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婚礼策划:爱情信物特点分析

婚礼策划:爱情信物特点分析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实用性人类早期的信物,具备实用性的特点,比如苹果,是马上就可以吃的。2)传情性信物具有传情的特点,一般具有特定的意义,比如在电影中所看到的,绣有鸳鸯的香囊、手帕,都可以作为定情信物,表达对意中人的爱慕。4)伦理性爱情中的男女比较看重对方赠予的信物,大体一致的看法是,信物本身的经济价值跟感情浓度成正比。女人回赠的信物往往在于申明其精神价值的神圣,如钢笔、打火机、领带等。

婚礼策划:爱情信物特点分析

1)实用性

人类早期的信物,具备实用性的特点,比如苹果,是马上就可以吃的。在原始社会,一群人打猎采集,如果男方把刚捕到的鱼或兔子献给心爱的姑娘,说不定就好事将成,这是由特殊的社会背景决定的。

2)传情性

信物具有传情的特点,一般具有特定的意义,比如在电影中所看到的,绣有鸳鸯的香囊、手帕,都可以作为定情信物,表达对意中人的爱慕。

3)契约性

一件普通的物器,交到异性手里,附载其中的精神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构成了一种契约,犹如金箍棒在地上画出的圆圈,使小小的领地变成祭坛,一方面阻止其他人的入侵,一方面在于自我约束,在空白的时光里独处时,可供怀念以及对两人的明天展开虚构幻想。这个是现代社会结婚信物所具备的特点,比如人们通过看手上是否戴结婚戒指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结婚,若是戴有结婚戒指,那么在行为举止上则需要适当合理。

4)伦理性

爱情中的男女比较看重对方赠予的信物,大体一致的看法是,信物本身的经济价值跟感情浓度成正比。当某个男人在月光下的树林里,为妻子戴上项链时,女人眼中闪耀的光比项链更为明媚。女人回赠的信物往往在于申明其精神价值的神圣,如钢笔打火机领带等。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企图用项链拴住对方,或者用戒指套牢对方,都是出于对完美爱情的追求,其动机无可指责。

【相关链接】

古代女子八大定情信物

1.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明:金花钏)

古代女子的臂钏又称“缠臂金”,如苏东坡《寒具》诗:“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早期臂钏实物多出现于北方地区,通常将金银条锤扁,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八圈,并有花、素之分:镂刻有花纹的,称“花钏”,素而无纹的,称“素钏”,无论从什么角度观察,所见都为数道圆环,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钏”字的造型从“金”,从“川”,其中的“川”字即象形而来。

2.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戒指)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妇早已忧思而死,指环只是空留怅惘。宋李昉《太平广记》里说后来李章武与王氏妇的灵魂神会于王氏宅中,这应该是人们对爱情结局的美好愿望。(www.daowen.com)

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予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馈赠方式是类似的。而且,戒指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

3.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汉:鎏金点翠花篮耳坠)

最早的耳环青铜制成,造型也比较简单。耳坠是在耳环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它的上部是一个圆环,环上缀一组坠饰,因形得名,故曰耳坠。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说,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为“丁香”,繁复华丽的耳环为“络索”。

4.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玉佩)

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五经通义》说玉“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所以《诗经》里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这就是“结缡”,后来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清闻人倓《古诗笺》中把“美玉缀罗缨”解释为“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古代女子为心仪之人的佩玉结缀罗缨,心意昭昭。

5.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手镯)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拷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陶弘景在《真诰》中记叙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

6.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同心结)

繁钦诗里几次说起“结”,“结”是一个被赋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汉字,从远古到今天,它始终渗透在人们的生活情感里。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所谓“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诗源》里有一个故事,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作为信物,姜氏打开箱子,取出连理线,穿上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予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了,相对其他的信物,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为它融入了恋人的巧思。

7.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钗)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续汉书》中说:贵人助蚕,戴玳瑁钗。据《华阳国志》记载:涪陵山有大龟,其甲可卜,其缘可作钗,世号灵钗。可见古人尤其看重玳瑁制成的钗。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令·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髻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之人分离的痛楚。

8.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香囊)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作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