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典晨读第一册:《学记》节选

经典晨读第一册:《学记》节选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被称为《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创作背景《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礼记·学记》写作时间大约在战国的晚期,当时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封建制度刚刚确立,封建专制统治尚不牢固。能够从根源上树立道德标准的最好途径莫过于教育,于是《学记》应运而生。《学记》的出现可谓顺应了历史的潮流,迎合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西汉〕戴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意。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君:名词作动词用,统治的意思。

②《兑命》:《尚书》中的一篇。兑(yuè):亦作“说”,指的是历史名人傅说,殷商武丁时名相。兑命:指的是傅说劝勉高宗的话。

③典:经典的书籍,学习的主要对象。

④肴:带骨头的肉。

⑤旨:甘美的味道。

⑥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⑦自反:反躬自省。

⑧困:不通。

⑨强(qiǎng):勉励。(www.daowen.com)

⑩学(xiào)学(xué)半:意思是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作品译文

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就是这个意思。

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躬自省。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

作者简介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据《汉书·儒林传》《广平府志》《归德府志》《客家戴氏族谱》《新泰县志》等古文献均记载其为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曾任九江太守,平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尤重《礼》学研究。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后苍,潜心钻研《礼》学。汉宣帝时,戴圣曾被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议,评定五经异同。终生以授徒讲学和著述为业,曾选集战国至汉初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人所记的各种有关礼仪等论著,编撰成书。被称为《小戴记》或《小戴礼记》。

作品赏析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近2000年。它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其中很多东西,不仅是教育史上的首创,而且经过两千多年教育实践的检验,即使放在现代教学理论的范畴中,也仍然闪烁着生命的火花。

《学记》的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纪,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创作背景

《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从来礼乐并称。《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人的准则

《礼记·学记》写作时间大约在战国的晚期,当时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封建制度刚刚确立,封建专制统治尚不牢固。新兴阶级的产生、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都强烈要求社会形成一种新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民的行为。能够从根源上树立道德标准的最好途径莫过于教育,于是《学记》应运而生。《学记》认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又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儒家所说的教育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学记》的出现可谓顺应了历史的潮流,迎合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