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①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②。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③。
〖注释〗
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②蓬(péng)蒿(hāo):两种野草。
③直待:直等到。凌云:高耸入云。始道:才说。(www.daowen.com)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落榜还山。黄巢起义爆发,他从长安回家,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诗于朱温。朱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年间(890—891)进士,后来因政局动乱,复归旧山。受田頵重视,启用为从事。田頵败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后来患上重病,不久去世。杜荀鹤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后人称“杜荀鹤体”。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在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著有《唐风集》。
作品赏析
《小松》是杜荀鹤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诗中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然而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是同样悲惨的命运。
创作背景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就如埋没深草里的“小松”,诗人由此创作此诗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