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海外华人素有重视母语教育之传统。“华人必须学习华语”已经成为海外华人的信念。
在真正意义上的华文学校成立之前,在马来亚华文教育的萌芽时期,基本上是以私塾方式施教。私塾由私人设馆授徒逐渐发展为由华人社团出资办馆。1819年在槟榔屿创办的“五福书院”是马来亚地区迄今为止有址可考的最早的私塾蒙馆[4]。到19世纪晚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华文私塾,较为知名者如萃英书院、培艺书室、毓艺书室、养正书屋、乐英书室等。这些私塾所授课程,既有传统启蒙读物《诗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又有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及正史、诸子百家等[5]。这些私塾,在教会华侨读书计算以谋稻粱之时,亦肩负起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的责任。
20世纪初,现代华文学校开始出现在马来亚的华侨社区。1905年,陈楚楠等人在新加坡创立了养正学堂(后来改称崇正学校),标志着现代华文学校在马来亚的正式诞生,对当地华侨地缘会馆创办现代华文学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后20年间,另外十多所华文小学相继开办。
纵观20世纪,为了薪传中华文化传统,马来西亚华裔族群历尽千辛万苦,出钱出力,开办了许多以中文为教学语言的华文小学、中学,使华文在当地历尽沧桑而得以保存和发扬,这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硕果。从马来亚到马来西亚,经过华侨华人社会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至今已建立起了从华文小学、华文独中到华文大专学院乃至大学的比较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这些华文学校,对中华文化在马来地区的传承与流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www.daowen.com)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在20世纪末还出现了向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转折。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的“新纪元学院”于1998年2月诞生。2002年8月13日,马来西亚第一个华人大学——拉曼大学由前首相马哈蒂尔及夫人主持开幕。该大学的创办标志着它将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上扮演的角色——致力于推动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的发展。
此外,马来西亚部分知名高校,如马来亚大学(UM)和马来西亚佩特拉大学(UPM)都开设了中文系,进行较高水平的华文教育和研究。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成立于1963年,是该国中文研究的最高学府。从创立至2000年,该系共培养了1439名学士、52名硕士及7名博士。在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方面,该系共开设了“语言与文学”和“社会与文化”两大系列课程。前者以中文研究及古典文学研究为主,其课程体系中与“中国古典文化”相关的课程有“中国文学史”“国学概论”“中国古典诗词赏析”“唐宋文选”“中国传统小说”“唐、五代及宋代词选”“元明清文选”“古典戏剧”“汉字学与古文字学”等;后者则以汉学研究及实用汉语为主,其课程体系中与“中国古典文化”相关的课程有“中国文化概论”“先秦、两汉史”“华人宗教概论”“中国文学概论”“唐、宋史”等[6]。
以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为典型代表的当地中文院系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国文化经典在马来西亚主体民族中的传播以及海外汉学研究在当地的推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