多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航空母舰”这种新型战舰。

“能否尝试把战列舰改为航空母舰?”

“不过,它的作战威力和作用究竟如何?”很多人对这种新舰种浑然不知。

实际上,就连当时美国、日本、英国等国的海军将领,对于航空母舰这种新型战舰也存在着纠结、困惑的心理,因为在当时,航空母舰还只是一种不为人们所熟知的战舰,甚至未被当时各强国海军领导所认识、所看好;他们依然觉得,海战取胜的关键还是装备有“厚甲巨炮”的战列舰,所以对于其他国家发展航空母舰,基本上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置可否态度。

正是当时各国海军基于这样的认识,《华盛顿条约》的出笼,对于航空母舰仅进行了相当宽松的限制规定:这种专门搭载和起降作战飞机而建造的军舰,其标准排水量可在1—2.7万吨,舰上装备的火炮口径不得超过203毫米,数量不得超过10门。该条约还对上述5个海军强国所拥有的航空母舰的总吨位进行了限制:美国、英国各为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国、意大利各为6.6万吨。当然,对于每艘航母的单舰排水量也进行了限制,不允许超过2.7万吨。这份条约还保留一条:允许各国充分利用因履行裁军义务而过剩的巨舰舰体,允许各国在其航母的总吨位限额内,改装两艘3.3万吨的航母;这样又给美、英、日等国有了可乘之机。

原本的“无意插柳”,却使得航空母舰得以意外的加速发展;而从1922年到1936年的15年间,各国战列舰的发展由于受“海军假日”的限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美国人是“因祸得福”的第一受益者。早在1922年《华盛顿条约》制定执行前,美国已陆续开工建造了6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这级战列舰的满载排水量相当可观,达到4.3万吨;舰上装备有12门406毫米主炮,打击威力非常之强!毋庸置疑,这些战舰一旦装备美国海军两洋舰队,必将成为今后海战的核心主力。

知识卡

海军假日

海军假日是指在1922年至1936年《华盛顿条约》签订后的时期。

由于该条约的规定限制了各海军强国的军备竞赛,致使大量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建造计划被取消。由于《华盛顿条约》的极不完善,所以不甘受限制的各大海军强国都千方百计地钻条约的空子。既然舰船的总吨位和主炮口径受到了限制,那么各国就把注意力转向如何提升海军舰船的技术含量和武器装备的威力,从而达到加强军舰战斗力的目的。

在平静的掩饰下,海军的作战理念开始发生剧变。海天一体作战和海军航空兵以及远程作战的理念开始出现,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

1920年美国计划的“南达科他”级超级战列舰的木质想象模型。该级舰成了《华盛顿条约》的牺牲品

其实,对于即将问世的这级战舰,最感恐惧的是日本海军。因为日本人明白:未来的太平洋战场,美日必有一战!然而,此前日本还没有一级大型战列舰,装备有如此众多数量、如此巨型口径的火炮。

应该说,华盛顿会议给了日本人一个“天赐良机”。时任日本首相的高桥是清给日本参会代表下令:

“要与美国人胡搅蛮缠,不断地讨价还价。”

“一定要逼迫美国放弃正在建造的6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高桥是清震怒了。(www.daowen.com)

“美国人的底线是,至少日本必须放弃两艘在建的‘天城’级战列舰。”日本代表汇报了讨价还价的最后底线。

权衡利弊得失后,日本人觉得用自己两艘“天城”级战列舰,来换取美国6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下马停建,是划算的,也是值得的。于是,答应在条约上签字。

美国人也同意签字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不想与日本人继续胡搅蛮缠下去;二是觉得此举可以迫使日本放弃“天城”级战列舰的建造。

知识卡

战列舰

战列舰是一种以大口径火炮的攻击力与厚重装甲的防护力为主的高吨位海军作战舰艇。是能执行远洋作战任务的大型水面军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的若干世纪里,战列舰曾经雄霸海洋世界。

战列舰

对于美国人来说,“天城”级战列舰实在是一个可怕的梦魇。比起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日本“天城”级战列舰无论吨位还是个头,都要比前者大许多,它的满载排水量高达4.7万吨。更令美国人心悸的是,舰上装设有5座双联装410毫米主炮(即相当于10门410毫米主炮),20门140毫米舷侧炮,4门80毫米高射炮及8座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其中,最大口径火炮竟比美国“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火炮口径还要大,而且还有众多其他各种口径的火炮。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虽然停建了,但很快又绝处逢生,再次获得转机。美国海军挑选了该级战列舰中的两艘,即完工近30%的“萨拉托加”号和“列克星敦”号战列舰,将其改装为两艘排水量为3.3万吨的航空母舰。

说是改装,但要把如此大吨位的战列舰彻底改为航母,其实与重新设计和建造一艘大型新舰差不多,一点都不省功夫。特别是纽约和昆西这两家造船厂过去都是建造战列舰的,对于建造航空母舰原本就是“门外汉”,因此,很多武器、装备和技术都是新设计的,或者边设计、边改进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折腾,美国海军终于在1927年11月16日拿到了名为“萨拉托加”号的航母;4个星期之后,即12月14日,另一艘名为“列克星敦”号的航母也加入了美国海军现役。

