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①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②。
宁可枝头抱香死③,
何曾吹落北风中④。
〖注释〗
①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②疏篱:稀疏的篱笆。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③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④何曾:哪曾、不曾。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www.daowen.com)
作者简介
郑思肖(1241—1318),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
作品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可以看出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出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也表示作者坚守着高尚的节操。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因此,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创作背景
南宋末年,元军南侵时,郑思肖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以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宋亡后,隐居苏州,日常坐卧,也要向南背北,表示不忘宋朝。他擅长作墨兰,宋亡后画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