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重山》词牌名及创作背景分析

《小重山》词牌名及创作背景分析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释〗①小重山:词牌名。又名《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这首《小重山》则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扬顿挫,情景交融,艺术手法是很高超的。创作背景这首《小重山》是元帅帐内夜深人静时,岳飞诉说自己内心的苦闷——他反对妥协投降,他相信抗金事业能成功,他已取得了多少重大战役的胜利,这时宋高宗和秦桧力主召开和议,和金国谈判议和。

《小重山》词牌名及创作背景分析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

①小重山:词牌名。又名《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

②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③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④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⑤月胧明:月光不明。胧:朦胧。

⑥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

⑦旧山:家乡的山。

⑧付:付与。瑶(yáo)琴:饰以美玉的琴。

⑨知音:《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峩峩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三国·曹丕《与吴质书》:“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伯牙绝弦於钟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唐·杜甫《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明·唐顺之《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复此别知音。”浩然《艳阳天》第六九章:“(弯弯绕)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

作者简介(www.daowen.com)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作品赏析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词的下片重在抒情。“白首为功名”,写词人终其一生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痴心不改。“旧山松竹老”,用松竹喻中原父老,他们在金人的统治之下,顽强挺立,渴望早日复国,可如今他们都已老了,暗示了南渡时间之长。

从写作手法说,《满江红·怒发冲冠》多用赋体,直陈其事,慷慨激昂,凝聚着岳飞忠贞报国的豪迈精神和战斗雄姿。这首《小重山》则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扬顿挫,情景交融艺术手法是很高超的。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含蓄隽永,明丽婉转,寓情于景,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和忧国忧民的悲苦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小重山》是元帅帐内夜深人静时,岳飞诉说自己内心的苦闷——他反对妥协投降,他相信抗金事业能成功,他已取得了多少重大战役的胜利,这时宋高宗和秦桧力主召开和议,和金国谈判议和。使他无法反抗的命令,这就是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而不准动兵的历史时期。

知识链接

岳飞破拐子马

〖原文〗

初,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官军不能当。是役也,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砍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破之。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

〖译文〗

原先,兀术有精锐的骑兵军队,穿着很厚的铠甲,用牛皮带子连接,三人一组,称为“拐子马”,宋朝官兵都不敢抵抗。这一战(指1140年郾城之战),兀术率军15000骑兵来侵犯,岳飞告诫步兵用麻札刀杀入敌阵,不要抬头看,只管砍马的脚。拐子马连在一起,一匹马跌倒,其余两匹马不能前进。官兵奋起攻击,大破兀术的军队。金兀术非常悲痛地说:“从海上发动战争开始,都是以这方法获胜,现在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