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陪你一起长大:蜗牛是否可摸的故事

陪你一起长大:蜗牛是否可摸的故事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源于幼儿的体验:蜗牛身上黏黏的、滑滑的!我刻意放慢幼儿探索的脚步,用一封来自蜗牛家族的信引发幼儿对蜗牛种类的思考,他们通过亲子调查发现了蜗牛更多的秘密。孩子们在互动过程中自然推断出“遇到有毒的蜗牛不能摸”。孩子们自发设计了蜗牛不能摸的安全标识,提醒过往的人。

陪你一起长大:蜗牛是否可摸的故事

(源于幼儿的体验:蜗牛身上黏黏的、滑滑的!)

孩子们对蜗牛的认识一天一天在加深,当我再次抛出最初的问题:“你们敢摸蜗牛吗?”多数幼儿选择了愿意试一试!我刻意放慢幼儿探索的脚步,用一封来自蜗牛家族的信引发幼儿对蜗牛种类的思考,他们通过亲子调查发现了蜗牛更多的秘密。如:有的蜗牛身体是白色的,有的蜗牛身体是黑色的;有的蜗牛的壳是圆圆的,有的蜗牛的壳是尖尖的;有的蜗牛产地在中国,有的蜗牛来自遥远的非洲;有的蜗牛可以吃,有的蜗牛有毒不能吃……孩子们在互动过程中自然推断出“遇到有毒的蜗牛不能摸”。随后我在活动区“健康播报站”里,插播了一段“人接触毒蜗牛引发脑膜炎”的新闻,让幼儿更加形象地了解不要轻易接触蜗牛的黏液或大便,因为那里面藏有寄生虫和病原菌;就算摸了无毒的蜗牛也要及时洗手。孩子们自发设计了蜗牛不能摸的安全标识,提醒过往的人。(见图11-4)

(www.daowen.com)

图11-4 幼儿绘画蜗牛安全标识

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同样的问题“你敢摸蜗牛吗?”,可能会因为自我认知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而发生微妙的变化。比如:从“不敢摸蜗牛”转变为“敢摸蜗牛”,但改变了想法不一定代表想法更科学,因为有的蜗牛有毒。如何让幼儿自主了解蜗牛有毒这一特性并自觉保持与有毒蜗牛的安全距离呢?这时候,老师的适时介入就十分重要了,通过谈话讨论、亲子调查、区角提示等,孩子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了蜗牛有没有毒的秘密,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获得了越来越多有关蜗牛的感知体验,成为见多识广的“蜗牛小达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