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事记
1.3月17日,巴城中华会馆创立于巴达维亚(又称巴城或吧城、椰城,今雅加达)。
2.印度尼西亚三宝垄感福庙创建。
二、书(文)目录
1.《大学》(Thay Hak),陈庆忠、尤才祥合译, Sukabum ische Snelpers Drukkerij出版社,苏加武眉。
2.《中庸》(Tiong Yong),陈庆忠、尤才祥合译,Sukabum ische Snelpers Drukkerij出版社,苏加武眉。
3.《八美图》,译者不详,发表于《周报》。(www.daowen.com)
4.《三国演义》(Sam Kok),译者不详。
三、备注
1.中华会馆(Tiong Hoa Hwe Koan,缩写为T.H.H.K.)是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第一个华侨新型社团,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最著名的华人团体。19世纪末的印度尼西亚仍处于荷兰的殖民统治下,在印度尼西亚生活的华人对殖民当局压制华人政策深感不满。一批接触到康有为革新思想的华人领袖为改善华人的文化处境,以孔子学说为基础,于1900年3月17日在巴达维亚创立了中华会馆。同年6月中华会馆获荷印当局正式批准。中华会馆创始人包括陈金山、李金福、潘景赫、李兴廉、黄尼玉等人。第一届董事会成员为总理潘景赫,副总理丘亚凡(丘燮亭)、翁寿昌;顾问丘绍荣;第一秘书陈金山,第二秘书丘香平;第一财政许南昌,第二财政蔡有德;董事黄玉昆、黄昆舆、陈公达、李兴廉、梁辉温、潘立才、许金安、陈天成、胡调瑞、胡先清、温亚松、李金福等。据该馆章程及1900年7月发表的《致全体华人书》,其宗旨是希望改变华侨社会旧有的、狭隘的地缘(地方主义)、血缘(宗亲或姓氏)、帮派观念,组成代表华侨社会各行业、各阶层利益的新型审计署;在不违反荷印政府法令的前提下,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风尚;宣扬儒家(孔子)学说,改革华侨社会举办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
到1911年,全荷印已有93个中华会馆,其多数独立开展工作,只有部分属巴城中华会馆分局(Hoen Kiok)。1939年,仅剩文登、槟港和锡奥岛3个分局。
巴城中华会馆是印度尼西亚第一个正式的孔教组织,明确宣布孔教为印尼华人的宗教,确立了孔教的基本教义,并促进了印度尼西亚各地孔教会的蓬勃发展。巴城中华会馆及各地中华会馆还在印度尼西亚各地兴办了多所华文学校,均以尊孔、传播儒家文化为宗旨,对推动中国古代文化在印度尼西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马来文版《大学》《中庸》译者为陈庆忠(一作陈银忠)、尤才祥(一作游再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