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中小朋友们自主种植了蔬菜。班上有两个小朋友种植了番茄,从播种到慢慢长大,番茄生长的整个过程备受小朋友的关注,那么番茄究竟是怎么长大的?番茄为什么又叫西红柿?番茄可以做什么菜?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展开了以“番茄”为主题的相关活动。
场景一:番茄成长记(见图10-1—图10-7)
老师:“番茄是怎么长大的?”
昊奇:“它是埋在土里长大的。”
瑾悦:“它是从一颗种子开始,然后慢慢、慢慢地长大成番茄的。”
芷颀:“跟我们一样,给它浇水、施肥才能长大。”
祯祯:“先把番茄种到地里,然后发芽,它自己开花后就会长果子。”
丁丁:“一定要注意每天浇水,一定要种到花盆里面,有阳光才能长大。”
图10-1 把种子埋在土里
图10-2 发芽
图10-3 慢慢长高
图10-4 长叶
图10-5 越长越高
图10-6 等待开花
图10-7 长出果实
老师:“番茄是什么样子的?”
宜默:“我见过黄色的小番茄。”
薄荷:“我见过很多种颜色的番茄。”(见图10-8)
又葭:“我在菜园子见过圆圆的粉紫色番茄。”
沛然:“我见过黄色的椭圆形番茄,在超市看见的,但没吃过。”
洪毅:“我在老家见过一半红色一半粉色的大番茄。”
劲羽:“我见过红红的大番茄,还有切开过的番茄。”
老师:“番茄有什么特点呢?”
芷颀:“番茄是红红的颜色。”
昊奇:“好冰啊,好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似的!”(见图10-9)
熙芝:“吃起来酸酸甜甜的。”(见图10-10)
王海蘅:“闻起来跟我吃的冰激凌一样。”(见图10-11)
图10-8 我见过的番茄
图10-9 摸一摸
图10-10 尝一尝
图10-11 闻一闻
场景二:番茄炒鸡蛋
老师:“番茄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烨丞:“可以做番茄炒蛋、番茄汤。”
思杰:“可以用番茄来做番茄酱。”
泊言:“拌糖吃,我在家吃过的!”
老师:“你最想用番茄来做什么?”
小朋友们:“番茄炒蛋!”
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番茄炒蛋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菜。(见图10-12)
老师:“做番茄炒蛋需要些什么?”
祯祯:“我知道,需要番茄、鸡蛋,还有锅。”(见图10-13)
瑾悦:“需要油、鸡蛋还有装鸡蛋的袋子和蛋托。”(见图10-14)
宜默:“还要有火才能炒。”
昌承:“需要番茄和鸡蛋。”
幼儿们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了番茄炒蛋需要的东西。
老师带着幼儿们一起梳理了番茄炒蛋需要的食材,原来有:番茄、鸡蛋、油、盐、糖。
(www.daowen.com)
图10-12 最爱吃的菜品统计
图10-13 我的猜想1
图10-14 我的猜想2
老师:“怎么做番茄炒蛋呢?我们一起来试着做这道菜吧!”
第一步:洗番茄。(见图10-15)
第二步:切番茄。
第三步:搅拌鸡蛋。(见图10-16)
第四步:在锅中先放鸡蛋翻炒,再放入番茄,加盐。(见图10-17)
第五步:翻炒鸡蛋和番茄。(见图10-18)
第六步:品尝分享。(见图10-19)
图10-15 洗一洗
图10-16 搅拌鸡蛋
图10-17 加点儿盐
图10-18 翻炒
图10-19 品尝
老师:“番茄炒蛋好不好吃呀?”
寓兮:“哇,番茄炒蛋好好吃啊!”
梓涵:“我想把这一盘全部吃完!”
佳璐:“老师,我还没吃够!”
烨丞:“比我们家做的更好吃!”
