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华传统戏剧在东南亚的广泛影响力

中华传统戏剧在东南亚的广泛影响力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这其中,传播范围最广、受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艺术形式无疑是传统戏剧。这是因为当地华人中闽、粤籍民众占有极大比例,而闽、粤两省传统戏剧极其繁盛。二战以前,中国传统戏剧在新马华人社会的影响力相当大。在中国传统戏剧中,前往新马演出场次最多的地方戏种是福建省主要剧种之一的高甲戏。中华传统戏剧以其独特的魅力顽强地生长在马来西亚的土地上,或绚烂夺目,或余音绕梁,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中华传统戏剧在东南亚的广泛影响力

对远涉重洋的华侨华人来说,异域的生活无疑是苦涩的,这使他们更加怀念祖国与亲人。于是,乡音浓重的山歌、耳熟能详的戏曲、民族特色的服饰、中式风格的建筑、家乡供奉的神灵等,都成为他们异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日益庞大的华人群体,也为中国艺术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当南洋各国中形成了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华人社会时,中国艺术的存在和发展自然是不可缺少的[18]。而这其中,传播范围最广、受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艺术形式无疑是传统戏剧。每当华人的传统节日或举行宗教祭祀活动时,当地的华侨华人便请家乡戏班前往演出,同时也组建了一些当地的娱乐团体。

流传至南洋的中国戏剧主要包括高甲戏、粤剧潮剧、闽剧、琼剧、京剧、歌仔戏(芗剧)、南管戏、莆仙戏、十番戏、梨园戏、布袋戏、木偶戏、皮影戏等剧种。从中可以看出,从中国闽、粤两省传来的地方戏曲在南洋地区流传最为广泛。这是因为当地华人中闽、粤籍民众占有极大比例,而闽、粤两省传统戏剧极其繁盛。以福建为例,其各地剧种的传统剧目据统计达一万五千多个,素有“艺术省”之称[19]

二战以前,中国传统戏剧在新马华人社会的影响力相当大。这是因为相较于传统小说,传统戏剧的娱乐性及接受度更强,更易为普罗大众所接受,尤其对目不识丁者,戏剧文学无疑是文化生活上更好、更易读懂的选择[20]。根据学者黄连枝的分析,在这些地区演出过的传统剧目,按其主题意义及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一)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生活逸事;(二)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和悲欢离合;(三)神奇鬼怪故事;(四)征讨“蛮夷”故事[21]

我们不难发现,峇峇马来语翻译文学所选择题材及书目,与以上剧目的重叠性非常高,例如《正德君游江南》《乾隆君游江南》《孟丽君》《封神榜》《薛仁贵征东》等。于此,中国传统戏剧对峇峇翻译文学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22]

在中国传统戏剧中,前往新马演出场次最多的地方戏种是福建省主要剧种之一的高甲戏。在20世纪上半叶,从1902年直至1942年,40年间,来自福建的十余个高甲戏团在新马各地巡回演出从未间断。例如,福建高甲戏剧团金和兴班于1912年至1942年在马来亚演出,主要的演出剧目有《伐子都》《失高宠》《孟姜女》《杀郑恩》《小商河》等[23]。(www.daowen.com)

演出场次逊于高甲戏的是福建、广东两地的木偶戏。据资料记载,1908年和1914年,出身木偶世家的泉州提线木偶戏班班主蔡庆元应南洋侨胞之邀,曾率班到新加坡、菲律宾等地演出数月之久,深受侨胞欢迎,此为泉州提线木偶出国演出之始[24]。蔡庆元演出的木偶戏形象传神,活灵活现,深受华侨的好评。该木偶戏班的到来,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播下了木偶戏艺术的种子。广东著名木偶艺人郑寿山从1916年至1922年间,经常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巡回演出。他既能演武功艺术造诣极高的生角木偶戏,如《五架滩》《三气周瑜》等剧目,还能演做工细腻的旦角戏,如《貂蝉拜月》《西蓬击掌》等剧目[25]。郑寿山的精彩演出,不仅培养了众多的木偶戏观众,而且把精湛的木偶戏技艺传播到马来西亚诸多华人社区,带动了木偶戏的发展。

素有“南国红豆”美誉的粤剧,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从明朝中期渐趋形成以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粤剧于南洋各国广泛兴起,则是始于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就有大量的中国粤剧团前往东南亚各地进行演出。1921年至1941年是粤剧在马来西亚的繁盛阶段。国内粤剧界的名角薛觉先、苏少棠,女旦新白菜,粤剧“小生王”白驹荣,著名武生少昆仑所在的几大粤剧团纷纷来到马来西亚献艺[26]。新马地区的粤剧艺人数量较多,在当地组建了许多戏班,且影响力较大。新加坡当地著名的粤剧剧团有永寿年班、普长春班、庆维新班、新佳祥班等。而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和槟城是粤剧演出较繁盛的两个城市,由于新加坡几大戏班常到此演出,促进了两城本地戏班的崛起。马来西亚的暗崩、芙蓉、金宝、太平、马六甲、坝罗、新埠等地也都各有一至两个粤剧团体。中国著名的粤剧演员新华、靓元亨曾到这些戏班走埠演出[27]

旧称“海南戏”的琼剧,从明末清初开始在海南岛植根算起,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在马来西亚,“由于海南人与粤人、闽南人、潮汕人和客家人并著五大华人社区群落,因此,琼剧也是与粤剧、闽剧和潮剧并列,成为当地华人最喜爱的四大剧种之一”[28]。据现有资料记载,从海南来的琼剧班踏上马来半岛的历史,至少也有160余年,而新加坡是琼剧艺人在南洋活动的大本营[29]。 20世纪30年代是琼剧在马来西亚发展的黄金时代。“马来西亚全国13个州,纷纷成立海南会馆,而在较大的会馆中,都设有琼剧团,并经常演出琼剧。”[30]

近两个世纪以来,中华传统戏剧的多个剧种已经融入了当地华人社群的生活之中,特别是在华人的宗教祭祀、节庆民俗活动中,为适应酬神尚乐的需要而大放异彩。中华传统戏剧以其独特的魅力顽强地生长在马来西亚的土地上,或绚烂夺目,或余音绕梁,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