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1950年沈慕羽会见林连玉并倡议成立全国华校教师总会

1950年沈慕羽会见林连玉并倡议成立全国华校教师总会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0年12月,沈慕羽以马六甲教师会主席的身份会见吉隆坡教师会主席林连玉,力陈团结全国华校教师的重要性,并倡议组织全国华校教师总会。1955年5月7日,在沈慕羽的筹划下,成立了马六甲马华青年团,这是马华第一个青年团,并带动了其他地区马华青年团的成立。1908年生于福建省惠安县。1945年,日军投降,许先生始重操旧业,恢复教育工作。

1950年沈慕羽会见林连玉并倡议成立全国华校教师总会

一、大事记

1.马来亚安顺福顺宫内的南音社团成立。

2.沙捞越《侨声报》创刊,出版4开2张8版,当时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到1年,该报常常刊载新中国的实际报道,深受读者欢迎。该报1952年停刊。

3.新加坡《南方晚报》创刊,1962年易名为《南洋晚报》,1964年停刊。

4.沈慕羽、何明湖倡议组织全马来亚华校教师总会。

5.新加坡大世界丽云阁改建后易名为上海戏院,同乐大京班班主赵永春从香港邀来花旦陈美麟,老生胡金涛,短打武生李少鹏,武花施正泉,武行关正良、韩韵杰,联合小广寒平剧社的坤伶演出《长坂坡》《红娘》《玉堂春》《大英杰烈》《御碑亭》《贩马记》《法门寺》等剧目,很受欢迎。

二、书(文)目录

1.《牡丹公主》(Botan Kiong Choo),袁文成(Wan Boon Seng)译,袁文成出版,新加坡。

2.《马来亚潮侨通鉴》,潘醒农著,南岛出版社,新加坡。

3.《马来亚华侨史》,维克多·巴素(Victor Purcell)著,刘前度译,光华日报,槟榔屿。

4.《新加坡华侨教育全貌》,许苏吾(Koh Soh Goh)著,南洋书局,新加坡。(www.daowen.com)

三、备注

1.沈慕羽(Sim Mow Yu, 1913—2009),祖籍中国福建晋江,1913年7月20日诞生于马六甲吉林街。父亲沈鸿柏是当时马六甲同盟会领袖,取名“慕羽”有着“景慕关羽”的意义,希望他能效法关羽的精神,成为有情有义、为正义奋斗之士。 沈慕羽深受父亲的教诲和影响,不但继承了父亲“为国忠贞不渝,为华社鞠躬尽瘁”的磅礴大气,更是将之发扬光大,为民族、社会、国家服务一生,战斗一世。

1949年2月,陈祯禄创组马华公会,沈慕羽深受感召,加入了马华公会,并担任马六甲分会义务秘书多年,极力推动各项提升华人文化政治意识的活动。沈慕羽在教育事业上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倡办教总,并领导教总28年。在担任教总主席的28年间,华文教育正处于风雨如晦、举步维艰的困难时期。即使如此,为了争取华文教育平等的地位,沈慕羽总是奋战在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勇猛前进。1950年12月,沈慕羽以马六甲教师会主席的身份会见吉隆坡教师会主席林连玉,力陈团结全国华校教师的重要性,并倡议组织全国华校教师总会。各教师会对此反应积极,遂于1951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了华校教师会总会,也就是教总,从此掀起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的华教运动,奠定了华文学校今天继续存在的基础。当年,教总成立的章程是由沈慕羽起草的,而他从1963年担任主席至1994年,最后以82岁高龄为由才得以卸下教总主席重担。

1955年5月7日,在沈慕羽的筹划下,成立了马六甲马华青年团,这是马华第一个青年团,并带动了其他地区马华青年团的成立。沈慕羽也因此被称为“马青之父”。除了教育事业,沈慕羽对于文化工作的推广也是不遗余力。在这方面的努力包括从事报业,倡建图书馆,致力于宣扬中华文化,并于1983年3月27日促成了全国华团文化大会的举行,通过了反映全国华人同胞心声的国家文化备忘录,以争取马华文化在国家文化范畴中应有的合理地位。

沈慕羽先生于2009年2月5日与世长辞。正如学者朱浤源先生所指出的,沈慕羽的一生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华侨”如何转变为“华人”,他从未忘记自己在华人文化传承方面的任务。他对马来西亚华文文化的传播和华文教育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

2.《牡丹公主》,又名《三宝剑》,六卷,共102页,讲述宋仁宗年间的故事。

3.维克多·巴素(Victor Purcell,1896—1965),原籍英国,出生于美国,毕业于剑桥大学,专攻文史兼诗文。毕业时,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于1914年至1918年从军为国效忠,战后被派往远东殖民地服务。他先到广州学习中文,成绩卓著,能操流利粤语。巴素博士从1921年至1946年任职于马来亚政府,曾任华民护卫司、华文副提学司及情报局主任等职。马来亚光复后,复担任英军政府的华人事务顾问官。在马来亚政府部门服务了20多年,对东南亚华人的移民发展史有深入的研究,所著《马来亚华侨史》(The Chinese in Malaya)和《东南亚华侨史》(The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等书,是西文华侨史的权威著作。

巴素博士于1946年至1948年担任联合国顾问,他于1949年应母校剑桥大学之聘回校主持“远东史讲座”。在校14年,在授课之余,仍潜心从事中国历史与东南亚华侨问题的著述,是英国东南亚华侨史权威学者。

4.许苏吾(Koh Soh Goh,1908—?),原名许振勋,又名许苏我。1908年生于福建省惠安县。1922年秋,考入泉州培元中学,1927年毕业后,任中小学教师。1936年迁居鼓浪屿任同文中学教师,并在基督教会兼任编译工作。1938年因避日军之追捕,担任美籍卜显理博士(Rev.Poppen)私人中文秘书,隐居美国教会创办学校两年。1941年,改名苏吾,移居香港,同年又南下新加坡。为掩饰身份,他弃教从商,与教育界朋友合营“经纪商”颇有所获。1945年,日军投降,许先生始重操旧业,恢复教育工作。1947年,许先生受南洋书局业主陈育崧(Tan Yeok Seong)之邀,出任该书局营业部主任。1949年任董事经理。1962年南洋书局结束业务,许先生收购其印刷设备,于1963年创立南海印务私人有限公司,并从事写作,用苏吾、苏我、起予等笔名在《南洋商报》《星洲日报》《南洋学报》《南洋季刊》《南洋杂志》《教育学报》《东南亚研究》《春秋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大量文章。陈育崧逝世后,许苏吾负责收集其遗作,编辑成《椰阴馆文存》三卷及补编一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