芷颀:“我回家也要做番茄炒蛋。”
场景三:家园互动——我是“小厨师”
学会了番茄炒蛋的做法之后,小朋友们在家里为爸爸妈妈制作了番茄炒蛋,幼儿们开心地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见图10-20)
番茄炒蛋学会了,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幼儿们在自己炒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瑾悦:“我在家炒的时候因为裙子太长了,不太方便。”(见图10-21)
图10-20 我的番茄炒蛋
图10-21 记录遇到的困难
烨丞:“本来我有十个番茄,但是我倒番茄进炒锅的时候只剩六个,有四个倒在外面了。”
昌承:“我炒的时候,锅把手很烫。”
宜默:“害怕油会烫到我。”
璎珞:“我怕火!”
又葭:“我把鸡蛋洒地上了。”
海蘅:“炒的时候会洒出来。”
老师:“那你们都是怎么解决的呢?”(见图10-22、图10-23)
昌承:“我戴了手套就不会被烫到了。”
璎珞:“我让爷爷站前面,就不怕火了。”
宜默:“我戴上帽子就不怕油了。”
又葭:“我倒鸡蛋的时候慢一点儿。”
海蘅:“我慢慢炒就不会洒了。”
瑾悦:“我换了条短的裙子。”
图10-22 炒的时候戴帽子
图10-23 把裙子换成短的
幼儿们每天观察番茄,获得了直观的认识,老师顺应幼儿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探索番茄,及时记录他们的问题。番茄还在成长,故事还在继续……
耐心倾听,关注科学探究中幼儿的言语。教师在观察过程中,除了用眼睛看以外,还要学会用心倾听。幼儿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发现、困惑和其他情绪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倾听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如他们知道什么、他们的认识情况、他们有哪些问题等,更好地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因此,教师需做到:
第一,学会倾听幼儿科学探究中的自言自语,真正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比如,一名幼儿对着手里的西红柿说:“西红柿都是红色的吗?我和妈妈在菜市场里看到过黄色的。”通过幼儿的言语,可以清楚地了解幼儿目前的经验水平以及幼儿在探究中的困惑和发现。幼儿的自言自语是其内心想法的具体化,教师要学会做一个细心的听众,允许幼儿自由表达,尊重幼儿的想法,并不断地去发现和支持幼儿的探究。
第二,学会倾听幼儿与教师的交流。要认真倾听幼儿的新问题和新发现,并及时给予幼儿肯定、支持和引导。例如,在让幼儿用画画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做番茄炒蛋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有个幼儿拿着空白的纸无处下手,于是他选择问老师:“老师,我不知道怎么画。”对于幼儿主动地表达困难与问题,教师要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先给予幼儿积极的肯定,或是肯定的微笑,或是温暖的拥抱,或是积极的话语;然后可以通过渐进的方式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新的尝试,比如“你做的番茄炒蛋好吃吗?”“你在做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呢?”,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地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
第三,教师要学会倾听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和自身经验的积极建构者,幼儿间的交流与对话可以起到相互补充、比较、评论和建议的作用,能够帮助幼儿理顺思路,整合相关的科学经验,更好地引导幼儿找寻问题的答案。例如,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种好的番茄后,小朋友A发现自己的番茄蔫了,而其他小朋友的番茄却开花长果子了,她很纳闷,这时小朋友B猜测:“它可能缺水了吧?”“可是浇水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呀!”小朋友A 答道。“那我就不知道了。”这时,老师在旁边小声说:“你们看,蔫了的那盆番茄在架子上面,开花了的番茄在架子下面。昨天太阳很大,天气很热。太阳晒得到架子上面的,晒不到下面的。”“我知道了!”小朋友A说,“番茄不喜欢阳光太强的地方,所以架子下面的番茄活得很好。”“对啦!番茄是喜温作物,要求短日照。”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和讨论中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新的问题,并积极运用各种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相关科学经验,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提高幼儿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总的来说,教师不仅要学会耐心地倾听幼儿的言语,及时捕捉有意义的信息,而且要学会站在幼儿的视角去分析幼儿的行为,用开放和接纳的心态去理解幼儿的想法,积极探寻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以便更好地“读”懂幼儿。幼儿看待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眼光及方式是独特的、主观的,且带有诗意的,教师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多去问一问幼儿为什么这样理解,他所做的这个动作代表的意思,要试着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幼儿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幼儿的回答,认真倾听,不代替幼儿思考,并在理解幼儿真实意图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引导。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或与幼儿一起探索,或做一个引导者,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不断促进幼儿的探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