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2年改名为中华学校。4.尤才祥主办的马来文儒学周刊《理报》创刊。2.《凤娇、李旦》,黄再兴译。2.巴城中华会馆设立的济贫医务所由热心公益事业的林月华医生每周一次为贫苦同胞治病,医药费全部由会馆负担。后来济贫医务所又增加了一位中医协助。济贫医务所深受广大贫侨的欢迎,但因经费问题于同年停办。
一、大事记
1.3月17日,巴城中华会馆中华学堂(Tiong Hoa Hak Tong)成立,这是印度尼西亚第一所正规华文学校。1912年改名为中华学校。
2.巴城中华会馆设立济贫医务所。
3.巴城中华会馆创设图书馆,并成立编译小组,编译出版宣传孔子学说的读物。
4.尤才祥(一作游再祥)主办的马来文儒学周刊《理报》创刊。
二、书(文)目录(www.daowen.com)
1.《木兰从军》(Tjerita Hoa Bok Lan Siotjia Sa-orang anak prampoean jang tjinta pada iboe bapanja djeman Lam Tiauw Hongtee Lauw Djoe atawa Pak Tiauw Goeij Ong merk Tjin Tiauw),O.H.T. 、Y.P.S.合译。
2.《凤娇、李旦》,黄再兴(Oey Tjay Hin)译。
三、备注
1.巴城中华学堂校址在八帝贯街(Jalan Patekoan,现 Jalan Perniagaan),故又称八华学校,庐桂舫任校长。该校以汉语为教学用语,仿效日本华侨学校新式教学方法,采用日本华侨学校和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材。
2.巴城中华会馆设立的济贫医务所由热心公益事业的林月华医生每周一次为贫苦同胞治病,医药费全部由会馆负担。后来济贫医务所又增加了一位中医协助。济贫医务所深受广大贫侨的欢迎,但因经费问题于同年停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