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晨读经典篇二十二:小雅·渐渐之石

晨读经典篇二十二:小雅·渐渐之石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川悠远,维其劳③矣。渐渐之石,维其卒⑥矣。有豕白蹢⑨,烝⑩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注释〗①渐渐:借为“巉巉”,险峭的样子。一说读为“辽”,指辽远。⑦曷(hé)其没:言何时是个尽头。

晨读经典篇二十二:小雅·渐渐之石

〔先秦〕佚名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注释〗

①渐(chán)渐:借为“巉(chán)巉”,险峭的样子。

②维其:犹“何其”。

③劳:劳苦。一说读为“辽”,指辽远。

④武人:指东征将士。

⑤皇:同“遑”,闲暇。朝(zhāo):早上。

⑥卒(zú):借为“崒”,高峻而危险貌。

⑦曷(hé)其没:言何时是个尽头。曷:何。没:尽。

⑧出:出险。朱熹《诗集传):“谓但知深入不暇谋出也。”(www.daowen.com)

⑨蹢(dí):蹄子。

⑩烝(zhēng):众多。一说“进”。

⑪离:借作“丽”,依附,此指靠近。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叫“天毕”。

⑫俾(bǐ):使。滂(pāng)沱(tuó):大雨貌。

⑬不皇他:无暇顾及其他。

作品简介

《小雅·渐渐之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记述军士东征途中劳苦之情的小诗。全诗三章,每章六句。前两章用赋体描述山高路远,将士们日夜行军,征途劳苦;第三章描述风雨载途,衬托将士们行军的义无反顾。此诗造语奇峭,其整体基调不是诉苦,而是表明将士们不顾早晚,不想退路,不想杂事,只是前进的决心。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情调酷似《诗经》中的《国风》,重在叙述行军艰难而紧张,并没有《毛诗序》所说“役久”的意思。全诗三章,以赋叙事抒情,头两章叠唱,意思相仿,诗人在急行军途中,迎面映入眼的是陡崖峭壁,挡住队伍的去路,忍不住惊呼道“维其高矣”“维其卒矣”。头两句写所见,中间两句写所感,叹惋山川遥远,跋涉攀援,步步维艰,疲劳不堪,十分盼望抵达目的地。然而“山川悠远”,不知道何日才能走到。最后两句点题,交代急行军。“武人东征”一句贯穿全诗,三章都有,点明抒情主体与事件。首章“不皇朝矣”句说明行军紧急,起早摸黑,天不亮就上路。第二章“不皇出矣”句蕴藏着更多难言的痛苦,行军紧迫,不断深入,无暇顾及以后能否脱险,也就是说至此生命已全置之度外。第三章诗人笔锋一转,突然伸向天空,描写星空气象,与首章“朝矣”句相呼应,暗示是夜晚行军。三个章的末句意思递进,旅途的苦情、忧虑一层深过一层。

创作背景

该诗记述的是军士东征途中的劳苦之情。《毛诗序》认为:“《渐渐之石》,下国刺幽王也。戎狄叛之,荆舒不至,乃命将率东征,役久病于外,故作是诗也。”这里认定了三个问题:一,定此篇是诸侯国所作;二,定为刺幽王而作;三,为东征荆舒因役久而作(荆舒,即楚及其属国群舒)。因周幽王时代无东征楚役的记载,所以后世学者多不取刺幽王与征楚的说法,而是就诗论诗,不确切地指明其人其事。此诗可能是下级军官所作,自述东征劳苦,似是途中之作。朱熹说:“将帅出征,经历险远,不堪劳苦而作此诗也。”(《诗集传》)这一说法颇有代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