这两艘“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的相继亮相,令世界各国海军乃至各国军方都为之一振。在此后18年的时间内,这两艘硕大无朋的航空母舰,始终保持着多项航母纪录的桂冠:满载排水量高居世界第一,达到4.79万吨,比之最初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还要多出近5000吨;舰长274.4米,最宽处达33.8米;舰上装设的主锅炉达16台之多,最大航速可达33.5节,就连当今美国现役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也无法与之相较;它以15节经济航速航行时,最大续航力接近1万海里;舰上可搭载飞机90—120架。此外,舰上还装设有4座双联装203毫米火炮和12门127毫米单管炮。早在约90年前,该级航母就几乎具有现代航母的所有特征:全封闭式舰艏、全通式飞行甲板及位于舰右舷由舰桥、塔式桅杆和扁平烟囱等所组成的岛式上层建筑

实际上,在这段时间里,日本人也一直没有闲着,始终采用“暗度陈仓”的策略,摽着劲进行着“天城”级战列舰的改装工程。其中“赤城”号的改装工程,竟然还赶在两艘美国“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之前,于1927年3月25日竣工入役。

美国“列克星敦”级航母“列克星敦”号摄于二战初期的照片。该级舰由战列舰改装而来,因此生存能力比普通航母要高很多

即便按照日本当时对外公布的“赤城”号航母标准排水量2.69万吨来看,它也算抢了一个头彩:保持了约8个月世界上现役最大吨位航母的称号;而它的实际满载排水量早已超过了3万吨。

尽管如此,“赤城”号航母的设计却是相当糟糕的;与当时一流航母性能相比,实在差距太远:全舰安装3段飞行甲板呈阶梯状分为3层,上层是起降两用甲板,全长190米,宽30.5米,中、下层与双层机库相接可供飞机直接从机库起飞,中层甲板供小型飞机起飞,长约15米,下层甲板供大型飞机起飞,长56.7米,宽23米。不过,最令舰长和飞行指挥官感到别扭的是,舰桥不得已只能设在上层甲板的下方,这对航行和作战指挥都影响不小。后来的实践也证实这样的甲板设计确实有许多不足。

面对这样的设计,“赤城”号航母上的官兵时常揶揄:

“这艘航母的设计师肯定是脑袋进水了!”

日本完成现代化改装后的大型航母“赤城”号。照片摄于1941年

“我们航母的起飞方式在世界上肯定是独一无二的,指挥员完全看不到飞机起飞。”

后来,日本海军决策当局也认识到,“赤城”号航母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设计问题,有必要予以纠正。从1935年开始,“赤城”号航母被送进船坞,开始进行全面的改装;1938年,一艘全新模样的“赤城”号航母重新加入日本海军序列。

新“赤城”号取消了中、下层甲板,将上层甲板变为全通式飞行甲板,并将舰桥上移至主甲板的右舷,成为一个标准的“岛式舰桥”。舰上可搭载60架舰载机,同时还装有为数众多、口径不一的各型火炮,包括2座双联装200毫米舰炮,6门单管200毫米炮,6座双联装120毫米炮等。

在当时,英国虽依然保持着战列舰“世界第一”的实力,但在航空母舰领域,它已大大落后于美国,某些方面甚至不如日本。不管怎么说,在航空母舰的这轮较量中,英国人不想输得太惨,至少也得推出两艘航空母舰,使之在与美、日航母的明争暗斗中,保住自己的颜面。

不过,此时的英国实在拿不出像样的大型战舰来,准备用于改装的两艘“勇敢”级巡洋舰的“自身条件”实在太差,它的标准排水量仅为2.25万吨;舰长也不足240米,舰宽不到25米。英国人尽管使尽浑身解数,运用自己超一流的设计与改装技术,竭力把它变成了最时髦,且拥有直通式飞行甲板,并设置有右舷岛式上层建筑的“勇敢”级航空母舰,但由于能够搭载的舰载机只有48架,配备的火炮数量既少,口径也不大:16门120毫米单管炮,2门76毫米炮,4门40.5毫米炮等。因此,改装后的“勇敢”级航母无论是攻击力,还是防空和反潜火力,实在无法与美国“列克星敦”级和日本“赤城”级航母相提并论。

知识卡

舰载机

以航空母舰或其他军舰为基地的海军飞机。用于攻击空中、水面、水下和地面目标,并遂行预警、侦察、巡逻、护航、布雷、扫雷和垂直登陆等任务。是在海洋战场上夺取和保持制空权、制海权的重要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舰载机主要用于海上侦察、巡逻和反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舰载机的战术、技术、性能有了很大提高,改变了传统的海战样式。战后,舰载机实现了动力喷气化、主要武器导弹化和机上系统电子化,并发展了舰载的预警机、电子对抗飞机、垂直/短距起落歼击机和直升机等。

舰载机

而更要命的是,这两艘航母的结局都很悲惨:“勇敢”号航母在一次执行反潜作战中,竟死于德国潜艇之手;“光荣”号航母也在1940年6月与德国两艘战列舰的遭遇战中,毁于对方舰炮之下,而成为后人的谈资。

英国“勇敢”号航空母舰,摄于1935年。该级舰的甲板长度未能覆盖全部舰身,设计仍较为原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